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廟街.攤檔.荷李活,重現港片黃金年代

吳婉瑜
user

吳婉瑜

2024-05-02

瀏覽數 2,250+

2019年開幕的K11 MUSEA,以購物藝術館為經營理念,拔地而起,成了尖沙咀海濱新地標。 蘇義傑攝
2019年開幕的K11 MUSEA,以購物藝術館為經營理念,拔地而起,成了尖沙咀海濱新地標。 蘇義傑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本文出自 2024 / 5月號雜誌 直擊中國新能源車廠 揭密台灣供應鏈布局

早在19世紀,變成英國海外殖民地的香港,就已注定是多元並存的所在。例如,維多利亞港以其天然港灣的地理條件,不只發展為繁榮的貿易港口,更搖身一變,成為多元文化滋養的潤土。 

近兩世紀以來,維多利亞港依然熱鬧,鱗次櫛比的現代建築,取代了過往的鴉片貿易轉運港,沿岸而起的,是名聞遐邇的星光大道。波型木欄杆的一側,李小龍、洪金寶、成龍、徐克等一眾香港電影業界的重量級人士,將手印烙印於此。另一側,與星光大道相鄰的,是2019年開幕的K11 MUSEA,以購物藝術館為經營理念,拔地而起,成了尖沙咀海濱新地標。 

為了表揚香港電影界的傑出人士,星光大道鑲嵌了傑出電影工作者的芳名與掌印。蘇義傑攝

為了表揚香港電影界的傑出人士,星光大道鑲嵌了傑出電影工作者的芳名與掌印。蘇義傑攝

K11 MUSEA∣鏤空玻璃拱頂體驗藝術 

K11 MUSEA的建築外觀,是全球最大的綠化牆之一,館內有多座大型藝術裝置。 

一進門,首先被啟動的是嗅覺,香草、豆香、木質檀香,融合出淡淡甜味;緊接著是視覺衝擊,遊客不約而同抬頭,望向二至三樓懸掛的巨大球形空間Gold Ball,球體以金色三角圖案、由LED燈構成,內部空間既是展覽空間,也是點綴這座購物藝術館的一部分。 

視線向上延伸,古銅色的天光板線條交錯,兩個圓形名為Oculus的鏤空玻璃拱頂,靈感來自古典拱頂建築,自然光線照射到購物中心的各個邊際,緊扣著整棟建築的理念:「藝術不用到美術館,其實就在每個角落。」 

油麻地天后廟∣信眾共同創作金箔木造龍船 

熟悉當年港片風潮的人,對香港的第一印象,不外乎是銅鑼灣、尖沙咀、廟街、油麻地、彌敦道等地。走出星光大道與K11 MUSEA,沿著彌敦道車程不到十分鐘,就來到「喜劇之王」周星馳在《食神》電影中刻畫的香港特色小吃攤檔、算命攤場景──廟街 

油麻地天后廟香火鼎盛,是「廟街」街名的起源,天后廟特有請金箔祈福儀式。蘇義傑攝

油麻地天后廟香火鼎盛,是「廟街」街名的起源,天后廟特有請金箔祈福儀式。蘇義傑攝

廟街內的「油麻地天后廟」,特殊的「請金箔」祈福儀式,吸引往來的虔誠信眾與好奇旅客 

從清朝就在原址的天后廟,至今已有上百年歷史。在填海造地前,油麻地位處沿海,天后廟正面朝海,保佑出海的漁民們。天后廟香火鼎盛,廟街的名字由此而來。 

為保佑漁民出海平安,廟中有一艘貼滿金箔的木造龍船,上頭的金箔非來自工匠手藝,而是往來信眾的共同創作,信眾將「請」來的金箔,貼在長約一公尺多的龍船上。貼的位置不同,對應的願望也不同,把金箔貼在「龍頭」,象徵學業猛進;貼在「船員」上,象徵祈求工作順利;貼上「船身」,代表財運亨通;如果需要好運氣,就貼「龍尾」,向媽祖求「行運行到尾」。 

油麻地書店過去為提供困苦兒童免費教育的傳統書塾,獲頒為法定古蹟後,打造成自助書店。 蘇義傑攝

油麻地書店過去為提供困苦兒童免費教育的傳統書塾,獲頒為法定古蹟後,打造成自助書店。 蘇義傑攝

緊鄰天后宮旁,有一座小而美的「油麻地書店」。過去提供困苦兒童免費教育的傳統書塾,獲頒為法定古蹟後,打造成自助書店,提供香港歷史、宗教、哲學等人文書籍及文創產品 

書店外,有兩個攤檔格外引人注目:涼茶鋪和車仔麵,真假難辨 

車仔麵攤醒目的紅色招牌上,麵條種類有刀削麵、粉絲、麵餅、油麵、河粉公仔麵等,再挑選想吃的鮮菇、蘿白、豬腸、咖喱魚蛋、牛肚、雞翼等,多達30多種配料,但這只是仿造的打卡熱點。如今,香港還吃得到車仔麵,但招牌上標記著「攵元」「亠元」等香港舊幣制已成為歷史,在麻油地書店外,時空彷彿靜止在這一刻 

油麻地獨立書院重現「車仔麵攤」「涼茶舖」等打卡的有趣景點。 蘇義傑攝

油麻地獨立書院重現「車仔麵攤」「涼茶舖」等打卡的有趣景點。 蘇義傑攝

西九文化園區∣文創孵化器開始運行 

疫情這三年,香港政府默默沿著維多利亞港邊,打造占地23公頃、全球最大的文化基地「西九文化園區」,工程仍持續進行中,但已開放許多場域,如戲曲中心、M+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及海濱長廊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這裡是香港最新的文創孵化器 

M+的角落一隅,旅人們捧著書,坐在陽光灑落的階梯上閱讀,沒有特定的正門,四面八方都可以進入,打破室內外隔閡,隱藏的含意是,藝術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埋在隨處可及的生活裡。 

M+建築物外觀乍看之下,彷彿是竹子的建材,實為遠從義大利進口的陶瓦嵌板,在深圳組裝後,再運往香港。陶瓦因天氣和光線變化,呈現出不同深淺的光澤,時而墨綠,時而翠綠,營造有如身處竹林般的氛圍。 

西九文化園區內的M+視覺文化博物館,展示與來自香港、亞洲及世界各地的20、21世紀視覺文化作品。蘇義傑攝

西九文化園區內的M+視覺文化博物館,展示與來自香港、亞洲及世界各地的20、21世紀視覺文化作品。蘇義傑攝

到了夜晚,外觀呈倒T型的M+建築物,LED燈管放映藝術家的作品,成為香港最醒目的新地標 

白天和夜晚的M+,分別運用光影、空氣與人群的流動,交匯成一座城市的絢麗舞台 

大館∣是警署、監獄古蹟,也是酒吧 

跨出維多利亞港,在監獄品酒、喝咖啡,是什麼樣的感覺?位於香港中環的荷李活道上,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的建築群,於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期興建,白色愛德華式殖民建築風格,現已活化為「大館」,另外還有兩座由建築師全新設計的現代大樓 

該建築群最特殊之處,是設有警察局、法院、監獄等單位,被稱作「一條龍式」的囚犯服務 

這裡不但扮演古蹟、美術館的城市一景,還有私房景點隱身酒吧,分別承載不同歷史背景的印記 

大館內舊建築的修復工作,執行得細緻,且完整還原歷史。新建造的兩座現代大樓,由著名的建築事務所赫佐格和德梅隆設計,巧妙平衡舊與新,更為這個古蹟群注入現代活力。 

大館建築群是香港中區警署的前身,活化後成為一座大型的監獄博物館,咖啡廳、地下酒吧隱身其中。蘇義傑攝

大館建築群是香港中區警署的前身,活化後成為一座大型的監獄博物館,咖啡廳、地下酒吧隱身其中。蘇義傑攝

酒吧文化也隱身其中,香港第一家「隱世酒吧」001重新開幕,命名為Dragonfly,就在大館C倉的某個神祕角落。 

做為香港元老級酒吧,「隱世」二字指的是經營風格。因1920年美國大禁酒時代應運而生的Speakeasy酒吧,為了躲避禁酒稽查,酒館經營使用大量的障眼法,像是將酒偽裝成雕塑或其他的藝術品、酒吧裝修成理髮店、電影院等。若要進入酒吧,必須走密道、尋掛鎖,都是Speakeasy酒吧的特色。 

穿越層層樓梯,在大館C倉有一扇無標記的厚重深色大門,門旁公告「監獄守則」,門上掛了一枚門鈴,這是進入酒吧的唯一方式 

荷李活道∣體驗電影《重慶森林》名場面 

大館所在的荷李活道,是香港開埠後的首條街道,在香港的心臟地帶,這裡還能順道體驗電影《重慶森林》裡,影星王菲在「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的知名場面。 

不過,這裡的電梯有分階段操作運作方向,上午10點前電梯下行,方便居民離家上班,搭乘半山自動扶梯上行至大館,一定要在早上10點20分之後。 

中環的半山手扶梯是全世界最長的戶外行人手扶梯,目的是要便於通勤的上班族使用, 也是電影《重慶森林》的經典場景。蘇義傑攝

中環的半山手扶梯是全世界最長的戶外行人手扶梯,目的是要便於通勤的上班族使用, 也是電影《重慶森林》的經典場景。蘇義傑攝

自1842年香港開埠以來,透過填海造陸不斷擴增城市面積,近兩個世紀的飛速發展,使得香港既綿延著豐厚的傳統底蘊,同時又揮灑著現代的風格。若尋一詞描述香港,「融合」尤為恰如其分。城市的天際線上,嶄新的建築,如K11與M+矗立,其建材與香港大部分建築的風格相得益彰;而古蹟再活化,如氣韻生動的大館,館內隱藏禁酒時代的Speakeasy酒吧。 

在懷舊與創新的浪潮中,香港展現了一種和諧的平衡,巧妙地完成一項極具挑戰的使命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