Grand Seiko為慶祝台灣精工70週年特製的Grand Seiko SBGJ281,以孔雀開屏的瞬間作為靈感,將其優雅凝結於純白錶盤之上,帶來深刻的文化意涵與雅緻氣息。此次品牌更攜手紙雕藝術家成若涵,共同創作「白孔雀」立體紙雕藝術品。
「白孔雀在文化歷史中一直象徵著高貴與祥瑞。」成若涵說,這枚錶款以純白勾勒出的放射狀紋理,完美演繹了孔雀全身雪白的耀眼姿態。與純白相映的,是立體成型的鋒利劍針,每次躍動都如翎羽飛舞,傳遞純淨與幸福的美好寓意。
作品中,潔白紙面上精緻的鏤空圖案與腕錶錶盤上的孔雀翎相映成趣,讓人們在佩戴腕錶、欣賞紙雕作品的同時,也感受到時間與藝術的交融,於此,Grand Seiko與成若涵展開一場跨越材質的藝術對話。
一刻一劃間極致工藝的共鳴
「紙雕與製錶,看似截然不同,但其實很像,」成若涵捧起薄如蟬翼的紙張,近一步分享,「紙雕的每一筆都需要細心,如同製錶師在微小的錶盤裡安裝齒輪,需要專注、耐心及不妥協的精神」,她說。
摩羯座的她,性格中既有著急切探索的熱情,也蘊藏著務實執著的堅持。在她眼中,無論是紙雕還是製錶,都需要在方寸間完成複雜精密的工序,這份對完美的細膩追求,正是兩者的共同語言。
此次這款限量 70 只的台灣限定腕錶 Grand Seiko SBGJ281,搭載全球獨步的 Zaratsu 超鏡面研磨工藝,歷經 50 道研磨工序,才能展現平整表面、銳利邊緣與完美無失真的鏡面拋光。過程中,拋光職人僅能透過指尖,感受產生的熱量、振動和磨料消耗的速度,這職人般的巧手慧心,正是成若涵所形容的,對細節的在乎。
成若涵擅長將傳統紙雕轉化成城市角落的裝置藝術,不僅有豐富精品跨界合作的經驗,更有許多大型公共藝術作品,她的每件作品因著這份執著而躍動著生命溫度。
「紙雕就像築一座房子,不僅要說一個好故事,從平面到立體的蛻變,每一層簍空結構都經過仔細構思,還要計算光影投射。」她轉動著靈活的雙眼,興奮地形容著,一筆一畫需要反覆推敲與刻畫,如同Grand Seiko腕錶工匠師,費時耗日的精心雕琢,只為讓光線在層疊色彩間流轉。
將人文與自然結合,真實是創作的核心
成若涵的作品裡流淌著真摯,是源自生活細微觀察與深刻理解的熱情灌注,代表作品《台灣百景圖》紀錄著台北到偏鄉角落的故事百景;大型鐵雕地景裝置《一起生活》承載著貓空山林的文化記憶;《鹽埕國》是鹽埕的舊時光陰,每件作品都是土地長期孕育的結晶。
她筆下的世界由無數小天地構築而成,每個角落皆真實演繹著日常姿態,那是她透過旅行、走訪各地的啟發,「真實,是創作中最珍貴的靈魂」,她說。這次為 Grand Seiko SBGJ281 設計的紙雕作品,同樣體現了對真實的追求。
成若涵一直以來以土地人文做為創作方向,這點與Grand Seiko 品牌哲學‘The Nature of Time“不謀而合。受到Grand Seiko結合壯麗自然景致的啟發,成若涵將紙雕層層堆疊,呈現出白孔雀細緻的優雅姿態,圓弧不僅是孔雀開屏更同時呈現錶盤的美麗拋物線;此外,融入 GS 機芯、零件、指針線條等元素,以日式美學詮釋土地、人文與歷史的融合。
持續創作,永恆的探索之旅
「創作是一段永無止境的探索之旅,」成若涵說,「就像時間一樣,看似靜止,卻不斷流動;看似簡單,卻蘊含無限可能。」在創作之外,她的持續蛻變與視野的開拓,是時間流轉間的珍貴印記。
「我過去習慣觀察,說土地、說他人的故事,但接下來,我想說自己的故事。」超過10年的紙雕生涯,她透過多元的創作探索自己,從中捕捉成長與自我蛻變的瞬間,她形容,那個從前急切的自己愈來愈能放緩腳步,也慢慢練習面對變動時所需要的彈性。
持續打磨創作,才能綻放更多可能,事實上Grand Seiko以孔雀為題的經典錶款,向來是藏家珍愛的限定之作。今年特別推出的白孔雀翎台灣限定款,首度升級為白鋼材質,使用了世界最具耐腐蝕性的頂級不鏽鋼材質,足以媲美當今最著名的高級腕錶,也見證了Grand Seiko品牌精湛工藝的野心。
作為時間的刻畫者,成若涵和Grand Seiko都用自己的方式述說了時間的美,不僅是技藝的展現,更是對完美與自我探索的無盡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