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退新制自2005年上路後,迄今已過18個年頭,但是,許多人仍搞不清楚勞保與勞退的差異。勞保屢傳破產危機,但勞退也會嗎?為何專家建議你該勞退自提?
勞保屢傳破產危機,但近期勞動部長許銘春一席「有政府就不會倒」的言論,再次引發討論。
先不論勞保究竟會不會倒,許多民眾常將「勞退」與「勞保」混為一談,認為若是勞保真有倒閉的一天,無論勞保老年給付或退休金恐怕全部化為烏有。也因此連帶對「勞退」信心動搖,削弱「自行提撥」退休金到勞退個人帳戶的意願。
勞保與勞退有何不同?
事實上,勞保與勞退是兩個不同的機制與概念。
勞保為政府開辦的社會保險,當勞工退休時,並且符合請領條件時,可依據其勞保年資及退休前5年平均月投保薪資,來核算勞保老年給付。
簡稱「勞退」的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也就是所謂的「勞退新制」,政府在2005年實施,其專戶為勞工本人所有,且無論換幾次工作,此可攜式的專戶都會一路陪伴勞工直到退休提領。
也就是說,當一名勞工退休時,可以同時領到勞保老年給付、勞退新制這兩筆錢。
勞保有倒閉風險,勞退有嗎?
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不同於勞保,帳戶的所有權屬於勞工個人,僱主每月依法提撥薪資6%至勞工專戶中,長年累積下來的錢都入帳至專戶中,因此並沒有倒閉風險。
另外,日前勞動部公布勞動基金績效,今年8月虧損480.6億元,前三季收益率為8.9%。
民眾聽到勞動基金「虧損」也不用擔心會影響專戶累積的「本金」,因為雖然每年依照本金分配收益金額,但是若收益率為負數時,勞工仍保有其累積的提繳本金;再加上設有「保證收益機制」,因此專戶內的錢有2年定存利率的收益保證,觀察勞退基金近十年的平均收益率超4%,也高於近2年的定存利率。
勞退新制幾歲可以領?怎麼領?
根據規制,參與勞工新制的勞工,只要年滿60歲,無論是否在職,都符合請領新制勞工退休金的資格,且並非滿60歲一定要提領,而是可以自行決定提領時間。請領方式也分為一次請領,或是請領月退休金。
另外,在尚未請領新制勞退時,勞工仍可持續參與新制勞退基金運用的收益分配,基金盈虧也會持續影響個人帳戶的投資績效。
因此,在退休後,若擔心投資風險,也可以選擇暫時不領專戶裡的錢,等待勞退基金轉盈之後分配收益,有資金需求時再申請領取。
僱主需提撥多少進勞退個人帳戶?
勞退新制明訂僱主每月需依薪資,「至少」提撥6%金額至勞工個人的勞退專戶中。不過,要特別留意的是,這6%勞工退休金是由僱主提繳,而非從勞工的薪資中扣繳。
另方面,勞工個人也可以依照需求,額外再自提1~6%的金額至勞退專戶。
舉例而言,小美每月薪水3.5萬元,因此她的公司每月需提繳6%、2100元至她的勞退帳戶內。如果她選擇再加碼、自行提撥6%,那就相當於在自己專屬的勞退帳戶中,每個月存下4200元。
如何「養胖」你的勞退帳戶?
照勞退新制規定,除了僱主必須至少提撥6%薪資至勞退專戶內,如果勞工想要增加勞退專戶中的金額,讓退休生活更有保障的話,也可以選擇「勞退自提」,也就是額外提繳1~6%的金額。
勞退自提的概念,如同強迫儲蓄,又如購買穩健型的定期定額基金一樣,月月扣款又享有穩定收益,勞工如果選擇自提6%薪資時,加上僱主提繳的6%,相當於每月有12%的薪資進入勞退專戶中。
當新制勞退基金有收益時,戶頭裡的本金愈多,自然能分配到的收益也愈多,且又不必擔心虧損的問題,因為勞退帳戶在提領結算時,保證至少會有「2年期定存利率」的最低收益。
勞退自提有哪些好處?
參與勞退自提,可讓個人勞退專戶的本金變多,進而得到更多的收益紅利外,勞退帳戶也免去手續管理費,以及其保證2年期定存利率的最低收益。
以新制勞退基金2022年的收益率為 -6.67 %來說,雖然從帳面上計算,平均每名勞工損失1.8萬元。但是,這僅為單一年的收益率,依照勞動基金運用局的最新公告,假設勞工在申請勞退新制退休時,除了累積本金不變外,歷年總累積的收益至少保有1.5866%的最低保證收益率(即2年期定存利率)。
在節稅方面,勞退自提的金額享有「遞延稅負」的節稅效果。也就是說,薪資自願提繳的部分,可以從當年度「個人綜合所得總額」中扣除,直到請領退休金時,才需併入所得課稅。
常有勞工因擔心「錢不夠用」,選擇不自行提撥,不過,從多年數據觀察新制勞退基金在多數情況下都有賺錢,又有不會破產及節稅等好處,因此若認為自己的薪水並不高,也可以從自提1%開始做起,待薪資增加後再慢慢往上提高勞退自提的比率,為退休多打造一層收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