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經濟越冷,窮人商機越熱

王一芝
user

王一芝

2006-01-19

瀏覽數 17,350+

經濟越冷,窮人商機越熱
 

本文出自 2006 / 1月號雜誌 窮人商機崛起

經濟越冷,窮人商機越熱

其實中產階級會發起抗窮運動,有其不得不然的壓力。

2005年12月10日,兩萬名軍公教人員到凱達格蘭大道靜坐,抗議政府選前操弄18%優惠存款議題。

其中不少未受退休金改革影響的年輕老師,也到場聲援,第一次走上街頭的桃園縣羅老師說,「這只是第一波刪減,沒有人知道,未來還會有保障嗎?」

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的乾媽,今年九十歲了,靠著已去世的大法官先生留下的退休金過活。

「物價一直漲,錢一直變薄,政府的承諾一點都不可信,那還能信誰?」不久前洪蘭拜訪乾媽,乾媽一直憂心18%如果砍了,未來生活該怎麼辦?洪蘭只好一直叫她放心。

如果連這些過去被視為薪資最穩定、退輔制度最完善的軍公教人員,都對未來產生極大的不安,更何況是一般的受薪中產?

荷包大縮水,物價又節節漲,無疑是中產階級對未來感到焦慮的導火線。

2005年創下九年新高的物價上漲指數尤其是關鍵。國際油價居高不下,連帶菜價、水電瓦斯費等民生物資也一路喊漲,8、9月物價指數甚至上看3%,讓許多小老百姓叫苦連天。

怕窮,比真正窮可怕

根據《遠見》調查,有高達八成七的民眾大歎,賺錢速度追不上物價飆漲,更有六成八的民眾,不滿意政府穩定物價的措施。

物價漲停,薪水卻喊停。勞委會2005年7月統計,大學畢業生起薪為2萬3000元、研究生則是2萬9000元,這個數字竟比1997年還低。

對已進入職場的上班族而言,五年前每年至少調薪3%的榮景已經過去,受到薪資結構改變、勞退新制的影響,薪資已呈現成長停滯。據主計處最新統計,2005年前十月的實質經常性薪資比前一年同期減少1.28%,代表薪資成長速度,根本追不上物價的上漲。(見頁176、177表)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未來薪資也不會調漲,頂多以其他各種獎金名目慰勞員工,」聯合人力網總經理沈瑋大膽預言。

104人力銀行邱文仁也認為,現代上班族不好混、不保障、常變化、職務會消失、產業會外移,工作也會被機器取代,「怎麼會有安全感呢?」

其實現在的中產階級並未真正窮過,但卻比上一個世代的人更怕貧窮。怕窮,比真正窮更可怕。

《遠見》此次調查發現,有六成擔心未來三年生活品質變差。甚至在中國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下,還有近五成預期下一代的收入或財產不如自己。

看起來一、兩個亮麗數據,並不能改變中產階級對長期趨勢的認定。

正因為如此,當政府手拿主計處資料,強調景氣、失業率及貧富差距的現況有好轉跡象,中產階級卻只能看到過去四年投資股市平均。-2.48%的報酬率、被卡債撐起的民間消費率,以及停留在十年前、已被韓國趕過的國民平均所得。

新貧時代,反倒有可為

長期從事社會運動的泛紫聯盟理事長簡錫,總設法為社會最弱勢的一群人發聲。曾幾何時,他的對象已從底層勞工,移轉到中產階級,「因為台灣社會安全制度不健全,中產階級一旦淪落為新貧,會比其他國家來得焦慮。」

這也是一種相對貧窮感。誰又能想到,過去從沒想過賺不到錢,錢夠用就好的老一輩中產階級,現在竟然需要東省一點、西攢一點地省錢過日子。

二十年前,遠東銀行副總經理喻芝蘭的公婆,為了供兒子出國留學,賣掉預備給兒子結婚用的房子,「婆婆當時覺得以後會賺更多,沒想到怎麼也賺不回來,」喻芝蘭說。

喻芝蘭以登山和跑步機生動比喻台灣經濟的發展。

她認為,過去的經濟就像爬山,每往上走一步,看到的風景愈旖旎,就算停下來休息,也不會有跌落山下的恐懼;而這幾年就像在健身房踩跑步機,看不到前景,卻又不得不拚了命原地踏步,「你不努力踩,就會往後退,踩太快,也有跌倒的危機。」

展望未來,經濟情勢似乎不會太好,除非兩岸有進展或政治穩定、經濟大幅復甦,才有可能稍微重振中產階級的信心。否則,貧窮商機在未來幾年,仍是大有可為。

企業界,準備好了嗎?

(精采內容請見1月號遠見雜誌)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