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雖不完美,卻是我。」接受自己,才是真的愛自己

跟過去的自己和解,才可以過好當下的日子。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3-12-30

瀏覽數 3,250+

《寧可一個人,也不將就》/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寧可一個人,也不將就》/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00:00
00:00

只有認識自己,才可以跟自己和解,才可以接受自己、原諒自己,才可以把曾經的自卑放下,重新去愛這個不完美的自己,跟過去的自己和解。放下過去種種懊悔,才可以過好當下的日子。(本文節錄自《寧可一個人,也不將就》一書,作者:張小嫻,皇冠出版,以下為摘文。)

年少的時候,我們一次又一次問身邊的好朋友:「你覺得我這個人怎樣?」他也會問我同樣的問題,那個年紀,我們好像只能從別人口中認識自己。

若干年後,回首無數個夜晚跟好朋友促膝聊天時問的這個傻問題,你會禁不住笑話自己,可是,當你年少,你有你的無知。

光是從朋友那裡去認識自己顯然是不足夠的,我們也想要從星座和命理去了解自己是個怎樣的人,我們研究星座,甚至找人算命。

那些年輕的歲月裡,我們拚命想知道關於自己的一切,卻從未真正認識自己。

星座告訴你,你是個怎樣的人,可是,星座可信嗎?你認識許多和你同一個星座的人,性格卻跟你完全不一樣,那該怎麼解釋?

我認識一個在報紙上每天寫星座運勢的人,她的星座專欄很受歡迎,有一天,她笑著告訴我,她們這些寫星座的人也跟我們寫小說的一樣,都是自己想像出來的,都是虛構的。

可笑的是,無論她寫什麼,也有人相信。

當你沒那麼年輕了,你已經不需要從別人口中去認識自己,你覺得星座很有趣,因為這件事本身並不迷信,是朋友和戀人之間很好的聊天的話題。這時候,你已經不會去算命了,你寧可相信自己。

一生很短,容貌焦慮和年齡焦慮終究會過去,認識自己,你才能夠好好去用自己。(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一生很短,容貌焦慮和年齡焦慮終究會過去,認識自己,你才能夠好好去用自己。(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比起年少的時候,你現在已經很了解自己。假如你還不了解,你不是太笨就是不想面對真實的自己。

想在變局中搶先一步?遠見週年慶,訂遠見兩年送一年,給你國際政經與前瞻科技的深度導航>

「我是一個怎樣的人?」你心裡不是很清楚嗎?

你知道你不完美。曾經的容貌焦慮已經過去了,你得接受自己原本的樣子,這個原本的樣子其實也挺好的。

然後有一天,年齡焦慮也過去了。我的一個朋友20歲的時候就期待著40歲,想知道40歲的自己會怎樣。當然,她早已經如願了。

18歲的時候,我們覺得30歲很老;終於到了30歲,跟身邊的人比較,反而覺得自己很年輕。再過10年或者20年,你也足夠年老去了解和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是多麼漫長的路?否則,刻在希臘古城德爾菲的阿波羅神殿上的兩句箴言:「人啊,認識你自己。」也不會傳誦千古。

只有認識自己,才可以跟自己和解,才可以接受自己、原諒自己,才可以把曾經的自卑放下,重新去愛這個不完美的自己。

跟自己和解,也是跟過去的自己和解,只有放下過去種種懊悔,才可以過好當下的日子。

人最大的失望不是對任何人,而是對自己的失望,可是,假如你已經盡力,也不應該失望了。

認識自己,你才能夠好好去用自己。一生很短,容貌焦慮和年齡焦慮終究會過去,後來的一天,你唯一要面對的是離別和死亡的焦慮。

當我離開這個世界的那天,唯願我真的認識自己,也認識今生的這副皮囊,她陪伴我終老,如許深情,我怎麼可能不了解她?她雖不完美,卻是我。

《寧可一個人,也不將就》,作者:張小嫻,皇冠出版

《寧可一個人,也不將就》,作者:張小嫻,皇冠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