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共16型人格測驗,已成為許多人認識在職場新朋友的話題之一,也出現了「I人/E人」、「你是T嗎?」等源自MBTI的流行語。究竟MBTI測驗的由來為何?真正官方的測驗如何尋找?測驗結果中的4個字母各自代表什麼含義?本文完整介紹。
MBTI測驗是什麼?
MBTI為一種人格測驗,中文名稱為「邁爾斯─布里格斯類型指標」(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簡稱MBTI),由兩位美國人邁爾斯(Isabel Briggs Myers)和其母親布里格斯(Katharine Cook Briggs)根據心理學家榮格(Carl Gustav Jung)的類型理論發展而來,目標是幫助人們更了解自己的性格,包括思考和決策偏好,適合的職業選擇,以及與他人相處的狀況等。
測驗結果可分為16種人格,人格類型由四個英文字母組成,每個字母有兩個維度,代表不同的傾向,分別為外向(E)/內向(I)、實感(S)/直覺(N)、思考(T)/感覺(F)、判斷(J)/感知(P)。
不同人格之間沒有優劣之分,只是展現了人類特質的多樣性。以下將根據MBTI官方測驗單位邁爾斯-布里格斯公司的說明,逐一介紹每個字母分別代表的含義。
外向(E)/內向(I)
外向(E,Extrovert)和內向(I,Introvert),也就是E人跟I人,應該是最常被提到的人格特質。不同於人們一般認為外向的人善於交際、內向的人害羞孤僻,其描述的是個人的精力優先投注於外在世界或內在世界。傾向外向的人會因為與他人互動而充滿活力,內向的人則會在反思內心世界時精力充沛。
可以用以下指標簡單判斷自己傾向哪一類型:
▶︎ 傾向外向型 (E) 的人
關注外在世界
透過與人互動獲得能量
迅速採取行動
透過對話進行交流;向外處理想法
先行動,後思考
樂於主動
興趣廣泛
▶︎ 傾向內向型(I)的人
專注於自己的內心世界
透過反思概念、想法、經驗和記憶來獲得能量
花時間反思
透過寫作進行交流;向內處理想法
在行動之前深思熟慮
在重要時刻採取主動
專注於少數興趣
實感(S)/直覺(N)
實感(S,Sensing)和直覺(N,Intuition)代表了接收資訊的感知心理過程,是兩種看待事物的方式。傾向實感的人更關注具體和有形的資訊,重視具體的細節和事實,專注於事物的本質。傾向直覺的人經常依靠洞察力和靈感接收資訊,關注收到的資訊的形態和可能性,著眼於事件的全局。
可以用以下指標簡單判斷自己傾向哪一類型:
▶︎ 傾向實感型(S)的人
關注事實和細節
記住對他們來說重要的細節
採取實際的生活方式
關注此時此地、現在/過去的現實
喜歡循序漸進的指示和按順序呈現的資訊
透過實際應用理解想法
相信經驗
▶︎ 傾向直覺型(N)的人
尋找新的點子
綜觀全局
採取具有想像力的生活方式
關注未來的可能性和意義
喜歡有一個整體的框架,自己搞定它
專注於概念,而不是實際應用
相信靈感
思考(T)/感覺(F)
思考(T,Thinking)和感覺(F,Feeling)描述了兩種從事件中得出結論的判斷心理過程。思考和感覺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理性」和「感性」,傾向思考的人注重邏輯和分析,在決策時更看重客觀原則;傾向感覺的人則注重價值觀和人際關係,在決策時更關心個人因素,以及與事件相關的人員。
韓國的流行語「你是T嗎?」(너T야?)就是當他人表現得過於理性、沒有同理心時,用來調侃他人「肯定是思考(T)型吧!」的用法。不過,需要留意的是,MBTI測驗僅是以「傾向」哪種類型為判斷標準,不代表T型人就沒有感情、F型人就沒有邏輯。
可以用以下指標簡單判斷自己傾向哪一類型:
▶︎ 傾向思考(T)型的人
以推理系統為導向,進行邏輯分析
客觀地解決問題
具有批判性的「眼光」(可以「強硬」)
衡量問題的利弊
探尋問題所在,以便解決它
專注於任務
決策時依據客觀標準
▶︎ 傾向感覺(F)型的人
應用個人和社會價值觀,以人為本
以同理心解決問題
給與讚美(可能顯得「溫柔」)
追求和諧,考慮每個人的觀點
探尋正確的事情,從而給與支持
專注於人際關係
考慮個人情況
判斷(J)/感知(P)
判斷(J,Judging)和感知(P,Perceiving)描述了個人對待外在世界的方式。傾向判斷的人喜歡更有條理、更有組織的生活方式。他們喜歡透過制訂計畫來掌握自己的生活。傾向感知的人喜歡更靈活、更開放的生活方式。他們不喜歡控制環境,而是希望透過探索來體驗它。
可以用以下指標簡單判斷自己傾向哪一類型:
▶︎ 傾向判斷(J)型的人
喜歡制訂並堅持執行計畫
希望事情有結果
制訂並遵守時間表
喜歡組織和結構
有條不紊地工作
希望控制生活
盡力避免壓死線的壓力
▶︎ 傾向感知(P)型的人
靈活
保持開放的選擇
順其自然
喜歡自主做事
適應新出現的資訊
希望體驗生活
在最後一刻打起精神,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