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認真的台灣人,才應變主流

楊瑪利
user

楊瑪利

2006-01-01

瀏覽數 14,500+

認真的台灣人,才應變主流
 

本文出自 2006 / 1月號雜誌 窮人商機崛起

「我想寫一本書,書名叫:《非學運世代》,」在高雄好幾個社區大學教書的朋友,2005年底三合一大選後,看著政治紛擾持續,有感而發地說;他的學生,從中年人到老年人都有,大家都很認真讀書學習,「但是為什麼是那群可能已經不太讀書的學運世代與政治人物,在主宰台灣的命運?」

我跟我的朋友,都在1980年代就讀台灣大學。當時正是所謂學運世代,在校園內激情散發影響力的關鍵時刻。現任立委李文忠在傅鐘底下、台大校門口靜坐抗議的畫面,還歷歷在目。幾年後六千多個學生靜坐中正紀念堂門口的「野百合學運」世代,也令人難忘。

這些學生領袖不少都成為近幾年來台灣政治精英,掌握重要資源。

但是,當時我們都未參加激情的學運,應該是被歸為不夠熱血浪漫、不夠理想性格與勇敢的青年吧。在大學時,天天浸在圖書館,大學畢業後,默默地選擇一個領域深耕,沒有社會知名度、沒有光環,我們都必須從工作中扎扎實實建立專業、知識視野,培養國際觀與社會人文關懷。

認真的台灣人,才應變主流

「現在看起來,散布各領域、認真的台灣人,才應該被推上主流。認真的台灣人,才是社會進步與穩定的力量,而不是那群勇敢的學運世代,」我的朋友說。

或許更精確地說,當初那群勇敢的台灣人,已經成功衝撞並結束台灣的威權時代,完成歷史性階段任務。下一階段台灣需要的是「認真的台灣人」,集結力量,讓台灣走出陰霾。

為什麼會有這麼深切的感觸?是因為自從2001年,台灣經濟首次出現負成長後,每一年台灣人都在期待經濟會大幅反轉,重現榮景,但是卻已經一悶五年了。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本期《遠見》財富信心調查中,竟然有三分之一的國人自稱「窮人」。而自認為是中產階級的只有56%。為什麼會出現這麼令人震驚的數字?(見頁182財富信心調查)

就像日本已經蕭條十五年了,每隔幾年就會出現復甦新聞,但後來證明都是微幅復甦,至今已出現三次跳票。最近日本復甦的消息又再傳出,有人就開玩笑的說:「加護病房住久了,總要出院吧。」

在這麼開玩笑的同時,其實很多人也在擔心,台灣會不會像日本一樣,一悶十五年?

其實認真說起來,台灣人並不是真正的貧窮,跟上一代比,這一代台灣人物質已經大大改善。但是大家的心態卻覺得貧窮,這與十年來財富原地踏步、甚至縮減,展望未來,又不樂觀有極大的關係。

這樣的貧窮心態,衍生出怎樣的消費行為與商機,也是本次封面故事的報導重點。(見頁168封面故事)

本期精采要目還包括越洋採訪香港「設計營商周」。在這個設計的年代,亞洲各國設計產業均在蓬勃發展,香港尤其展現出極大的企圖心。設計周讓三十多個世界一流品牌設計師齊聚香港,《遠見》一口氣專訪了十個設計師,本期將優先刊出五位,下期還會有五位設計師的報導,敬請期待。(見頁93與設計大師對話)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