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週年慶 遠見週年慶 現在訂就送亞諾納$4,490行李箱、兩張西堤套餐餐券>

沉默殺手肺腺癌!添加物、防腐劑禍從「口」入,專家:女性罹病風險更高

周彥妤
user

周彥妤

2025-08-27

瀏覽數 350+

肺腺癌不只是「吸」出來的病。僅為情境配圖,Shutterstock
肺腺癌不只是「吸」出來的病。僅為情境配圖,Shutterstock
00:00
00:00

肺腺癌不只是「吸」出來的病。最新研究顯示,食品添加物與防腐劑同樣可能誘發癌變,而全球不抽女性病例正持續增加。專家指出,環境致癌因子呈現性別差異:男性患者多與吸菸或空氣污染相關;女性則更常因加工食品中的防腐劑與添加物而增加罹癌風險。

肺癌已是台灣最致命的癌症,不僅高居癌症發生率與死亡率榜首,每年更有超過萬人因肺癌而逝。值得注意的是,肺癌並非單一疾病,而是多種亞型的總稱,其中又以肺腺癌最為常見。

中央研究院發布「台灣癌症登月計畫」,與美國臨床蛋白基因體腫瘤分析聯盟(CPTAC)合作,完成全球首度涵蓋歐美與亞洲多族群大規模肺腺癌蛋白基因體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期刊《Cancer Cell》。這項研究揭示肺腺癌的重要成因,也指出臨床治療的新方向。

研究團隊收集台灣、美國與歐洲共406名肺腺癌患者的檢體,平均年齡介於60至65歲。分析顯示,除了吸菸、二手菸及PM2.5等空氣污染因子之外,日常飲食中常見的防腐劑與食品添加物,也可能形成亞硝胺,並留下特有的致癌突變印記。也就是說,肺癌不僅可能因「吸」進去的汙染與菸害而發生,也可能是「吃」出來的結果。

早在2020年,研究團隊就指出,台灣女性肺腺癌患者中,不抽菸者的比例明顯高於吸菸者。最新研究證實,在這類非吸菸患者體內,常可偵測到多環芳香烴(PAHs)與亞硝胺等環境致癌物留下的致癌痕跡,而這並非台灣或亞洲獨有現象,而是全球患者的共通特徵。

日常飲食中常見的防腐劑與食品添加物,也可能形成亞硝胺。僅為情境配圖,Shutterstock

日常飲食中常見的防腐劑與食品添加物,也可能形成亞硝胺。僅為情境配圖,Shutterstock

環境致癌因子男女有別,女性對防腐劑尤其敏感 

計畫主持人、中研院化學所特聘研究員陳玉如表示,不同性別對環境因子的反應並不同。女性患者往往對食物工業中使用的防腐劑特別敏感;男性則更容易受煙霧和空氣污染影響。

她說,這些差異解釋了在亞洲地區,女性、不吸菸、甚至相對年輕的族群中,肺腺癌仍呈現明顯增加趨勢。而環境與飲食相關的致癌因子所留下的突變印記,不僅出現在台灣患者中,也同樣存在於歐美病人,是全球共通現象。

【趁遠見週年慶訂,一年送半年】中階主管必收>>看懂產業趨勢,升遷與轉型的關鍵利器!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指出,傳統「吸菸等於肺癌」的觀念,已不足以解釋臨床現象。過去我們說肺癌是「吸」進來的,但現在要更正,肺癌也可能是「吃」進來的,加工食品中的防腐劑就是重要因子。

研究同時發現,臨床上有部分早期肺癌患者,其分子特徵卻與晚期腫瘤高度相似,復發與轉移風險特別高,被歸類為「類晚期」亞型。

45歲以上考慮接受低劑量篩檢,定期再追蹤

這顯示單靠傳統風險因子或分期,難以準確辨識高危險群,未來須依據不同的致癌途徑與性別差異,發展更精準的診斷與治療策略。

陳晉興建議,45歲以上民眾可考慮接受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若檢查正常,每3年追蹤一次,高危險者則應縮短至2年。

他強調,保護肺部健康要從日常生活做起,均衡飲食、少吃加工食品,避免防腐劑和醃漬物,並養成運動與良好睡眠習慣。居家可使用空氣清淨機或除濕機,外出時若空氣品質不佳,則應配戴口罩。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