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與領袖面對面 與領袖面對面 最後席次!與台積電等高階代表聊企業決策

2月剛裁員,17LIVE潘杰賢要靠VTuber和電商翻身?

曾子軒
user

曾子軒

2024-03-30

瀏覽數 5,500+

17LIVE執行長潘杰賢表示,鎖定虛擬偶像和直播電商的高成長,將會投入資源發展。張智傑攝
17LIVE執行長潘杰賢表示,鎖定虛擬偶像和直播電商的高成長,將會投入資源發展。張智傑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對比去年10月,當新加坡上市消息塵埃落定,掩蓋不住的放鬆與悠然,今年1月重掌17LIVE、回任執行長的潘杰賢,接受《遠見》專訪時,臉上的笑容少了,因爲肩上的包袱重了。

上任以後,等在潘杰賢面前的,是一份全年淨虧損2.49億美元的財報。雖然17LIVE強調,若排除一次性認列費用如借殼上市的支出,公司財務體質健康,例如淨利率提升6.5%、營業毛利率成長2.1%,但直播市場消褪的疫情紅利,也讓全年營收下滑23.3%,更逼得17LIVE宣布裁員。

自17年從黃立成手上接下執行長大任,20年交棒給小野裕史,24年又回到執行長位置,和幾年前相比,17LIVE的公司架構,以及眼下的競爭態勢,都有著偌大轉變。不變的是,潘杰賢對於直播和流量經濟的深刻理解。鎖定虛擬直播(VTuber/ V-Liver)和直播電商兩大戰場,預備高歌猛進,潘杰賢要如何帶領17LIVE開創新局?

要負責的對象更多,上市後決策必須改變 

「上市公司的股東,在乎的東西就是成長性加上利潤。」赴星上市後,公司經營也發生相應改變,面對的利害關係人變多、更複雜,潘杰賢認為,踏出的每一步,都要更在意公司的投資人。舉例來說,以前可以為了長期成長,先忽略眼下是否賺錢,甚至孤注一擲地押注特定項目;現在每個月都要向股東交代,因此也考慮決策短期、中期對利潤的影響,行事更加謹慎。

今年2月的裁員,異動最大的是工程團隊。一部分原因,就像科技大廠在疫情期間過度膨脹、解封後需求下降因而瘦身,另一部分,則是海外市場策略改變。潘杰賢解釋,17LIVE在台灣、香港和日本的直播市場中領先,接下來除了維繫地位以外,還有重大目標,便是在美國、東南亞和印度擴張,而且,擴張速度慢不得。

「17LIVE在台灣花了兩年起來、日本也花了兩年半,但我現在沒有兩年半的時間從零蓋起新市場。」市場上有著強勁對手例如Tiktok,再加上對公司營運期待,都不容許高築牆、廣積糧的韜光養晦。潘杰賢強調,正透過收購、找夥伴、創合資企業等方式衝起成長,無法用原先打法前進,因此調整區域市場的人力佈局。

另外,17LIVE帳面上擁有1億餘美元的現金和約當現金,潘杰賢補充,若是兩、三年前,自己必定會很開心,但對上市公司來說,擁有大量閒置資金「是一個很差的狀況,」上市讓他必須改變公司策略。

裁員以外,優化營運如伺服器和行銷預算的調整,是追求營業利益所需;尋找新的成長動能,則是環境大勢改變下的必然。

「因為COVID產生(直播)需求,但也因為COVID過去而減少需求,這是一定的。」17LIVE在疫情前就有獲利,再對比台灣上市直播同業實際表現,也贏上一截,但直播主戰場漲幅不如以往,虛擬直播和直播電商,就是17LIVE未來的新引擎。

潘杰賢(左一)曾從黃立成(左二)接下集團執行長的位置,後來黃立成離開集團,2024年3月春酒是退出後首次參加17LIVE活動。曾子軒攝影。

潘杰賢(左一)曾從黃立成(左二)接下集團執行長的位置,後來黃立成離開集團,2024年3月春酒是退出後首次參加17LIVE活動。曾子軒攝影。

攻VTuber不怕對手IP強,「我們人很多、他們只有一個劉德華」 

以直播電商來說,中國已有完整商業模式,隨著電商和社群媒體出海,也將直播購物帶到海外。台灣在臉書上有直播帶貨,蝦皮和Yahoo等平台上也有直播專區,但成熟度不比他人,為何還要投入?

歡慶遠見39週年|訂閱享優惠 再送各式好禮>>>快來看看

潘杰賢解釋,就電商來說,17LIVE有兩大發展方向。

第一,旗下有面向賣家的直播購物工具,用軟體即服務(SAAS)模式賺訂閱費,主要串起直播平台、金流和物流,讓「團媽」和網紅能夠整單、出貨以及收錢,已經掌握台灣直播購物3成市場份額,「成長滿快、獲利率也很足。」接下來預期推東南亞

第二,則是切入跨境直播電商,由平台發起並促進代購,例如和日本品牌合作,簽下專屬直播權,將商品外銷至台灣與東南亞。17LIVE品牌暨企業溝通部副總凃佩君指出,目前主要發展母嬰等長效性產品。

至於虛擬直播主,更是重點發展領域。潘杰賢解釋,17LIVE稱其為V-Liver,並非虛擬偶像(virtual idol)、也非VTuber(virtual YouTuber),正是因為強調自家平台的直播性質。不過,談到虛擬直播,不管是觀眾或者業界人士,多半想到日本兩間上市公司Cover和ANYCOLOR,靠著各自IP Hololive和Nijisanji,在全世界取得成功。

對比之下,實在很難將17LIVE平台和VTuber連結。就營收來看,17LIVE的2023年真人直播主營收(2.66億美元)是虛擬主播(500萬美元)的53倍,量體差距巨大。然而,從潘杰賢的字裡行間,能夠感受到他確實理解這個產業,並且真心看好發展。

17LIVE看好虛擬偶像發展,平台上有大量V-LIVER,如日本主播中虛擬就占2成,同時也有自家經營的V-Liver團體。取自17LIVE

17LIVE看好虛擬偶像發展,平台上有大量V-LIVER,如日本主播中虛擬就占2成,同時也有自家經營的V-Liver團體。取自17LIVE

潘杰賢認為,VTuber整體市場高速成長,且日本以外的海外市場增長尤其明顯。然而,居於領先地位之一的ANYCOLOR,最近在非日本的EN組營運出現重大失誤,大幅流失觀眾,顯示出經營海外業務的不易,他相信產業隨時可能洗牌。

再者,17LIVE並不像經紀公司那樣精耕自有VTuber IP,而是以大平台方式開放所有人上來開播,也積極促進競爭,如承諾達標的虛擬直播主錄單曲、做新外皮(即VTuber的外表),甚至是參加演唱會等福利。「不管你是自己一個偶像,也不管你是一個團體,只要能夠在我平台上面開播,建立粉絲基礎,那就成了。」

潘杰賢冷靜分析,ANYCOLOR和Cover的頂尖VTuber,營收一定大幅遠超17LIVE平台上的V-Liver,「不要說我們虛擬主播,就算最大真人主播,也賺不贏劉德華,這是類似狀況。」然而,作為開放平台,有很多V-Liver直播,對比下,「他們沒有很多個劉德華!」透過分潤抽成,17LIVE以賣鏟子的方式分到市場大餅。

凃佩君補充,嚴格來說,這兩間日本企業經營的定位是偶像,與直播主有些許差異。另外,17LIVE去年曾收購VTuber經紀公司,除了方便培養虛擬直播主背後「中之人」、傳授技能,也管理直屬於17LIVE的虛擬偶像團體。

潘杰賢解釋,還是會試著經營自有IP,但「這塊孵蛋要孵很久,營收遠遠不會多過平台營收。」他大膽預言,虛擬直播市場將是陡坡成長,17LIVE虛擬主播業務可望連翻數倍,而且這只是開始,言談之間滿是樂觀。

潘杰賢認為,直播有娛樂和陪伴的價值,「消費者能夠優越的消磨自己的空檔時間。」在這個虛擬生態中,消費者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角色和空間。不管是真人或者虛擬直播主,要想辦法娛樂自己的粉絲。他雖然無法保證個別直播主的成功與否,但當數量多了、17LIVE的營收便能變得更加穩定。

擅長將流量變現的潘杰賢說,12個月內就要在新方向上做出成績。他擘劃的虛擬偶像和直播電商新藍圖能否實現?很快便會明朗。

【17LIVE小檔案】

集團董事長暨全球執行長:潘杰賢
營運表現(2023)
•  營收(operating revenue):2.79億美元
•  淨利/損(net income/loss):-2.47億美元,排除一次性認列影響後為1098萬美元
營收來源(2023)
•  真人直播:2.66億美元
•  虛擬主播:500萬美元
•  其他收入(直播電商和其他業務):810萬美元
2024年成長動能:虛擬主播、直播電商和應用程式內遊戲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