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7年,我參與過20多個不同的網路創業題目,其中多數失敗,也有幾個成功。這麼多的創業題目,來自於不同的靈感和啟發,但有個不變的共同點,它們都在解決一個真實世界的問題。
試想,如果這世界不存在任何問題,那這個世界應該極有效率的完好運作,但真實狀況不是如此,也因此,創業者才存在著機會。這些問題不用很偉大,有些小小的問題,就足夠開啟一個創業,並且以這個問題為核心,再逐步去擴大。
你會發現,觀察周遭問題是多數創業者的習慣,問題可能來自於自己遇到的困擾,也可能來自於觀察別人遇到的困擾。當然,問題的場景也不一定是「日常生活」,很多可能來自於「工作」上,當你發現有件事情看似不合理,大家卻覺得理所當然,可能就是一個值得往下研究的問題點。
發掘問題,你往往要深入那個領域
很多人會覺得,我們生活的周遭,所有看似能解決的問題都已經被解決了,其實,這不是真的。如果回頭來看,過去每年還是新出現許多新的創業和商業模式,它們都在解決世界上未被解決的問題。問題其實很多,只是我們未必能看見。
你也許會問,為什麼有的問題,別人看得到,而我們卻看不到呢?我個人的經驗是,當你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就比較容易可以看到那個領域的問題。以我處在電商領域十多年的經驗,會發現在這個產業裡,有太多「洞」還沒有被填平,有太多問題等著被解決,這些都是我剛進入這個產業的時候無法看見的。
因此,如果你想在某個領域創業,卻沒有太多想法,先在這個領域工作幾年,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可能是有幫助的。你會看到許多別人所沒看到的問題點。
模仿,也是個發掘問題的方法
很多人覺得,想出的問題和解決辦法一定得創新,如果有人解決過的問題,再做就沒什麼意思了。這個想法,部分正確,也不完全正確。如果有個人在某個市場針對一個問題提出了好的解決方式,你在同一個市場照做一遍,那確實成功機會不高,因為第一個做這個題目的人有著「先進者優勢」,代表你需要花更多成本,才能獲取到相同數量的客源。
但如果是目標不同的市場呢?那這個題目「原創者」在其他市場的成功經驗,反而可能是在新市場值得嘗試這個題目的重要指標。以台灣這個市場來說,我們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很大,很多海外成功的創業題目,都能在台灣落地,但因為市場規模的限制,台灣多半不是這些海外公司首選的國際市場,在這個資訊落差下,台灣就形成了一些創業題目,極佳的實驗機會。
複製別人的想法,不一定會成功,因為各個市場有不同的問題需要被解決,因此,如何快速落地後,快速的針對市場環境進行修正,就變成了相當重要的課題。如果你也想創業,不妨先認真觀察生活周遭和自身的工作經驗,找到那些未被滿足的問題,也許你就會找到好的下手點。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拍拍圈科技共同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