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全台轟動!「麟洋配」替台灣拿下奧運金牌,並達成首個衛冕羽球男雙金牌的成就,這也是李洋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因為年底過後,李洋將高掛球鞋、離開球場。回顧李洋的選手生涯,可說是從相對不起眼的地方起步,還遭遇不少低谷。但從小深受軍旅出身父親影響,他如何磨出十年如一日的自律,成就人生宏大格局?
守時、自律的個性源自父親
根據諸多賽後訪談、專訪內容彙整,可發現其實「麟洋配」的個性迥異,王齊麟外向、開朗;李洋則是一如他在球場帶給人的印象,沉著、內斂。
王齊麟形容他是「人體時鐘」,可見李洋在身邊的人眼中是一個極度自律、守時且生活習慣規律到不可思議的人。
舉例來說,他從不熬夜、從不賴床,習慣設鬧鐘定時安排自己的日程、超出計畫外的事情不做。
李洋從小到大都是如此。據之前國內媒體採訪透露,他從小打電動就會規定自己只能玩多久,並且會提前設鬧鐘提醒自己,時間一到就立馬結束去休息,生活就貫徹自律,到現在更是自律、嚴謹地對待訓練,展現他對自己的高標準。
李洋的自律、守時,很大一部分來自於他的父親。其實,李洋的父親過去軍旅生涯的經歷影響了他對李洋的栽培,在其中理解到一個人的成長,服從與紀律不可或缺。
其實,李洋曾在成為選手的路上載浮載沉,李洋的父親總是會在低谷時激勵,高峰時則提醒他戒驕戒躁。這讓李洋,從小「服從」、「堅毅」、「吃苦耐勞」刻印在骨子裡。當他在求學階段,面對始終無法晉升甲組、面對努力結果卻不盡人意時,總是可以調整好心態、沒有洩氣,天天去訓練場報到練習。
平凡到不凡,苦熬8年終迎來成功
在李洋與王齊麟相遇之前,曾是同學的他們,卻有渾然不同的兩個人生軌跡。比起「生來就是吃這行飯的」王齊麟,學生時代的李洋相對不起眼,是用他的汗水與淚水一滴滴打下他的金牌實力。
其實,李洋開始接觸羽球是因為父親的決定,雖然不排斥,但對於羽球也沒有超級熱愛,國小時曾決定不繼續打球。
但後來,仍是在父親的堅持下,他國中開始邊打球邊讀書,不過兩者皆沒有太好的表現。李洋不願讓自己的人生從此庸庸碌碌,後來向家人表明想打球的決心,他的父親便帶著他輾轉換了3間學校,最後落腳在羽球名校中山國中。
再後來,李洋苦熬了8年卻無法從乙組晉升到甲組。對國內選手來說,非甲組出身的選手,到成人組之後資源的差異,只會與甲組選手生涯愈走,距離愈遠。
當時的李洋也動了放棄的念頭,所以他在申請大學時選擇了台北商業大學,希望自己到時候沒球打,至少還能讀書,不會一無所有。
不過李洋雖是做了最壞打算,但在高中畢業那年他依然拚全力打排位賽。而他與當時的搭檔李哲輝,出乎眾人意料地拿下全國冠軍,從乙組升上甲組,站上了一直以來他最想登上的位置。
麟洋配的豪賭:曾不被看好
李洋在某次接受國內媒體採訪時,曾回憶起他對王齊麟最初的印象:兩人是國中同學,但國中時的王齊麟,已經是球隊裡數一數二優秀的,且個性活潑,總是能和同學們打成一片。
而讓李洋留下深刻記憶的,是18歲那年兩人一次偶然的握手,當他發現王齊麟整隻手都是繭時,才明白他的成功不僅靠天分,而是無數次的努力和付出。
李洋再一次明白,想站上頂端是必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搭檔之後,李洋也驚覺發現,王齊麟在訓練場上,也總是彷彿如有病一樣地練習。
2019年,昔日與王齊麟搭檔「雙麟配」的陳宏麟因傷無法繼續待在球場,李洋則是決定與當時的搭檔李哲輝拆夥,從合作金庫轉戰至土地銀行與王齊麟組隊。屆時東京奧運前19個月,無疑是在羽球圈投下震撼彈。在當時李洋與李哲輝的組合,雖然也拿過全國冠軍,不過也是走得曲折。
而李洋很早就意識到球員的職業生涯不長,因此他毅然決然地拆夥,希望兩人都能尋找更多的可能。因為這個決定,當時的李洋承受了很多質疑與不解,但他始終將這項決定視為跟自己的豪賭。
他當時指出,人生本來就是要『All in』才有機會贏得最好的成果。不能什麼都不想失去,因為不可能沒捨就有得。
不只這個決定,李洋也把自己這份拚勁當作往後成功基石,而堅定、相信自己的選擇能帶他前往最高殿堂拿下勝利。
麟洋配首次金牌後一度深陷低谷
兩人一開始也經歷了許多磨合。因為兩人私地下個性不同、擅長的球風不同,因此對於賽場上也會產生各自的見解,在剛搭檔時也經歷了陣痛期。好在陳宏麟爾後轉為教練,並將李洋與王齊麟牽線成新組合,從前對於王齊麟的熟悉讓陳宏麟可以將兩人做出適當的調度,在打法上、策略上都成為互補,三人成為致勝的「鐵三角」。
但在兩人2021年替台灣奪下第一面奧運羽球項目金牌之後,其實在往後3年的國際賽事上並沒有取得太好的成績,多數時候兩人都只在首輪、第二輪游走,直到2023年日本公開賽才首次奪冠。
比起今年其他來勢洶洶的男雙組合,李洋與王齊麟的世界排名甚至掉出十名之外,也因此比賽前「東奧因為疫情少了很多國家」、「籤運好才能拿到金牌」諸如此類的批評紛沓而至,兩人承受了不少壓力。且在宣布分組之後,兩人又是被分配到「死亡D組」,更是不被看好。
或許就如諸多媒體所評論的,兩人應是「為奧運而生的男人」。從小組賽以分組第一之姿進入八強,接著對上泰國、世界排名第二的丹麥,金牌戰對上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國男雙組合梁偉鏗與王昶,王齊麟穩定的殺球向對手施壓,配上李洋一貫刁鑽多變化的球路、調度策略,讓他們最終是突破了紀錄,也突破了自己,拿下他們的第二面金牌。
李洋奧運最後一舞,退役後的打算
在赴巴黎之前,李洋早已在3月公開宣布在今年底的羽聯年終賽後就要高掛球鞋,給後輩舞台。下一步他想投身教職,將自己多年來比賽、待在不同球團的經驗總和,傳承給年輕人。
雖然如此篤定地決心退役,他仍十分不捨從10歲起風雨無阻都前往的訓練場,以及那些陪他走過各種比賽的好戰友。在奪下金牌當晚,他更感性地親吻球場,以表達對羽球生涯的深厚情感。
不過對他而言,即便終於證明自己有實力獲得奧運金牌,奪牌從來都不是李洋人生的全部。球場上的感動、羽球帶給他的快樂才是最大的收穫。相信他在從年少起羽球生涯中養成的積極向上性格,即便未來轉戰其他領域,也必能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