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獎金發多少?」是民眾在歲末年終最關心的議題。歷經了動盪的2023年,產業獲利兩樣情,究竟哪些行業的員工可以笑著過年?誰又得勒緊褲帶呢?
歲末年終的耶誕氣氛中,陸續有企業傳出年終獎金行情,發放超過10個月年終獎金的企業不少,但平均值卻創下近十年來的新低、僅1.08個月。
根據《104人力銀行》調查,今年高達99.6%的企業預期會發出年終獎金,不過,雖然看似人人有獎,但是由於2023年景氣不佳,因此平均發1.08個月,低於2022年的1.33個月。
但是,年終獎金的發放在各產業別中差距甚大。像是金融業預期平均發放1.83個月、半導體業1.38個月、營建業1.23個月,為各產業中的前三高。最低的前三名則分別為住宿與餐飲業、醫療服務業及民生消費製造業,平均僅0.59至1個月不等。
內需旺帶動餐飲服務業,王品店長最高可拿17.6個月
觀察2023年的各產業現況,今年內需市場表現增溫,帶動餐飲服務業的營收攀升,王品表現亮眼,今年營運表現亮眼,前三季每股純益達13.55元,為歷史同期新高。
近日傳出王品年終獎金平均3.1個月,甚至店長最高可拿17.6個月、年薪破200萬。
王品董事長陳正輝更豪氣宣布,全體員工都可至少領到1個月的年終獎金、0.5個月的特別獎金,共計1.5個月,大幅超越住宿餐飲業平均0.59個月的行情。
另一個餐飲大咖「瓦城」(2729)前三季每股盈餘為11.06元,高於2022全年的3.62元3倍之多;漢來美食(1268)前三季每股純益為6.8元,同樣創下歷史同期新高。
因此,漢來美食年終加績效最高有2.5個月;瓦城集團也表示,年終獎金固定1個月,但還會加發月獎金和季獎金給員工;以火鍋聞名的築間餐飲集團則是年終加考績最高3個月。
金融業營運表現佳,公股行庫年終7月以上還要加薪
金融業2023年表現不俗,特別是公股行庫獲利多是高成長,因此年終獎金也值得期待。如金融業中的獲利王兆豐金,累計每股稅後純益為1.92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近一倍,因此旗下的兆豐銀就傳出年終「比去年好」,有機會挑戰9個月的新高水準。
如第一銀行也喊出要發超過7個月的年終獎金;其他包括華南、彰銀及台企銀則約6.5至7個月,至於臺銀及土銀則維持往年平均4.4個月的水準。
不過,公股行庫除了年終加績效獎金羨煞眾人外,員工在2024年還有加薪可以期待,如兆豐銀行董事會已決議調薪4.5%,若加計考績及升遷,估計整體加薪幅度超過8%;第一銀行則是比照軍公教人員全面調薪4%,加上年度晉級調薪後,平均調薪幅度將達6.5%。
年終兩樣情!航空王起飛、航海王跌落神壇
航運業的年終表現在2023年,可能呈現兩樣情。
在航空業部份,受惠疫後國境解封,國外旅遊市場回溫,也讓營收大幅增加,如航空雙之一的長榮航(2618)2023年前3季就大賺163.96億元,每股稅後純益為1.1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56.64%,創下獲利新高。
華航(2610)前3季獲利則為74.02億元,每股稅後純益1.15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35.58%,同樣表現不俗。
航空業暢旺,也為員工帶來「可期待」的年終獎金,市場傳出長榮航年終獎金至少5個月起跳,華航則有望發到3個月。
另外,台灣虎航(6757)2023年前三季稅後盈餘創下歷史新高紀錄、累計每股稅後純益高達3.19元,在營運亮眼的情況下,日前宣布發放2個月的基本薪,作為第3季的績效獎金,外界也從董事長陳漢銘發給員工的內部信件推估,年終可能上看10個月。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長榮航空企業工會日前發布聲明指出,年終獎金應比照稅後淨利等比例成長,以此計算應至少發10至16個月,也要求年度調薪不低於5000元。
華航企業工會也對外表示,將向公司增取共計平均5個月的年終獎金加年度獎金,因此未來幾家航空公司的年終獎金是否會再「加碼」,仍有待觀察。
回顧2022年發年終獎金時,焦點都放在海運三雄長榮、陽明、萬海上,由於當時營運表現「超亮眼」,也讓公司大方發放年終獎金。長榮及陽明各發出45個月及39個月的平均年終加分紅獎金,讓外界稱羨不已,還有海運業員工在網路上現身說法,說自己早上是被「被錢砸醒」。
不過,這樣的年終神話恐怕只能追憶了。從海運三雄的營運表現觀察,全球運能不再像2021至2022年般暢旺,市場供需再次反轉,運價也持續下滑,因此再也沒有當時的「航海王」神話,取而代之的是回到市場原先的正常狀況。
陽明今年前三季稅後純益60.78 億元、年減約96%,每股稅後純益也僅剩1.74 元;萬海前三季的累計稅後純益為-0.68元,稅後淨損為19.2億元。獲利狀況與去年的熱鬧市況大相逕庭,因此,今年表現可能回復疫情前的正常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