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文化競爭力3.做中東的教育中心 教育城讓卡達免於「一無所有」的危機

楊瑪利、王一芝
user

楊瑪利、王一芝

2007-04-01

瀏覽數 23,500+

文化競爭力3.做中東的教育中心 教育城讓卡達免於「一無所有」的危機
 

本文出自 2007 / 4月號雜誌 全球卡達熱

為了不讓人民變得有錢但懶惰,為了不讓人民在100、200年後當天然氣與石油都用完時,變成一無所有,卡達在波灣地區最著名的一項投資,就是大手筆投資教育城(Education City)。

一望無際的土地,大到無法想像,無數的經費投入,「哈佛的全校校務基金約230億美元,這裡教育城計畫,光投資一家教學醫院就80億美元,經費上我們只能透露這麼多,」來自英國的教育城公關顧問巴喀斯特(Robert Baxter)說:在卡達做事,最大感覺是經費沒有上限。

春末午後,從杜哈驅車出發往西南郊區,滿地焚燒著陽光,空氣裡好像還留著早上彈過棉被的灰塵,灰僕僕的一片,大約40分鐘的車程,左方對街突然出現了一大片建築群。

最靠近入口的,是幾顆鵝黃色像蛋形的3D未來式建築;再走進去,有一個用幾合圖形拼貼上去,似花盛開的正方型建築;最裡面的則是白色阿拉伯烽塔式的建築,融合現代與傳統,簡直是建築師的創意舞台。

直到瞥見三、兩個年輕男生,捧著書本走過,穿著黑紗的女孩站著和老師討論畫作,才確定這裡是卡達基金會(Qatar Foundation)的旗艦計畫,也就是教育城的所在地。

出生於黎巴嫩的阿拉伯旅美詩人紀伯倫(Khalil Gibran)曾經寫道,「人民真正的財富並非擁有金銀財寶,而是利用教育提高人民的地位,以及充分開發他們孩子的天賦。」

建立國際化教育體制,香蕉皇后大破大立

卡達國王哈邁德深諳這個道理。看到因為石油和天然氣而一夕暴富的阿拉伯國家,花在教育研究上的費用,平均只占了GDP的0.2%,受過完整英國教育的他,曾不只一次搖頭歎氣。

於是當哈邁德1995年推翻他的父親獲得政權之後,隨即成立卡達基金會,鎖定教育、科學和社區發展,並交由他最寵愛的妻子、人稱香蕉(Mozah阿拉伯語意為香蕉)皇后的莫札全權掌理。

為何不在現有的教育體系內改革,而要成立基金會?「那是因為改革舊體制他們覺得太慢了,不如設立一個全新的,一下子跟國際接軌,」擔任莫札的公關顧問巴喀斯特說。

「沒有一個海灣國家定位自己是教育研究中心,但卡達必須如此,」不到50歲、外表看起來雍容華貴的卡達皇后莫札曾在一次演講中這樣提及。

聯合國般的教育城,提升卡達人力、腦力素質

其實莫札很早就發現,必須提高卡達當地人的高等教育水準,以及專業技能的訓練。

RasGas天然氣公司一位高階經理曾公開指出,當RasGas只有600位員工時,他們全力配合國王政策,雇用一半的當地員工,一旦員工數將擴張為1500人,恐怕就招募不到那麼多合適的當地人了。

而且,即使每個卡達當地兒童可以享受從幼稚園到大學的免費教育,但卡達學生只有兩種管道獲得大學學位,一個是考取1973年就創辦、也是全卡達唯一一座國立大學,另外就是出國深造。

勇於挑戰傳統的莫札,決定成立「教育城」,積極爭取許多美國的頂尖大學,到卡達來設立分支機構,提供卡達及海灣地區學生第三種選擇。

教育城開幕那一天,卡達國王哈邁德在致詞時指出,「教育城的重要性,遠超過任何一個經濟和工業計畫。」

從十年前維吉尼亞州立聯邦大學(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的藝術學院開始,一直到現在,擁有2500英畝面積的教育城,已經成為五所國際知名大學的第二個家,包括康乃爾大學威爾醫學院(Weill Medical College of Cornell University)、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工程學院、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商業管理與資訊科學學院,以及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

招徠頂尖學府,以優渥薪資、免費校舍做號召

為什麼這些美國頂尖學府願意到沙漠設分部?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我們這裡擁有的所有東西,腳下的土地、校舍、裡面的設備,都由卡達基金會所支付,」德州農工大學卡達工程學院院長暨CEO威酋德(Mark Weichold)表示,在卡達設校完全不用考慮財務問題,不但可以賺到錢,還免費獲得國際宣傳機會。

卡達基金會巴喀斯特補充,進駐的學校還可以針對校舍建築外觀,從設計階段就發表意見,並提出每年經營所需預算要求,基金會全部買單。而成立後教職員選擇、與招生就讓學校完全自主,一次合約長達十年。

不只如此,到卡達任教的教職員,除了優渥的薪資待遇,卡達基金會也提供交通及住宿津貼,「還有不同住宅形式供你選擇,像我就選擇了一個有大院子的獨棟房子,」巴喀斯特舉例說。

唯一的條件是,進駐教育城的學校必須保證,學生畢業後領到的文憑與教育品質,和他們遠赴重洋到華盛頓或匹茲堡求學所獲得的並無二致。

「我們的文憑並不會特別標明『卡達分校』,而只有商業管理系或資訊科學系的差別,」卡內基梅隆大學卡達商業管理及資訊科學院院長索普(Charles Thorpe)解釋。

招生遍及波灣六國,可謂桃李滿「中東」

雖然現階段只有五個國際知名大學的分院入駐,卻已對卡達社會帶來深遠影響。

過去回教社會男女界線分明,學校教育也不可能讓男女共處一室上課。但在卡達教育城裡,已經打破了這樣的傳統。

1997年第一個在教育城設立的維吉尼亞大學藝術學院,一開始只招收女生之外,其他四所大學則無男女之別,享受平等受教育以及發展專業的待遇。

從今年開始,維吉尼亞大學藝術學院也要突破傳統,首度招收男生入學,「這絕對是卡達基金會十年來的成果,」巴喀斯特興奮地說。

教育城的影響力,也從卡達逐漸擴展到整個海灣六國,甚至是中東地區。大部分的美國大學,並不接受無法負擔學費的阿拉伯學生入學申請,但只要來到教育城,他們就不會被拒於門外,「這也是我們成立教育城的原因之一,」巴喀斯特強調。

目前教育城裡的750位學生,有部分是美籍阿裔學生,因為有了教育城,而回到中東接受高等教育。特別是在911之後,教育城更吸納了不少原本想遠渡重洋,到美國求學的阿拉伯籍學生。

就連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前聯合國祕書長安南、敘利亞總統夫人艾斯瑪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都耳聞教育城的影響力,專程抽空參訪。

很多人不知道,雖然卡達基金會全力推展大學教育,但其實從幼稚園到研究所階段的學校,都可以在教育城內找到。坐在辦公室的巴喀斯特,指著窗外的教室說,「初級、二級的教育方面,我們試圖引進新的思惟來改變老舊課程,至於高等教育,則努力與世界接軌。」

教室外的教育計畫:教學醫院、文化中心、科技公園

不同於一般人對非營利機構「凡事慢慢來」的刻板印象,卡達基金會就像領導人莫札皇后一樣,充滿活力,從現在到2010年,大小計畫沒有間斷,包括興建大型中央圖書館、引進傳播學院、設置伊斯蘭研究中心,還有和康乃爾大學卡達醫學院合作,成立海灣地區第一個教學醫院,要價80億美元。

眾多計畫中最先完工的,就是距離教育城只有一條大馬路之隔的卡達科技公園(Qat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大老遠,就可以看到它那誇張的波浪形外觀,還有一輛輛大型機具吊車,不停地來回穿梭趕工。

一、兩個月後,艾克森美孚(ExxonMobil)、GE、微軟、勞斯萊斯、殼牌石油和道達爾(TOTAL)等國際大廠將陸續進駐科技公園。

「科技公園將成為促進產學交流的原動力,」卡達科技公園行銷經理費吉斯 (Ben Figgis)說。

卡達基金會採用沙漠裡的大樹當象徵,因為莫札期待,所有人能到樹蔭下交換訊息,進而累積知識,並獲得心靈上的慰藉。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