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感覺到,自己的人生似乎被塞滿了,卻不確定情況是如何或為何會變成這樣。當我們想說「不」的時候,我們可能習慣性地說「好」,因為我們不給自己說不的選擇,以為那個「不」將會使我們變得比較沒用、不被愛或者沒價值。(本文節錄自《做一個敢說出需求的人》一書,作者:瑪拉.格拉策爾,大好書屋出版,以下為摘文。)
但是,每次我們想說「不」卻說「好」的時候,無形中就強化一個觀念:唯有當我們取悅他人、迎合他們的需求勝過自己的,或者為他們的難受負責時,我們才稱得上是有價值。
這麼做顯然是在直接告訴自己──我們不如身邊其他人那麼重要,我們的自主權需要奮力爭奪。
什麼時候該說「不」
1. 光是提起某件事物,就會令你充滿憤怒或抱怨的時候。
2. 你對一個項目失去熱情或力氣的時候。
3. 你只因為想要某個人喜歡你而選擇說好的時候。
4. 你其實希望可以說不,卻找不到理由的時候。
5. 你有其他更想要做的事的時候。
6. 你只因為覺得應該說好,而選擇說好的時候。
7. 你繼續說好,是因為害怕改變主意後其他人會怎麼看(或說)你的時候。
如何說「不」
說「不」的外部作業,關係到你的後勤管理。你能否給自己一、兩分鐘,避免立刻在現場給予答覆?這幾分鐘讓你有時間稍作鎮定,記起你已決定「只對真正想做的事說好」,而凝聚力量再度回到對話裡,並表達:「不,很抱歉我無法那麼做。」為自己寫下幾個應對不同(及特別棘手)情況的答覆版本。
我鼓勵你與自己信任的某個人一起練習,這麼做會幫助你做好準備。你想召集一個支持的團隊或負責的夥伴來為你加油也行,你沒理由需要單打獨鬥。
說「不」的內部作業,則是你的情緒管理。說「不」,是練習去相信你的時間寶貴,並且進一步鞏固一個信念:現在的你是感到滿足的,無關乎你為其他人所做的事。
這個新習慣需要時間、提醒,以及最重要的練習。隨著你說「不」的次數愈多,以及為自己挪出更多空間後,你將開始對一天的進行感到愈輕鬆,相關技巧也會日益增長。
為你自己寫一張便利貼、在手機上設定一個提醒鬧鐘,告訴自己說「不」完全沒問題;記錄一則流水帳,寫下所有你說「不」而世界沒有因此倒塌的情況。觀察其他人順利說「不」的時刻,並留意即使如此,你可能仍然喜愛他們。
對每個人說好並不是你的工作
下次有人徵求你做一件你真的不想做的事,你就說「不」。
這個練習沒有簡易新手區,你需要拿出一些勇氣。然而,對每個人說好並不是你的工作,這會造成你在各種狀況中迷失自我。
你的工作並不是每次都要承擔起所有責任,你是被允許休息和玩耍的。而想對你自己說「好」,就必須先教會自己如何去說「不」。
假如你還沒準備好對一個活生生的人說「不」,嘗試用幾個方法安靜地說「不」:
●在社群網站上,不追蹤或封鎖那個你不想再繼續追蹤的人物。
●停止閱讀一本你不太享受的書。
●當你渴求休息卻停不了滑動頁面時,放下你的手機並閉上眼睛。
●早上開車去上班時,問你自己真正想聽的內容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