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年中微軟攜手高通推出首款「Copilot+ PC」、開啟AI PC時代後,近期x86陣營的英特爾(Intel)、超微(AMD)亦紛紛推出AI PC新晶片,並攜手品牌廠推出新機種,甚至還破天荒結盟,讓戰局更加熱鬧。為何他們要聯手?AI PC產業接下來將怎麼發展?
AI PC戰局愈來愈熱鬧!繼5月微軟攜手高通推出搭載Arm架構晶片的首款「Copilot+ PC」後,近幾個月,x86陣營的Intel、AMD亦來勢洶洶,Intel代號為「Lunar Lake」的Core Ultra 200V、AMD的Ryzen AI 300都已問世,並即將在11月系統更新後,正式加入Copilot+ PC行列。
不只如此,Intel、AMD更在這兩週紛紛推出新款晶片,並攜手品牌廠展示新機。AMD執行長蘇姿丰在10日「Advancing AI 2024」大會上,推出瞄準商用AI PC的Ryzen AI PRO 300;Intel代號為「Arrow Lake」的新一代Core Ultra 200S處理器本週也於台灣亮相,鎖定桌機市場。
與此同時,包括宏碁、華碩、戴爾、技嘉、HP、Lenovo、微星等多家PC廠都紛紛推出新品搶市,將AI PC的進展往前推進一大步。
Arm陣營先前取得先機,x86正急起直追
AI PC議題已在市場上延燒近一年,最早由Intel打頭陣,於去年12月推出首款整合進NPU(神經網路處理器)的「Meteor Lake」處理器,並宣布AI PC時代的來臨。
不過,嚴格意義上的AI PC,則直到今年5月才由微軟進行定義,鍵盤上需具備Copilot按鍵,以執行微軟的Copilot功能,另外,更要求NPU算力至少要達40TOPS(Tera Operations Per Second,每秒兆次運算),及配有16GB記憶體和256GB儲存空間。
第一款符合此標準的「Copilot+ PC」,搭載高通Snapdragon X Elite處理器, 不僅是高通從手機市場進軍PC領域的重要轉折,更打破過去40多年來,PC產業由「Wintel聯盟」(Windows+Intel)主導的局面,「Windows on Arm」陣營逐漸壯大,甚至成為今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上,眾所矚目的焦點之一。(延伸閱讀:微軟AI PC來了!它能做什麼?概念股有哪些?)
當然,x86陣營也正急起直追。隨著時序進入第三、第四季,新品陸續問世,從晶片廠到PC品牌廠,煙硝味更加濃厚。
超微強調Ryzen AI 300的NPU算力達到50 TOPS,全新的商用AI 300 Pro更達到55 TOPS、電池續航力達到23小時,並預告明年將有超過100款新品上市。
英特爾則用「革命性」來形容Lunar Lake,其CPU+GPU+NPU效能達到120 TOPS,續航可達全天,甚至可執行即時語音辨識、下關鍵字指令搜索影片片段等功能;至於首款AI PC桌上型處理器,創作者應用程式效能提升50%、遊戲效能則能提升28%。
x86破天荒結盟力抗Arm,AI PC戰局更熱鬧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Intel、AMD除了發布新品外,本週更破天荒宣布成立「x86生態系諮詢小組」,有別於過去的敵對狀態,未來將共同致力於實現軟硬體跨平台相容、簡化軟體開發,頗有對抗Arm陣營的意味。
英特爾執行長Pat Gelsinger(季辛格)強調,如今x86架構和生態系正處於數十年來最重要的轉折點之一,需要全新的客製化、相容性和可擴展性,以滿足市場需求。其中,包括博通、戴爾、慧與、惠普、聯想、Meta、微軟、甲骨文和紅帽(Red Hat)都是諮詢小組的成員。
「我要告訴你們,關於(x86)死期的傳聞被嚴重誇大了,我們還活著,而且活得很好,x86正在蓬勃發展。」季辛格在聯想創新科技大會上,如此回擊市場上數個月來一直流傳的謠言。
「我覺得樂見其成,」華碩聯合科技系統事業總經理廖逸翔樂觀看待此結盟將持續壯大AI PC產業,也向《遠見》記者分享,自Copilot+ PC開賣以來,詢問度一直相當好,目前華碩AI PC在台灣市場市占已逾八成、並占內部PC約兩成,預期新機種加入後,內部占比有望在年底攀升至約三成。
一名產業分析師則分析,今年COMPUTEX高通確實在PC領域打響名聲、產品表現也還算優異,但短期來看Intel、AMD也不會被壓著打,「今年第四季會處在一個大混戰的階段。」至於中長期,Arm架構能否如願蠶食市占,尚待觀察。
廠商間的大混戰,對消費者而言或許是一樁好事。業界普遍認為,AI PC將在2025、2026年逐漸成熟,接下來將有哪些更亮眼的新功能推出,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