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他奪諾貝爾化學獎,也領Al打敗過棋王!未來科學突破少不了它?

傅莞淇
user

傅莞淇

2024-10-11

瀏覽數 7,600+

DeepMind共同創辦人哈薩比斯(右)將領導Google人工智慧核心團隊。取自X@demishassabis
DeepMind共同創辦人哈薩比斯(右)將領導Google人工智慧核心團隊。取自X@demishassabis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202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三位中包括了一位生成式AI界大師。他曾開發AlphaGO,征戰人類圍棋棋王!他正是DeepMind共同創辦人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其實8年前那場世紀之戰後,他領軍開發出的Al,不只能下棋,還協助人類推進生物醫學研究!這次得獎也因他開發出的AlphaFold,成功拆解蛋白質的3D結構預測。哈薩比斯生平為何?未來全球的科學突破,都將少不了AI嗎?他的大師觀點為何?

4月初,Google執行長皮蔡(Sundar Pichai)在史丹佛大學商學院的一場對談中承認,ChatGPT引發的大規模熱潮令他們感到訝異。他解釋,Google投資人工智慧多年,但對於社會的接納速度原本有著不同想像。

但這還不足以解釋,投資人工智慧多年的這家科技巨頭,何以在這場生成式AI競賽中顯得如此步履蹣跚。尤其相較之下,挖人、投資皆不手軟的微軟在AI領域的行動果決靈活。兩家公司的市值落差在2024年更加擴大。

到底這間矽谷霸主做了哪些動作企圖挽回局面?據外媒報導,Google在AI領域過去一年間最大的動作,是整併旗下兩大AI研究團隊「Google Brain」與「DeepMind」,並指任DeepMind共同創辦人哈薩比斯,作為新部門「Google DeepMind」的執行長。

如今,引領關鍵AI團隊的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真有實力?他的生平背景又為何?

他4歲就會下西洋棋,長大後開發AlphaGO打遍人類棋王

現年47歲的哈薩比斯生於英國倫敦,自幼展現過人才智。他4歲就會下西洋棋,曾描述自己「甚至不記得曾經學過」。他喜愛西洋棋之處,是可以藉此磨練解決問題、創意及策略性思考的技能。西洋棋盤對他來說,就像個「心智健身房」(mental gym)。

另一項哈薩比斯喜歡的事物是物理學。這源於他對人類意識、存在意義,以及宇宙本質與萬物運作的原理,這類深層科學問題的探索。十幾歲的哈薩比斯逐漸了解到,這些是非常困難的問題,即使是頂尖科學家也難有進展。

也許,人類需要更多「智慧」來接近這些問題的答案。「人工智慧」於是成為他選擇奉獻一生的目標。提供能促成科學突破的AI工具,尤其令哈薩比斯感到興奮。

西洋棋外,另一項哈薩比斯(左)喜歡的事物是物理學。取自X@demishassabis

西洋棋外,另一項哈薩比斯(左)喜歡的事物是物理學。取自X@demishassabis

本週9日公布了202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揭曉,由華盛頓大學的生物化學教授貝克(David Baker)、英國Google DeepMind的瓊珀(John Jumper)及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分別以蛋白質設計與蛋白質結構研究一起奪獎。

這其中,哈薩比斯也是AI界大師,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科技界震撼。他與他創辦的DeepMind早已在AI發展史上立下里程碑。到底他的生平為何?又如何用AI解生醫難題?以下是完整介紹。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曾創立DeepMind

2010年,擁有電腦科學與認知神經科學背景的哈薩比斯,共同創立了機器學習AI新創「DeepMind」。他們認為,結合當時深度學習的突破、強化學習(RL)訓練法,以及進步的硬體表現,可以快速做出成果。

DeepMind的使命是先解決智慧問題,再用智慧解決其他所有的問題。因此打造人類水平的通用人工智慧(AGI)一開始就是目標之一。2014年,DeepMind被Google收購時,在協議中也為自己保留了繼續追求AGI之夢的空間。

在Google旗下,哈薩比斯大抵能繼續邁向自己的目標。2016年,DeepMind研發的「AlphaGo」擊敗頂尖人類棋士,在棋藝中展現了高度規劃、策略能力。2022年7月,「AlphaFold」基本上完成所有已知蛋白質的3D結構預測,將這項任務所需的時間從幾個月、甚至幾年縮短到幾秒鐘。不僅加速了生物醫學的研發,也為數千種合成材料奠定了基礎。對於期望人工智慧加速科學進展的哈薩比斯,這是尤其令他自豪的成就。

但在幾個月後,OpenAI發表ChatGPT。這改變了AI發展的軌跡,也改變了哈薩比斯的職涯軌跡。

DeepMind研發的「AlphaGo」擊敗頂尖人類棋士,在棋藝中展現了高度規劃、策略能力。圖為《AlphaGo世紀對決》電影海報,取自wikimedia

DeepMind研發的「AlphaGo」擊敗頂尖人類棋士,在棋藝中展現了高度規劃、策略能力。圖為《AlphaGo世紀對決》電影海報,取自wikimedia

他近期融入Google,看好AI代理

過去,據知哈薩比斯曾因想保有DeepMind的獨立性,與Google高層發生衝突。DeepMind前員工亦指出,DeepMind有些抗拒過度融入Google,可能擔憂需投注更多心力發展Google產品、偏離發展AGI的目標。

Transformer發布後沒有獲得DeepMind太多關注的部分原因,可能也是看似無助於發展AGI。ChatGPT所做的是預測下一個字,而非真正理解物理世界,這可能不是一個打造AGI的可靠途徑。

不過,如今肩負重任的哈薩比斯似乎已經找到讓兩者和平共處的想法。

他表示,發展Google產品與進行邁向AGI的基礎研究,兩者的路線是可以互補的。雖然預測蛋白質折疊的能力,看似與優化搜尋結果沒有直接關係,但他相信基礎研究可以支持產品實用性。例如,若基礎研究可以解決LLM的幻覺問題,不僅能為科學家提供更可靠的協助,也能提升AI助理執行日常任務的效度。

哈薩比斯認為,AI代理(agent)會是超越目前LLM能力的下一個AI里程碑。一個有用的AI助理能理解世界、決定該採取什麼行動,來完成使用者的要求。這背後所所需的推理、規劃與記憶能力,與「智慧」息息相關,也是長期追求AGI的DeepMind團隊的一大強項。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同時管理加州、倫敦超過兩千人團隊的哈薩比斯,認為Google未來仍大有可為。他指出,這支團隊集聚了難以匹敵的AI人才­,而且過往已繳出輝煌的研發紀錄,在新環境的培育下,這樣的研發能量還可能再獲增幅。

不過,即便Google DeepMind發展尖端模型的研發力有目共睹,哈薩比斯能否應付Google龐雜的組織結構,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對大眾使用者有吸引力的產品,並說服保守派同事做出需要的改革,還有待驗證。

Google落後生成式AI競賽,成就與規模是絆腳石?

至於Google目前在AI競賽上,到底為何落後?又該如何拯救?

首先,誠如執行長皮蔡所言,Google布局AI已久。從開發自用TPU,到強化翻譯、相片編輯功能的相關技術,啟動這波生成式AI熱潮的關鍵研究突破「Transformer」神經網路架構,也是由Google Brain團隊在7年前發表。

如今論文8位作者已全數離開Google,OpenAI取用Transformer模型、訓練出ChatGPT。Google花了幾個月推出的回應「Bard」,被認為表現不如GPT-4。將近一年後,Google才以升級版的「Gemini」扳回一城,但不久便陷入生成不準確歷史圖像的爭議中,宣布暫停該項服務。

Google花了幾個月推出的回應「Bard」,被認為表現不如GPT-4。將近一年後,Google才以升級版的「Gemini」扳回一城。取自Google Blog

Google花了幾個月推出的回應「Bard」,被認為表現不如GPT-4。將近一年後,Google才以升級版的「Gemini」扳回一城。取自Google Blog

皮蔡在史丹佛對談中解釋,規模不一定總是有利因素。「(公司)規模愈大,你感覺可能失去的東西愈多,承擔風險的意願不如小公司強烈。」皮蔡表示,「因此,你必須有意識地鼓勵團隊這麼做。」

除了冒險性不足,Google的組織文化也被認為過於分散。各部門各有發展想法,競爭關係勝過了引領全公司的單一、融貫性規劃。例如,面對生成式AI的回應,AI團隊與搜尋、廣告團隊可能有不同觀點。

皮蔡的領導也令部分員工感到挫折。皮蔡重視組織共識,管理風格較為低調,有些人認為這在承平時期值得肯定,但不是此時Google需要的「戰時領袖」。

據《金融時報》(FT)報導,公司內外利害關係人施壓皮蔡採取更果斷、積極的行動,他也親自介入許多生成式AI產品的日常決策;但這可能不免分散他對其他領域的關注。

捍衛核心廣告業務的戒慎,可能是令Google行動猶疑的更大原因。若AI介面可直接提供搜尋答案,使用者點擊連結、廣告的需求可能減少,減損販售關鍵字廣告的利潤。再加上聊天機器人生成的答案仍不準確,欲鞏固使用者信任的Google即便早就擁有LaMDA,仍缺乏發表這項技術的動機。

由法律層面視之,Google面對壟斷指控的立場是提供開放網路訪問服務。也就是他們將使用者導向原始創作者的網頁,而非自家內容。若AI助理直接摘要網路內容,在搜尋頁面提供答案,這個論點就會更加站不住腳。

新舵手統整兩大AI研究部門,能解決資源分配問題?

所以,哈薩比斯確實被賦予重任,但挑戰也不小。但他目前新官上任將有哪些大動作?能展現與DeepMind時期更強戰力嗎?

首先,Google Brain與DeepMind雖都是AI研究部門,但過往偏重並不相同。DeepMind以神經網路、強化學習為強項,重視基礎研究。Google Brain則較傾向產品端,研發如LaMDA等生成式工具。哈薩比斯也承認,即使DeepMind亦有應用部門,但兩者還是有差異。

先前在《Decoder》專訪中,哈薩比斯否認整併是對ChatGPT的直接回應。他解釋,是社會大眾對ChatGPT的熱烈反應,讓團隊認知到這項技術已經可以走出實驗室,進入產品中協助大眾。這需要組織上的因應調整。

再者,進入工程、應用階段的AI專案(如Gemini)需要更加龐大的運算資源,即便是Google這樣的公司也得慎重挑選、分配。因此透過整併來共享珍貴的人力及運算資源,促成具體成果,是合理的一步。

哈薩比斯在採訪中多表示,整併後運作良好。但近期媒體報導暗示,Gemini的圖片爭議打擊了新團隊的士氣,內部的派系與分裂也依舊存在。《The Information》指出,雙方仍須搶奪資源,且DeepMind被要求投入更多時間在商業化專案上。

即使坐擁豐富資源、優秀人才與傑出的研發能力,哈薩比斯能否巧妙執掌足夠的權責?突破Google突破諸多牽制?也還令外界存疑。

微軟搶才布局動作更快

更不妙的是,微軟的動作更快也更大。

4月7日,甫吸收一批「Inflection AI」團隊成員的微軟,宣布在DeepMind長期總部所在地倫敦創建新的AI分部,並開始擴大招募人才。從Inflection AI轉任「Microsoft AI」執行長的蘇萊曼(Mustafa Suleyman),正是與哈薩比斯一同創立DeepMind的童年老友。

可預期微軟此舉已為新一輪的AI人才大戰鋪設好舞台。這場馬斯克口中「自己見過最瘋狂的人才爭奪戰」愈演愈烈,也顯示了在打造機器智慧的努力中,人類依然是成敗的關鍵。

你可能也喜歡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