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十多年旅遊業經歷的敦謙國際智能科技業務經理、挺好Talk顧問黃柏憲,過去不論擔任旅遊產品企劃、帶團領隊或行銷業務單位,總能達成亮眼目標,甚至創下部門營業額新高!在職務轉換之間,他如何維持成功關鍵?
目前正在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攻讀觀光管理博士的黃柏憲,原本並非觀光系本科生,而是畢業於屏東大學的國際貿易系。當年為什麼選讀國貿?「其實很悲傷,因為考試沒考好,所以志願沒什麼能填的,」黃柏憲笑著說,因為家裡曾經做過貿易,覺得從商與生活貼近。然而,進到大學後,在課業上的表現卻不盡人意,「我都是前三名,倒數的。」因為不確定人生方向,學業表現很不積極,反而是加入社團後,才重燃學習熱情。
陪考導遊執照,誤打誤撞進觀光業
黃柏憲回憶,大學時期參加了杏林志工社,會在寒暑假期間到偏鄉或離島去,帶中小學的孩子閱讀,當說故事哥哥。當年的社團老師給予黃柏憲很多啟發,老師傳授的觀念是要將本業做好,你才能真正享受社團的樂趣,或是去服務、幫助別人。因社團帶來的正向積極思惟,讓黃柏憲成績進步,畢業前也獲得全國大專優秀青年獎。
不過,真正讓黃柏憲踏入觀光產業的契機,是當年的誤打誤撞。「我姊姊約我去考導遊領隊執照,我原本只是陪考,」黃柏憲提到,姊姊看完的教科書他接著看,大約花一個月的時間準備,結果他幸運考上了外語領隊和華語導遊,姊姊反而沒通過。考完證照後,他從善如流參加職業訓練,也與同學們到上海自由行,參加study tour開啟眼界,找到了他的興趣和熱忱。
過去的經驗累積,讓黃柏憲順利進入到雄獅旅行社,擔任國內旅遊產品企劃。即便旅行社的起薪不高,他還是拿出100%的拚勁,每個月休不到四天,甚至熬夜通宵加班,「認不認真,其實老闆和主管都看在眼裡,這是互相的。」不論擔任何種職位,黃柏憲的致勝心法,就是認真對待工作。如果想要被看見,永遠只能更認真。
他也因為始終如一的態度,即使在疫情期間轉做承接觀光活動的提案業務,他依舊創下部門營業額破億新高,更成為地方旅行業者、政府部門信賴的好伙伴。
與人互動頻繁,要懂得換位思考
對於想進入觀光產業學生,黃柏憲則提醒,觀光產業就是生活產業,不少念觀光或是休閒科系的學生,容易產生迷茫,就是好像什麼都不會,又好像什麼都會。黃柏憲認為,要知道自己是否適合觀光餐飲業,人格特質其實是關鍵。即使觀光業,也有不同的工作內容,不管是導遊領隊、餐廳服務生,或是推廣業務,大部分工作會比較適合外向的同學,得談吐得宜,因為要不斷與人接觸、溝通。
尤其,不管是在產業升級或是在員工薪資上,疫情成為觀光產業的加速器,對社會新鮮人來說,要投入觀光業,薪資不是首要考量,而是有沒有服務熱忱。黃柏憲建議觀光餐飲系的學生,畢業後還是得走入市場,看看產業的樣態。因為不管是在旅行社、飯店或是餐廳,都必須處理大量的人際互動。
而疫情期間,大家已習慣網路生活,對於這幾年的畢業生來說,疫後最大的挑戰,就是要習慣各式各樣要求的客人,必須訓練同理心,多換位思考。
多參與社團,廣泛學習不設限
對於大學新鮮人,黃柏憲提到,最重要的就是不設限和做好本分,首要之務就是課業,不求名列前茅,至少做到每科pass,這也是「自我管理」的練習,「出社會後沒有老闆會來要求你,得做到什麼品質,真的不適任就刷掉了。」
第二個建議,就是多元學習。大學就是一票到底,學費都繳了,不要浪費學校的資源,不論是圖書資源或是各種課程,除了外語、文創、地方創生,甚至是全球趨勢的永續議題,這些進到社會後都是要付費,甚至連付費都無法學習到的。學生們可以趁著在校園時給自己更多的壓力,不設限學習給自己養分,這些養分在不同階段都會派上用場。
黃柏憲也建議大學生,可以多參與社團活動。社團就是小型社會.大家各司其職,透過舉辦各種大小活動,可以學會如何與人互動,跟出社會一樣。
黃柏憲認為,現在的企業未必只看重學歷,這只是初階標籤,當有機會進到職場,工作態度才是企業真正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