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8/17(日)賴佩霞@基隆塔新書分享會

因促成「瘦瘦針」獲唐獎?連生醫獎得主自己都驚訝

吳季柔
user

吳季柔

2024-06-20

瀏覽數 3,400+

2024年唐獎生技醫藥頒給發現GLP-1的三位科學家。取自臉書@Tang Prize 唐獎
2024年唐獎生技醫藥頒給發現GLP-1的三位科學家。取自臉書@Tang Prize 唐獎
00:00
00:00

有「東方諾貝爾獎」之稱的唐獎,6月19日公布生技醫藥得主,頒給發現GLP-1的三位科學家,他們至少促成13種「抗糖尿病藥物」與「減肥藥」開發,嘉惠全球近兩成人口!就連台灣,也有200多萬糖尿病病友受惠。而近來股價水漲船高的製藥巨頭諾和諾德、禮來,也都與這項發明息息相關。

設立於2012年,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唐獎,歷屆得獎者中,不乏後續直接拿下諾貝爾醫學獎的學界翹楚,可謂諾貝爾獎的觀測前哨站。

眾所矚目的第六屆「生技醫藥獎」得主,於6月19日正式揭曉,由喬爾.哈本能(Joel F. Habener)、司維特蘭那.莫依索夫(Svetlana Mojsov)、延斯.祖爾.霍斯特(Jens Juul Holst)三位科學家共同獲獎。

其實,這三位得主的貢獻早已有目共睹。2024年5月,他們即入選美國《時代雜誌》TIME 100 Health,也就是年度百位在健康領域最具影響力的人物。 

「減肥藥」15億人受惠,2030市場規模台幣4.3兆

他們的貢獻,與近年引起極大聲量的「減肥藥」息息相關。更多人熟知的,可能是另一個名字:「瘦瘦針」。是的!就是連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知名主持人歐普拉等名人都在使用的藥品,像是Ozempic、Wegovy等,經臨床實驗證實,這些藥物不但可刺激胰島素分泌,還可減低食慾,減緩肥胖症狀,達到體重減輕的成效。

這款「靈丹妙藥」,與這三位科學家的貢獻密不可分:他們先後發現「GLP-1(7-37)」(類升糖素胜肽-1),並開發基於GLP-1(7-37)的抗糖尿病與抗肥胖藥物,當前至少有13種GLP-1受體促效劑的藥物,已通過FDA核准。

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司徒惠康形容,GLP-1可「從最源頭抑制胰島素生成」,還能從中樞神經系統調節食慾,保護心血管、神經等細胞,帶來過往單一藥物難以企及的革命性改變。從中受惠的大眾,包括全球5億糖尿病患者,以及近10億的肥胖症患者,占全球人口逾18.7%!

台灣方面,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統計,目前約有200多萬糖尿病友,並以每年2.5萬人的速度持續增加。不僅如此,當前台灣19歲以上的成人,患有過重及肥胖的比率已超過5成 。因此,這些相關藥物的開發,未來可望緩解相關併發症對個人與社會帶來的沉重負擔。

事實上,近年全球減肥藥經濟大爆發,帶動丹麥製藥巨頭諾和諾德(Novo Nordisk)、美國藥廠禮來(Eli Lilly)股價水漲船高。當前,GLP-1相關藥品的研發,已進入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市場觀察》(MarketWatch)2024年 2 月預估 ,GLP-1相關藥物的市場年增率將超過 20%,到了2030年,全球規模將上看1330 億美元(約台幣4.3兆)。

|延伸閱讀減肥藥經濟大爆發!中風、脂肪肝、腎臟疾病都能治? 

GLP-1(7-37)是人們一直在追尋的「腸泌素」,也就是能刺激胰島素分泌的區段。取自唐獎官網

GLP-1(7-37)是人們一直在追尋的「腸泌素」,也就是能刺激胰島素分泌的區段。取自唐獎官網

研究橫跨40年,得主:看了兩遍才相信獲獎!

這項重大發明的旅程,要說回1980年代。時任美國麻省總醫院的哈本能博士在鮟鱇魚與實驗小鼠身上,首度證實其具有GLP-1賀爾蒙的基因。

遠見39週年超值回饋 | 現在訂《遠見》最划算,再享限量贈品!

隨後,他與當時任職於麻省總醫院內分泌科的莫依索夫合作,確立GLP-1(7-37)是人們一直在追尋的「腸泌素」,也就是能刺激胰島素分泌的區段,並在人體實驗中證明,在健康人和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身上,皆可達到其功效。

1980年代,時任美國麻省總醫院的哈本能博士在鮟鱇魚與實驗小鼠身上,首度證實其具有GLP-1賀爾蒙的基因。取自唐獎官網

1980年代,時任美國麻省總醫院的哈本能博士在鮟鱇魚與實驗小鼠身上,首度證實其具有GLP-1賀爾蒙的基因。取自唐獎官網

與此同時,遠在丹麥,於哥本哈根大學任教的霍斯特,原先正鑽研十二指腸潰瘍病,意外發現發現GLP-1是一項強大的賀爾蒙,不僅能刺激胰島素分泌,還能進一步抑制胃酸釋放、減緩胃排空,降低食慾的效果。

於哥本哈根大學任教的霍斯特,原先正鑽研十二指腸潰瘍病,意外發現發現GLP-1是一項強大的賀爾蒙。取自唐獎官網

於哥本哈根大學任教的霍斯特,原先正鑽研十二指腸潰瘍病,意外發現發現GLP-1是一項強大的賀爾蒙。取自唐獎官網

在得獎感言中,莫依索夫透露,自己根本沒想過將獲頒唐獎,直到收到電子郵件通知得獎,還無法相信自己眼睛,「我甚至看了兩遍,才真正看懂。」

如此驚訝的原因,或許因為儘管她在發現 GLP-1 的過程有著重要貢獻,過往其地位卻經常遭到忽視,美國《科學》(Science)雜誌甚至以「名字被從歷史中抹去」來形容她。

莫依索夫透露,自己根本沒想過將獲頒唐獎,直到收到電子郵件通知得獎,還無法相信自己眼睛。取自唐獎官網

莫依索夫透露,自己根本沒想過將獲頒唐獎,直到收到電子郵件通知得獎,還無法相信自己眼睛。取自唐獎官網

另一位得主霍斯特也對獲獎大感驚喜,「我很訝異評選委員會發現並選擇了我,非常感謝。」他笑說之前來台灣時,獲得很美好的體驗,相當期待9月領獎時再次拜訪台灣。

美國、日本核准上市,台灣仍屬第三線治療藥物

當前GLP-1相關藥物,已於美國、丹麥批准上市,日本也於2024年3月開放藥商生產銷售,方便肥胖症、糖尿病患者使用。

至於台灣,未來在臨床應用上將如何發展?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台大醫院代謝內分泌科主治醫師李弘元指出,GLP-1在台灣健保中屬於第三線治療藥物(必須先經過兩種專業藥物治療),儘管政府有意降低限制,但目前仍有產量不足與價格高昂的問題,未來一兩年後,供應鏈可望趨於穩定,屆時便能嘉惠更多民眾。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