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和哈瑪斯達成共識,加薩地區將停火至少四天。也將援助和釋放50名人質。預計在24日之前開始釋放人質。這是近七週以來,以色列和哈瑪斯首度達成停火協議。
11月24日:停火
以哈宣布停火,衝突緩解終有進展
以色列公共廣播報導指出,一旦哈瑪斯與調解國卡達簽署協議,就能緩解加薩地區圍困的群眾,以及釋放俘虜。以色列官方也於21日晚間表示,若釋放更多人質,可進一步延長停火。只要每天額外釋放十名人質,及可延長停火一天。
美國表示,希望在未來幾天內,將數百輛人道主義援助車送入加薩地區。即便此協議是緩解衝突的第一步,以色列和哈瑪斯均表示,暫停敵對行動並不是完全放棄戰鬥。他們仍隨時保持警惕,直到在各自廣大的使命上取得勝利。
11月19日:證據?
西法醫院遭連轟五日 以軍揭院內發現地道入口
半島電視台報導,截至11月19日,巴勒斯坦死亡人數至少1萬3000人,其中超過5000人為孩童、3500人為婦女,以色列死亡人數為1200人。
加薩最大的西法醫院(Al Shifa hospital),已遭以色列連續轟炸五日,15日空襲開始,39名早產兒在沒有保溫箱的情況下,被遺留在院內,其中八名夭折,其餘已獲救並轉移至其他醫院。截至19日,西法醫院仍有約250名病患因重傷無法撤出,以及25名醫護人員滯留院內。
以軍對西法醫院的濫炸受到嚴重抨擊,國際要求提供確切證據,證明院內確實存有哈瑪斯地道入口。以色列國防軍釋出影片中,可看到據信是地道入口的豎井,影片描述,該豎井位於醫院內一處避難區,隱匿在滿載武器的車輛底下。對此說法,加薩衛生部長布爾什(Mounir el-Boursh)痛批「一派胡言」。
此前,聯合國安理會在未達成共識四次後,終於在15日首度通過決議,呼籲在加薩走廊「緊急實施並延長人道暫停」,並敦促各方「保護平民,尤其是孩童」,另外,針對人質問題,該協議也呼籲「立即無條件釋放,哈瑪斯和其他組織扣押的所有人質」。
對於此項決議,以色列常駐聯合國副代表米勒(Brett Jonathan Miller)批評「脫離現實」,他指出,以巴衝突爆發以來,安理會作為維護全球和平和安全的首要機構,六週內召開近十次會議,卻仍未譴責哈瑪斯10月7日的「野蠻入侵」。巴勒斯坦常駐聯合國代表曼蘇爾(Riyad Mansour)表示,安理會早該「要求停火」。
至於外界關注,哈瑪斯表態願釋放數十名人質,換取五天人道停火的協議,目前仍在斡旋,卡達在其中擔任主要協調角色,首相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Abdulrahman Al Thani)19日指出,當前僅剩實務和後勤等「極小的障礙」,「已非常接近達成協議」。
此前,以色列人質家屬與數千名抗議者上街遊行,從特拉維夫進軍耶路撒冷,持續向納坦雅胡政府施加壓力,要求盡快換回人質。
The IDF has been telling the world the truth about the Shifa Hospital.
— Israel Defense Forces (@IDF) November 19, 2023
The operation is ongoing and is being conducted carefully, all in order to locate and dismantle Hamas infrastructure in the hospital.
Still don’t believe us? See for yourselves the evidence shown by IDF… pic.twitter.com/4H9hWJpnID
11月12日:剿滅?
加薩地鐵成以軍硬傷!新舊科技混用可剷除地道?
截至11月12日,半島電視台報導顯示,巴勒斯坦人死亡數字上看1萬1100人,以色列死亡人數經修正後,為1200人。隨著以色列大軍開進加薩城,如何應對哈瑪斯打造的「加薩地鐵」地道網絡,已引起各界關注。
尤其,加薩許多醫療院所,持續遭以軍鎖定為空襲目標,因調查指出,哈瑪斯將許多地道入口,不只設置在住宅大樓、工廠地底,根據《以色列時報》10日報導,加薩北部最新發現第91個地道入口,位於民宅臥室的兒童床底下;就連醫院、學校、教堂甚至難民營,眾多平民設施都被作為地道的掩體。
尤其,以色列國防軍判斷,哈瑪斯可能在隧道內布置誘殺裝置,以色列希望避免進行地道戰,意味若要剷除哈瑪斯,以軍須破壞全長超過500公里、無法與地面通訊的危險隧道。根據《經濟學人》,以色列將採用諸多高科技產品,偵查並封閉地道,如監控無人機,透過監測「生命現象」,分析通道入口,美國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National Geospatial-Intelligence Agency)前局長卡迪羅(Robert Cardillo)表示,「想像一下,如果20人進入一棟小建築,24小時中卻無人離開。」
另外,現代衛星雷達可藉由地表微小的高度波動,偵測地道開挖的擾動;聲學監控也可探測新開挖的路線,不過,當前以色列持續轟炸,恐導致難度提高。
一旦發現隧道後,下一步是如何摧毀,以色列目前研發出「海綿炸彈」(sponge bombs),裝填的化學物質在混合後,將擴張為高密度、高強度的泡狀物,可以堵塞封閉隧道入口,替後續爆破準備爭取時間。同時,海綿炸彈也會搭配俗稱「紫髮」的戰術,在海綿炸彈封鎖入口之前,先丟進一枚煙霧彈,若煙霧從他處飄出,便可以發現其他隱匿的入口。
如果無可避免地,士兵必須進入地道探查,以色列將無所不用其極,採用新舊科技混用的戰術。最新科技包括以國電子國防公司埃爾比特(Elbit Systems),開發的武裝四軸飛行器,配有視覺增強系統,可加強在隧道中的偵查行動,其他還有許多無人偵察機可在地道中飛行、攀爬階梯,以及可開闢新入口、躲開誘殺埋伏陷阱的鑽孔機。舊工具則包括百年前使用的產品,半島電視台報導,以軍將使用於一戰、二戰服役的有線野戰電話(field telephone),以克服地道無法衛星通訊的瓶頸。同時,因為GPS系統在隧道中也無法定位,士兵僅能配戴計步器、磁力感應器,盡力估算地底迷宮的模樣。
當以色列誓言鏟除恐怖組織哈瑪斯,被當作人肉盾牌的平民,生命安全恐深陷危機。尤其,以色列仍持續空襲醫療院所,包括加薩最大的西法醫院(al-Shifa hospital)儘管是為剿滅哈瑪斯,但眾多無辜難民仍難逃無情戰火。值得注意的是,半島電視台8日報導,以色列指控卡達在加薩建造的哈瑪德醫院(Sheikh Hamad bin Khalifa al-Thani Hospital),被哈瑪斯作為地道入口,半島數位調查團隊查驗後否定以色列說法。
雖說以色列當前面對的,是不受國際法約束的恐怖組織,但隨著傷亡人數飆升,國際聲援成千上萬巴勒斯坦難民的聲浪,正持續擴大。
11月5日:膠著
以色列地面戰遭哈瑪斯強力反擊,平民撤離行動中斷
戰況膠著近一個月,以色列大軍日前正式攻進加薩走廊、進軍哈瑪斯重兵部署的加薩市,同時,空襲力道也並未放緩,陸海空包夾之下,加薩死傷人數持續飆升。根據《半島電視台》,截至11月5日,巴勒斯坦死亡數字上看9770人,其中超過4000名兒童,以色列方面,開戰至今約1400人死亡。
隨著大軍壓境,哈瑪斯與以軍展開激戰,該組織武裝支翼「艾茲丁.卡薩姆旅」(Al-Qassam Brigades)宣稱,繼3日摧毀兩輛以色列坦克,部隊5日再使用亞辛反裝甲105砲彈(Al-Yassin 105),破壞6輛以軍坦克,數名以軍在衝突中喪命。哈瑪斯週六透過錄音表示,摧毀與部分破壞的以色列戰車數量,在過去48小時內,已達24輛。
另一方面,根據《以色列時報》,以色列步兵與坦克,週六遭遇約15名哈瑪斯特工,從地道展開襲擊,以軍擊斃數名槍手,並成功摧毀地道。早前,以色列也在一次衝突中,擊斃約130名哈瑪斯特工。根據以軍5日釋出數據,發動地面戰以來,共折損29名士兵,軍方死亡總數來到336人。
加薩醫療機構遭斷水斷電的困境,當前仍未緩解,鄰國約旦於5日空投醫療援助物資,供給加薩一間由約旦營運的戰地醫院,約旦國王阿布杜拉二世(King Abdullah II)表示,此舉是該國的「責任」,「我們將永遠支持我們的巴勒斯坦弟兄。」目前不確定以色列是否就空投物資一事,與約旦合作。
另外,唯一不受以色列控制、與埃及接壤的「拉法關卡」,曾在1日首度開放數百難民與重傷患者出關,但撤離平民行動從4日開始,已被迫暫停。埃及當局指出,以色列前一日空襲一輛用於營救傷患的救護車,導致撤離中斷,以軍則宣稱,該救護車當時載送哈瑪斯成員。不過,目前以色列並未提供證據,雙方各執一詞。
至於國際殷切期盼的停火協議,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哈加里(Daniel Hagari)4日表示,「『停火」一詞,當前根本不在討論範圍內。」
除了國際聲援巴勒斯坦平民的抗議四起,以色列境內也爆發「反納坦雅胡」示威,《以色列時報》報導,抗議者聚集在納坦雅胡的耶路撒冷官邸外,要求他「立刻入獄」,對10月7日哈瑪斯突襲的應對以示負責,示威者也呼籲雙邊「停火」,以換取被哈瑪斯擄走的超過240名人質。
10月22日:埋伏
遭哈瑪斯砲火猛攻「擊退」,以軍地面入侵受挫
《半島電視台》報導,截至22日,至少4651名巴勒斯坦人喪命,超過1萬4000人受傷,據報過去24小時內,至少266名巴人,因以色列空襲不幸殞命。以國死亡數字約1400人,顯示雙方傷亡人數差距,正不斷擴大。
值得注意的是,統治黎巴嫩南端的真主黨宣稱,12名戰士在過去24小時內,遭以色列空襲炸死,以巴開戰至今,成員死亡人數上升至25人。真主黨也宣布,將持續攻擊以國邊境哨站。對此,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狠話警告,真主黨若開啟第二戰線,以軍將以「難以想像」的規模反擊,「毀滅」黎巴嫩。
以色列不但北炸黎巴嫩,南邊也「誤炸」埃及邊境,所幸僅導致數名埃及邊境士兵受傷,但可能動搖得來不易的加薩人道救援,增添不確定性。
不僅如此,以軍也嘗試小規模「地面入侵」哈瑪斯盤據的加薩走廊,試圖修復包圍加薩的圍欄。哈瑪斯宣稱,埋伏的武裝部隊立刻襲擊敵軍,炸毀一輛坦克、兩輛推土機,成功將敵人「擊退」。以色列軍方則表示,士兵直接受到武裝分子炮火猛攻,稱這次襲擊「至關重要」,以軍嚴肅看待並展開調查。
當天稍早,以色列防長加蘭特才表示,這場戰爭恐怕將歷時數月,「可能需要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最後,哈瑪斯將不復存在。」
10 月 21日:進出
加薩只進不出!人道救援開放,雙重國籍巴人仍滯留
隨著國際持續對加薩圍城施壓,包括美國總統拜登閃電訪以的一大任務,除了站台以色列,就是協調加薩「開關」,以色列終於允許約20輛人道救援補給貨車,進入拉法關卡。哈瑪斯聲明,「補給車載著藥品、醫療補給,以及有限的食物補給(罐頭食物)。」
雖說首度開關,意味未來有更多機會,以色列將允許補給品進入加薩,但當前加薩糧食、能源危機都仍未解除,《半島電視台》報導,對比過往單日百輛補給貨車,當前補給品如「滄海一粟」。尤其,加薩最後一座海水淡化廠,21日因燃料耗盡停止運轉,本已緊繃的水資源恐更加稀缺;缺乏電力也導致醫院無法提供照護,許多重症病患早已命在旦夕。
另外,加薩這一側的拉法關卡,仍擠滿焦急等待撤離機會的巴國民眾,《全國廣播公司》統計,光是擁有美國籍的巴人,便超過600名,他們已經等待數天,但機會似乎日漸渺茫。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公告指出,原定21日約上午10點,拉法關卡將短暫開放,美國公民可望撤離這個人間煉獄。然而事與願違,以色列雖讓步允許救援物資進入圍城,卻仍未兌現擁有雙重國籍的巴人,可以撤離出關的承諾。
10 月 20 日:人質
哈瑪斯首讓步!卡達斡旋有成,美國籍母女獲釋
哈瑪斯在盟友卡達勸說下,該恐怖組織以「人道主義理由」,首度釋放人質,一對美國籍以色列裔母女在被關押約兩週後,終於重見天日。
事實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指出,還有超過200位平民慘遭哈瑪斯挾持,其中恐包含10位下落不明的美國公民。布林肯感謝卡達的居中協調,也承諾美國政府「每天的每分每秒」,都正嘗試營救失蹤民眾。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也誓言,帶所有以色列人質「回家」,「以色列軍方將盡其所能,找到所有被綁架人質。」值得注意的是,《彭博社》報導,此前以色列遭西方國家要求,暫緩發動地面攻擊,爭取協調釋放人質的時間。
只不過與此同時,以色列也沒停止空襲,加薩走廊北部的聖城醫院(Al-Quds Hospital),以及五所學校的人權團體,遭警告盡速撤離,否則砲火無情。巴勒斯坦紅新月會發言人回應,聖城醫院收容500多名重症病患,其中多數是兒童,「不可能」進行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