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求真更勝求快! 義守大學落實組織型碳盤查,打造不漂綠的永續校園

謝明彧
user

謝明彧

2024-02-27

瀏覽數 16,700+

義守大學在校長古源光強調,做永續,比起『搶快』,更重要的是『求真』,這也才是大學身為教育基地真正的意義!
義守大學在校長古源光強調,做永續,比起『搶快』,更重要的是『求真』,這也才是大學身為教育基地真正的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2023年12月剛落幕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最受討論的議題就是「反漂綠」,永續風潮下,企業、組織搶著承諾要在20XX年前要達到淨零排放,但檢視其實際作為,卻令人懷疑達成的可能性! 

「淨零」變「漂綠」的原因之一,在於許多企業、組織為了搶快,使用了大量推估數據,當不夠精確了解自身溫室氣體排放,在制定減排策略和目標時,也就容易誇大。

義守大學在校長古源光推動下,從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執行全校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計畫,盤查義守大學2023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並以此真實數據,將2023年訂為義守大學淨零路徑的「基準年」。

乍看之下,義守大學在國內大專院校的淨零競賽上,或許並非跑得最先,但古源光強調,腳踏實地找出真實數據,才能讓未來減碳行動真確,「做永續,比起『搶快』,更重要的是『求真』,這也才是大學身為教育基地真正的意義!」

推動全校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做永續關鍵在「求真」 

近年許多學校追上國際趨勢,紛紛喊出「2045淨零」「2050淨零」。然而若細看有些學校的淨零計畫,溫室氣體排放計算的基準年設定最早可在2009、2010年,這些過往數據是從何而來?由於資料不足,很多時候情境都是採用「推估數據」。

推估數據雖方便,但也容易產生弊病:因為不是真實資料,有心人可以透過拉高早期數據,讓目前執行減碳行動時,帳面碳排減少量變很多,減碳績效顯得很亮麗,「但這樣又有多少真實意義?」古源光反思也反問。

「做虛工不是義守的風格!」這也是為何古源光在2023年上任義守大學校長後,決心推動全校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工作,將2023年設定為義守大學淨零排放路徑規劃的基準年,據此規劃至2050年義守大學的減碳目標以及行動,讓後續減碳規劃有憑有據、真實落地。

 義守大學引入集團群力打造永續學習圈,並將2023年訂為義守大學淨零路徑的「基準年」。

義守大學引入集團群力打造永續學習圈,並將2023年訂為義守大學淨零路徑的「基準年」。

古源光說,淨零就是「in and out」,透過盤查過程,知道真實現況,才能知道改善的機會點在哪,在現有日常運作中,找出碳排較高、優先改善之處;另外,還可以思考能否在校園種樹、增設綠電,增加碳匯,一步一步讓義守校園朝淨零邁進。比起喊價般地幾年內就要達到淨零,腳踏實地做好基礎工,才能讓學校真正往ESG方向前進!

盤查讓老師換上永續腦,成為中小企業永續轉型助力 

推動全校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另一個目標,就是讓行政人員和老師們「換上永續腦」!

當永續是未來產業最重要議題,不管是要對內的學生永續教學,還是對外的企業產學輔導,如果老師和行政人員不先瞭解碳盤查的當前法規、實際作法、可能瓶頸,以及在執行上會遇到哪些困難、怎麼突破,就很容易變成紙上談兵。

義守大學近年來鼓勵或補助讓校內老師與行政人員參加培訓取得證照,例如ISO14064-1、ISO14067:2018、ISO50001:2018等主導查證員資格,至今累積超過30人。由這些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員擔任校內種子教師,讓更多想要學習永續實務的校內同仁,有機會就近取得相關知識和概念。

義守大學在校長古源光 : 除了推動全校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另一個目標,就是讓行政人員和老師們「換上永續腦」!

義守大學在校長古源光 : 除了推動全校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另一個目標,就是讓行政人員和老師們「換上永續腦」!

受過專業培訓後,如今進一步結合校內自身碳盤查活動,也就讓更多老師能夠深化理論與實務結合,對外協助有需要但資源不足的中小企業,練就更多實務經驗,對內轉化為產學能量、課程內容。

南台灣有非常多中小企業,面對國際的永續要求,常常心有餘而力不足,他們不像大企業,沒辦法單獨設立企業內的永續中心。這時義守大學既專業又有經驗的老師,就可以擔任最好的產學合作角色。

不僅是輔導中小企業做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還可以根據不同學院、科系的自身專業,提供中小企業營運上的改善建議,例如怎麼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製程效率,幫助中小企業降低成本、提升產品競爭力,「不只幫企業作碳盤查,更幫企業發現問題、提供改善,這就是把理論與實務結合,做出真正有價值的永續合作!」

引入集團群力打造永續學習圈,讓USR晉升USSR 

義守大學透過永續校園與永續產學雙頭並進,並結合義联集團的企業資源,古源光強調,永續的範圍非常大,學習關鍵不只是單純認識法規與趨勢,而是怎麼從中找出企業永續轉型的風險與機會。例如管理學院的學生,要會的是怎麼把永續法規和工廠管理結合,知道生產性與非生產性的企業,各自會面臨的永續議題、問題改善與創新機會;又或是工學院與智慧科技學院的學生,例如機械、化工、電機,怎麼幫企業在製程中,透過適當的熱交換設計,讓能耗更少,或如何把廢棄物轉化為再生能源。

更重要的,永續議題會發生在各行各業,而義守大學可以串接義联集團生產、教育、醫療、休閒與地產事業四大事業體,包括製造業的鋼鐵事業、服務業的義大世界、醫療業的義大醫院等。大部分的大學都沒有像義大這樣的多元化企業資源,這也正是讓義大師生站在比其他學校更有利銜接實務的優勢點。

「不是為了永續而開永續的課,而是在學生上課當中,潛移默化納入各種永續觀念和作法,才能幫學生真正轉化為畢業後的永續就業力!」古源光分享,近年來台灣高教界努力推動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但真正的大學永續,不只是USR,更要是USSR,把學生一起納入成為「大學學生社會責任」(University Student Social Responsibility),當具備真實的數據、實做的能力,師生一起具備落實的洞察力和專業力,大學推動永續,就不會變成漂綠!

你可能也喜歡

關燈一小時 點亮永續未來
數位專題

關燈一小時 點亮永續未來

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於2007年在雪梨發起, 「Earth Hour 地球一小時」活動,已成為全球自發性公益減碳行動, 提倡在每年三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六,於當地時間晚上八點半一起關上「不必要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