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怎麼做?
堅持路線/帥營一動軍心搖
1860年8月,太平天國占據了南昌到南京一線的長江中下流域,當時所有湘軍將領都建議曾國藩,直搗太平天國首都天京(南京)。但是曾國藩卻堅持直取安徽安慶,擬切斷南京與南昌之間的補給線,自已則屯兵在安徽南部的祁門,就近牽制太平軍的兵力。
其後10個月,卻是曾國藩最艱困的日子。好幾次太平軍都衝進了湘軍的陣地,曾國藩死裡逃生。不少人勸他撤出祁門,但是他仍堅持「帥營一動,軍心即搖」。
最後,湘軍攻破安慶,戰事瞬間逆轉,成功地切斷太平天國的補給線,湘軍開始掌握攻擊的主動權。
經理人怎麼用?
曾繁城:做不好,我辭職
台積電副總執行長曾繁城讀了這段歷史後,得到最大的啟示就是,企業領導人必須要勇於做決策,帶領團隊去執行。
「企業領導人不能畏畏縮縮地等別人把決定直接交給你,」曾繁城強調。
10多年前,台積電規劃晶圓二廠時,為了加速建廠的速度,曾繁城力排眾議,決定把數百平方米的無塵室,改成一個一個迷你的無塵室。
當時這樣的晶圓廠無塵室規劃,創全球半導體業者首例,「做不好,我辭職,」曾繁城提高語調,在台積電的會議室裡對著所有的主管這樣說著,原本意見分歧的建廠小組,就聽從曾繁城的決策,在晶圓廠內,隔成一間間迷你的無塵室。
大部分的半導體業者在建晶圓廠時,都是一次把所有的無塵室蓋好,然後再把生產機台逐一搬進去無塵室內。
這樣的建廠規劃,最大的缺點就是必須一次花費很多錢來蓋無塵室,而且會把建廠的時程拉長,一旦需要臨時增加新機台,就會影響到原有生產線的良率。
台積電創新的迷你無塵室規劃,裝機與生產線不會互相干擾,「可以一邊生產,另一邊同步裝機,加快了產能擴充的速度,」曾繁城強調。
先對手一步達陣
台積電成立初期,當時所有晶圓代工廠都是把光罩委外製造,但是曾繁城堅持台積電必須建立起光罩設計生產的能力。此一決策也在台積電經營團隊中掀起了不同的意見,大部分的人都認為,台積電只要專注做好晶圓的生產就好了,沒有必要進入光罩領域。
但是曾繁城堅持為了縮短產品的交期,必須投資光罩的生產設備,「競爭對手的晶圓廠把光罩拿給外面去做,至少要兩到七天時間,台積電in house生產光罩,只要半天。」台積電因而成為全球第一家自己生產光罩的晶圓代工廠,拉大與對手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