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遠見39週年 遠見39週年 訂兩年送一年、訂一年送半年 再送暢銷好書

OpenAI砸重金收購媒體內容,誰真正得到好處?

實習記者李宜靜
user

實習記者李宜靜

2024-07-31

瀏覽數 2,800+

《華爾街日報》的母公司News Corp也在近期與OpenAI達成一項價值超過2.5億美元的協議。取自OpenAI
《華爾街日報》的母公司News Corp也在近期與OpenAI達成一項價值超過2.5億美元的協議。取自OpenAI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以後用最新版ChatGPT,將能看到AI引述專業媒體報導來回覆?近期《時代》雜誌與《華爾街日報》的母公司News Corp,相繼和OpenAI達成內容授權,其中《華爾街日報》的協議價值高達2.5億美元。這也讓外界好奇這些新舉措,對生成式AI浪潮將帶來哪些新機會?為何《紐約時報》報卻對OpenAI提出訴訟,態度大不同?一文完整解析。

生成式AI正在改變新聞業的運作。《時代》雜誌等媒體公司選擇與AI公司合作,願意有償授權歷史和最新的新聞內容,供 AI 模型訓練;《紐約時報》與其他報社去年起,則選擇對OpenAI進行訴訟,指控其未經授權就使用報導內容訓練AI,並且可能終將導致新聞業廣告收益下降。

新聞業與生成式AI真能和解共生嗎?又或者這只是媒體的飲鴆止渴,待大語言模型訓練完畢後便再無用處?協議內容真的有利於新聞業嗎?

OpenAI 與今年度起與部分媒體合作,達成內容協議

OpenAI 近期與多家新聞媒體簽署了多年度的內容協議,人工智慧公司獲取新聞文本進行AI模型訓練,多項交易聲稱新聞媒體公司獲得了金錢補償與AI技術的提供。對比去年(2023)《紐約時報》向OpenAI發起訴訟,出現明顯轉變。

今(2024)年6月《時代》雜誌宣布授權OpenAI,讓其使用自家超過百年的新聞媒體內容,同時表示《時代》雜誌也能運用OpenAI技術,開發新的新聞內容產品。不過,雙方沒有說明到底實際有哪些應用。

時代》雜誌首席營運長馬克霍華德(Mark Howard)表示「時代雜誌在101年的歷程中,始終秉持著創新精神,不斷探索新的傳播方式,確保其新聞報導與科技時代同步。」除了《時代雜誌》,其他著名新聞業者包含《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美聯社》、《紐約郵報》在內也陸續簽屬類似的合約內容。

華爾街日報》的母公司News Corp也在近期與OpenAI達成一項價值超過2.5億美元的協議,將旗下所有新聞品牌的歷史報導內容授權給OpenAI。據報導,這項協議至少為期5年,雙方將共同獲益,News Corp獲得了金錢補償,OpenAI也承諾將提供人工智慧技術。

事實上,這可能是為新聞業爭取合理報酬的新契機。人工智慧公司需要大量的文本以訓練模型,擁有上百萬篇歷史新聞內容、且不斷更新最新資訊的新聞媒體,正好符合他們的需求。

今年6月《時代》雜誌宣布授權OpenAI,讓其使用自家超過百年的新聞媒體內容。取自OpenAI

今年6月《時代》雜誌宣布授權OpenAI,讓其使用自家超過百年的新聞媒體內容。取自OpenAI

新聞內容遭無償提供給OpenAI?紐約時報早已提出訴訟

OpenAI在今年積極與多家新聞媒體達成協議之前,已在新聞界掀起不小的風波。例如,《紐約時報》在去(2023)年12月27日對OpenAI與Microsoft提起訴訟,指控其未經授權使用他們的新聞內容來訓練人工智慧模型,侵犯了他們的著作權,這是全球第一起新聞媒體公司與生成式人工智慧公司OpenAI的訴訟案。

目前,OpenAI 反駁了《紐約時報》的指控,認為其行為屬於合理使用。

【遠見 x 未來親子】全家一起讀,孩子成長看得見:週年慶限定組再送這些>>

《紐約時報》在當時提出長達69頁的起訴書,其中強調《紐約時報》的記者冒著風險、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製作具獨立性的報導,被告(OpenAI與Microsoft)卻能夠無償利用這些新聞產出,吸引數十億美元的投資金額。

《紐約時報》的訴訟除了為其著作權爭取權利外,也將ChatGPT等AI視為新聞領域的潛在競爭對手。當使用者向聊天機器人詢問時事或新聞話題時,它們可能會引用紐時的文章內容。

紐時擔心,讀者將選向使用聊天機器人獲取資訊,而不再進入新聞媒體網站,導致網站流量減少,最終影響廣告和訂閱收入。

除了《紐約時報》之外,其他新聞媒體,例如《芝加哥論壇報》等8間美國報紙,也在今年4月也加入了訴訟的行列,認為 OpenAI 侵犯了他們的版權。儘管OpenAI主張其合理使用,但提告方指出,OpenAI正在透過自動化的方式獲取原本須付費的新聞內容。

《紐約時報》在去年12月27日對OpenAI與Microsoft提起訴訟。wikimedia commons by Ajay Suresh

《紐約時報》在去年12月27日對OpenAI與Microsoft提起訴訟。wikimedia commons by Ajay Suresh

雖然新聞媒體可能獲得補償,價格卻難以談判

雖然部分媒體透過協議的方式來獲得補償及收入,但多數協議條款目前並無公開,市場上也尚未出現完整的交易機制來幫助雙方談判價格。《Axios》報導指出,部分出版商業者正在與 TollBit 這樣的公司合作,TollBit 正在建立一個交易平台,AI公司可以獲取出版商經驗證的內容,並且可以依據關鍵字等內容調整收費。

這並不是第一次有科技巨頭和媒體產生爭鬥。在大語言模型公司之前,社群網絡和搜尋引擎的演算法設計,就已經改變了人們獲取資訊的方式,導致許多使用者不再直接瀏覽新聞網站,新聞媒體的廣告收入也因此大幅減少

路透社報導,過往網路科技巨頭公司透過流量、廣告等方式獲得巨大利益,而新聞媒體提供的內容卻沒有被公平地賦予價值,長期以來只能扮演著「免費供應商」的角色,與Open AI合作,則可能為新聞媒體業帶來新的收入方式。

News Corp首席執行官羅伯特·湯姆森(Robert Thomson)表示,「這項協議肯定了優質新聞的溢價能力」。

新聞媒體是否與OpenAI走向合作,目前仍沒有定論。顯而易見的是,新聞媒體在面對 OpenAI 這樣的大型 AI 公司時,面臨著困難的抉擇與挑戰。一方面,他們需要考慮如何利用 AI 技術來提升新聞內容與產品,另一方面,他們也需要保護自身的版權利益與競爭力。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