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台灣拳擊代表隊不斷傳出好消息,「抗癌女拳王」陳念琴在女子66公斤級賽事奪下銅牌!
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台灣拳擊代表隊不斷傳出好消息,繼「拳擊美少女」吳詩儀奪下女子60公斤級銅牌後的當晚,「抗癌女拳王」陳念琴也確定闖入女子66公斤級4強賽事,至少保證銅牌;隔天傍晚,林郁婷在女子57公斤級也確定晉級4強,令人振奮。
這也代表這次在巴黎奧運上,拳擊隊就拿囊括了3面獎牌,真的是破了紀錄。
1997年出生的陳念琴,這次是第3次參加奧運,第1次參加奧運時是里約奧運,當年她止步16強,第2次參加東京奧運時,她發現自己罹癌,堅持不懈的她一邊治療一邊訓練,最終闖進8強,如今巴黎奧運已經破了她自己最佳的成績,她也鼓舞自己,唯一的目標是金牌。
在4強戰上,陳念琴的對手是來自中國(China)的楊柳,她曾在世錦賽、亞運摘金(當時銀牌就是陳念琴),也是大會第2種子。不過開賽後,陳念琴完全無畏對手的身高優勢,以靈活的閃躲和進攻多次取得有效得分,逼得中國選手毫無招架之力,第1回合勝出。第2回合楊柳稍微扳回一城,而關鍵的第3回合,陳念琴的進攻沒有受到評審青睞,以4:1落敗,確定拿下銅牌。
但陳念琴展現極佳的風度和自信,在擂台上的模樣也令人感動。
陳念琴一路過關斬將,展現實力和自信
在這次奧運,陳念琴首戰對手是多明尼加(Dominican)好手瑪麗亞莫龍塔(Maria Moronta),她也以1:4順利勝出,挺進16強。
16強對手是大會第3種子、來自巴西(Brazil)的芭芭拉桑托斯(Barbara Santos),陳念琴面對強敵絲毫不畏懼,3回合的表現都受到評審一致青睞,最終以0:5的壓倒性成績晉級8強。
8強賽時陳念琴迎戰烏茲別克(Uzbekistan)好手納巴霍爾哈米多娃(Navbakhor Khamidova),第1回合結束後陳念琴的表現佔上風,但第2回合對手將局勢扳平,關鍵的第3回合在激烈纏鬥後,她掌握住優勢,以5:0勝出,確定晉級4強,至少保有銅牌。
這也是台灣拳擊隊的第2面獎牌,創下隊史紀錄。
從角力改練拳擊,陳念琴展現絕佳運動天賦
陳念琴是原住民,有阿美族和布農族血統,2歲時隨家人從花蓮遷居到馬祖,原來是馬祖角力隊選手,後來改練拳擊,目前就讀國立清華大學運動科學系。
她曾獲得2013年保加利亞世青女拳擊賽75公斤級冠軍、2014年南京青奧拳擊項目女子69至75公斤級銀牌。
2016年在世界業餘女子拳擊錦標賽75公斤級賽事中,以3:0擊敗對手獲得銅牌,並獲得參加奧運的資格,成為台灣史上第一位登上奧運殿堂的女拳擊手,在2016年里約奧運闖進16強、2020年東京奧運再闖入8強,每一屆成績都不斷突破自我。
被診斷罹患淋巴癌,一度不想治療
陳念琴在2019年備戰東京奧運的過程中,被診斷罹患淋巴癌,一開始為了不讓家人和隊友擔心,她和教練討論後決定隱瞞自己的病情,只因為不希望大家把她當病人看待,打破了拼戰奧運的決心。
她說,「生性樂觀的我,也找不到任何開心的理由,反而有許多悲觀、負面的情緒,甚至一度不想治療這個病症,想先拼完奧運再說。」
後來,在教練和醫師的鼓勵下,陳念琴決定放棄隱瞞癌症的念頭,全心全意面對癌症,因為「只有戰勝它,我才能夠站上夢寐以求的奧運舞台。」
面對扛癌過程的各種痛苦,在普通人都無法承受的狀況下,她一邊化療一邊訓練,常痛到連手都舉不起來,面對掉髮、甚至邊訓練一邊想吐,但她為了夢想,一路咬牙苦撐,再大的痛苦都要堅持下去。
面對抗癌艱辛歷程,陳念琴再苦也熬過來了
她曾說,「我的拳擊生涯就像搭雲霄飛車,最精彩時出現噩耗、最平凡時累積成就,感謝自己不曾放棄,達到巔峰確實困難,因這些困難使我成長勇敢,然後一次次過關。」
「成就成功的過程,再苦再累都要撐過。」
這段邊訓練邊抗癌的過程長達1年,直到2020年確認體內的癌細胞已經全數消失,只需要定期回診即可,恰巧東京奧運因為疫情延宕1年,她剛好能趕上該屆奧運,一路走來的考驗,她對於身邊的人只有萬分的感謝。
東京奧運8強落敗時,她跪地親吻擂台的畫面也令人動容,因為她想向自己的堅持致意,落敗時的眼淚也不是懦弱,而是戰勝病情挑戰,建立堅韌不拔的自信心。
關於拳擊
拳擊是一項由兩位選手對賽的體育運動,只可使用拳頭進行攻擊與防禦,並佩戴拳擊手套以減低對手受創的程度,具有悠久的歷史。
而在古代奧運中,拳擊運動就已經是比賽項目之一。1881年,英國(UK)業餘拳擊協會成立,拳擊開始傳到世界各地。1896年,在第一屆夏季奧運中,由於希臘王喬治一世認為拳擊太為暴力、危險而且不為人道,因此不批准拳擊列入該屆的比賽項目。
直到第三屆奧運,男子拳擊正式被列入比賽項目之一,但在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中,由於瑞典法律不准許拳擊運動,因此一度消失。後來是1920年,拳擊運動再次列入奧運比賽項目的名單之中,一直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