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網民熱愛舞上一段的「科目三」,在寧夏夜市掀起轟動,紅翻天但爭議卻不絕於耳。一種舞蹈風潮的快速傳播,其實是文化交流和融合的結果。
淅淅瀝瀝又冷的冬雨下著,不過這並不能阻擋20組、30餘位愛好者來到寧夏夜市,挑戰「科目三」舞蹈比賽。參賽者最小的4歲,最大的58歲,大陸洗腦神曲舞飄洋過海來到台灣,竟衍生出閩南語版「科目三」,還被跳出了獨特的台味。
有人展現高難度的後空翻,Poping街舞及地板動作、韓國女團舞步紛紛出爐,雞毛撢子也上場化做道具,甚至有位專程自台中遠道而來的年輕男生,舞步中融入了拈香拜拜的動作。
隨著演出時間的推移,現場觀舞群眾愈聚愈多,掌聲漸漸變得更加熱烈,一掃先前被網友出征、貶為「舞統台灣」的壓力。
「寧夏夜市希望藉由科目三比賽,打開國際能見度,」比賽主持人、寧夏商圈發展協會理事長林定國說,面對網民攻訐,盼勿夾雜政治色彩,不要狹隘定義何謂台灣人。
引發網路論戰的「科目三」,起源於廣西,「究竟誰是最早跳科目三的人?」是一個很難有正確答案的問題。有一說是在廣西梧州的一場婚禮中,當地人酒後自發用「魔性」舞步代替鬧洞房,為新人助興;又有一說是,一位廣西人考駕照時順利通過科目一、二、三,於是即興跳了個舞蹈慶賀脫離苦海。
無論如何,公認是能歌善舞的廣西人無意中發明了它。甚至還衍生出「廣西人必考三科目」的玩笑。網路調侃說,每個廣西人必須得能歌善舞,否則影響擇偶,再比擬成現實世界考駕照的話,科目一是唱山歌,科目二是嗦米粉,科目三就是這套動作絲滑、從脖子到雙腳全身扭來扭去的小舞蹈。
徹底在網路上引爆,則可追溯至大陸知名餐廳海底撈,火鍋店的員工無論男女,以一身好筋骨,俐落地甩動腳腕,從店內上菜通道扭到店門口,最後扭成了抖音大熱門。
@hqcos Đội quân tiếp ứng haidilao khi khách Oder điệu nhảy làng lá quá nhiều #xuhuong #lenxuhuong #dieunhaylangla #vietnam #china #dance #naruto #haidilao #海底捞 #科目三 ♬ nhạc nền - 🎈就一眼✨ - HQ COS
一段又一段,幾秒到10幾秒的科目三舞蹈影片在網路病毒式傳播,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外國人也愛跳,包括台灣,成為這個寒冬裡的一道文化奇景。
2023年12月15日,俄羅斯皇家芭蕾舞團在《天鵝湖》在遼寧表演,謝幕時「王子」帶領天鵝女們居然跳起科目三,嬌俏的天鵝舞裙上看見一眾擺動的靈魂,讓現場氣氛再次達到高潮。
在網路上,拉丁舞世界冠軍克莉絲蒂娜、德國健身達人潘蜜拉、跳慣了K-POP的韓國學生等,也紛紛跳起了科目三。
@arielwahdwr The most popular dance on TikTok in China! 科目三 #chinese #mandarine #chineselearning #tiktok #trend #fypシ #dance #dancechallenge ♬ original sound - Ariel
抖音播放量400億次
鏡頭轉到台灣,科目三也被爭相仿效,躍為台灣人的新迷戀。
小學校慶學生與家長集體跳科目三、警察拍攝預防犯罪影片在分局前排練科目三,還有網紅、棒球賽啦啦隊員、年輕人,當配樂《江湖一笑》的電音響起,雙手便開始「左拉右拉,繞繞繞上,飛手6個」,接著扭擺腰臀「右邊削完左邊削,快削1234」,然後「頭頂花手」搭配絲滑小連步。
就連前國民黨主席洪秀柱,也在台灣霹靂舞者示範下,迅速學會神曲舞步。甚至是台北市長蔣萬安出席公開場合,還被媒體包圍詢問:「會不會跳科目三?」
大陸國台辦則趁機促進「兩岸共融」:發言人朱鳳蓮回應指出,這是兩岸年輕人在網路時代獨特的交流方式,也是兩岸融合發展中心的文化交流現象。
然而,寧夏夜市舉辦科目三舞蹈比賽,則碰觸到某些台灣人的文化認同痛點,批評這樣的活動「無腦」「舞統台灣」。
大陸《央廣網》報導,據統計,在短影音平台TikTok上,科目三的播放量已超400億次,成為現象級爆款。
只是,相較於幾年前同樣「掌握流量密碼」的韓國騎馬舞、越南叮叮噹噹舞,為何科目三就是紅了之後、卻又難以避免被黑呢?
原因一是,科目三走紅期間,正值中華民國總統大選,政治人物擔心「大陸元素」介選。
金車文教基金會公布2023年台灣學生媒體素養調查結果,青少年最常接觸的資訊平台分別是YouTube(80.2%)、電視(65.7%)、抖音(50.7%)。
當抖音成為台灣中小學生第三常用的平台,抖音上流行跳科目三,自然會有人對此欲罷不能。抖音會不會以文化浸染從更自然的方式發展成「統戰」?成為某些台灣人的焦慮。更早之前,大陸蘿蔔刀和辣條零食「魔芋爽」風靡台灣校園而引發軒然大波,也是同樣的邏輯。
「如果文化輸出就能實現統一,那台灣鄧麗君的歌曲早就實現統一了,」林定國說。
何必讓大眾舞蹈太沈重?
其次,儘管科目三火遍全球,但舞步在部分人士眼裡,卻是低俗、流裡流氣、「土到掉渣」。
微信公眾號《人間地理社》往前追溯,其實科目三舞蹈也不完全是廣西原創。還記得80年代從美國電影裡流傳開來的霹靂舞嗎?其中有個分支叫「柔姿霹靂舞」,雙腿擺動的姿態和幅度,和如今的科目三幾乎一模一樣。
「時尚是一個輪迴,今天流行的很多舞蹈,其實都是當年街頭玩剩的東西。」《人間地理社》指出。
從更深層次思考,科目三其實蘊含著來自草根的文化精神內涵,不必苛求高雅和格調。
《央廣網》和文化雜誌《新周刊》不約而同指出,科目三以「原生態」為特色,滑稽感與喜樂感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舞步又簡單易學,因此受到廣泛青睞。而在當今「人人都是創作者」的環境中,它對於大眾的審美和模仿是友好的,每個人都能輕鬆找到融入這一舞蹈的方式,並在狂歡中得以強化身分和情緒價值認同。
「大家的喜愛和獲得的快樂都是真實的,這本身就很珍貴,」《央廣網》表示,科目三用最小成本撬動了快樂最大化,讓快樂直抵內心。
人類的情感舉世共通,符合普羅大眾口味令科目三衝出大陸「占領世界」,一點也不奇怪。從科目三現象可知,雅也好俗也罷,中也好台也罷,符合大眾口味的就是流行最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