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沒有白吃的午餐?!烤大爺連鎖餐廳創辦人楊家勳卻發動「2023白吃午餐計劃」,在臉書和IG上「邀請」陌生人免費請他吃一頓飯,結果竟然反應熱烈,至今少說吃了10次以上的免費午餐,他怎麼做到的?
相信「烤肉可以讓城市更美好」的楊家勳,熱愛研發台式燒烤,創業17年,旗下品牌「烤大爺」和「就醬子烤吧」迄今已開了16家,甚至前進馬來西亞和緬甸,公司年營業額破億。
時序邁入2023年,楊家勳迎接新的一年,瞬間迸發靈感「想革自己的命」,何不每個月找各個領域的高手吃一頓飯,席間分享彼此的故事、來個思想上的碰撞?
於是,他在臉書、IG上貼出「2023白吃午餐計劃」的約飯帖子,邀請臉友邊吃邊分享故事,從中收獲對方事業經歷和人生感悟。
計畫的文案寫得很動人:「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交換的話,彼此都只有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我們交換的話,彼此就有兩個思想了。」
同時劃重點標註的是,這個活動不適用於家人和原本已經熟識的老友,最好是僅有數面之緣、互動頗少,若是對資本市場有興趣的老闆或經理人尤佳,想要突破人生的躺平族也可以。
既然是革命,就必須顛覆刻板印象,楊家勳公告的是「請我吃一頓美味的午餐」,而非他請客,頗有美國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昔日慈善午餐拍賣的氣概。
「沒想到要別人請我吃霸王餐,還有一堆人要來申請,」楊家勳笑說,本來只打算一個月邀約一次,後來卻欲罷不能,截至2023年8月,白吃計畫的飯局就安排了十幾次,其中不乏陌生人聞風而來,他也欣然赴約。
綜合成果,吃完飯後有3位詢問能否在未來和他一起共事,有1位問他怎麼開店,還有人諮詢企業上市櫃後如何進行募資。
白吃的午餐為他們之間建立起特殊的聯繫,不僅雙方的味蕾享受到了美食的盛宴,還讓心靈更加豐富。
牛奶蘿蔔,水乳交融
仲夏,這一回的白吃計畫,楊家勳來到百福設計的私廚餐廳,會晤許久不見的陳世平、文佳羚夫妻,陳世平是思惟細膩的室內設計師,文佳羚曾擔任五星級飯店的專業廚師,兩人的工作室兼私廚,座落在台北市羅斯福路巷弄內,沒人帶路根本不知道這裡有餐廳。
用餐之前,先來杯Chardonnay,慶祝久違重逢的喜悅。廚藝精湛的文佳羚先奉上四色冷盤,一碟牛奶蘿蔔率先吸引了楊家勳的注意。
追問之下,才發現作工講究:白蘿蔔切片後不抓鹽脫水,放入糯米醋混合新鮮牛奶的甕中醃漬7天以上,白蘿蔔的汁液與牛奶便徹底「水乳交融」。
生蘿蔔的辛辣味已退散,取而代之的是爽脆鮮香。啖一口蘿蔔,啜一口紅酒,楊家勳講起了近年來關店又開新店的曲折離奇。
砸下300萬人民幣(約台幣1400萬元)在上海浦東陸家嘴的96廣場開店,甫開幕就登上大眾點評燒烤類第一名,生意爆棚。豈料,COVID-19病毒一來一切歸零。
「2020農曆年前就沒有辦法再繼續營業,為了春節大量備的貨,供應商說不能退,也就壞掉了,」楊家勳說,2020年3月忍痛決定結束大陸所有生意,只留一位台幹發放員工薪資、處理商場合約等。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當時大陸疫情嚴重,台灣尚未發生群聚感染,楊家勳一邊大陸關舊店,一邊台灣又開新店,台幹返台後隔離完立刻去汐止店報到,依舊鬥志滿滿。
如此無縫接軌,稱得上是另一種形式的「水乳交融」嗎?
楊家勳回想這一段西進大陸的奮鬥史,說是人生無常,卻也是人生之常。
即便面臨事業逆境,不必激動懊悔恨,一笑置之,因為等在前方的,焉知沒有新的可能性?就像他2023年9月飛往馬來西亞和緬甸,再次於他鄉異國開店,歡欣散播台式燒烤味。
蔥燒香魚,煥然新生
主菜蔥燒香魚,同樣灌注大量心思:選擇帶卵母香魚,用大量的蔥燒6小時完成,一般店家常用鯽魚,文佳羚改用香魚,是因為鯽魚有特殊的味道而有些人不愛。
文佳羚精氣神飽滿介紹,不說不知道她曾三度燙傷,如今臉和手的皮膚完全看不出火吻的痕跡。
擁有中國特級廚師證照的文佳羚,之前經營一間獨立的餐廳,而非現在的廚房與老公的工作室合而為一。當年的餐廳小有名氣,只是一日調理機突然爆炸,意外波及她,緊急送往林口長庚醫院,傷勢嚴重,住了10天加護病房才脫離險境。
癒後在一般印象中,總認為傷口結痂是好轉的跡象,但其實清創是大難關。文佳羚必須親自動手一次又一次把結痂刮掉,以便皮膚可以一直再生,過程中經常伴隨著劇烈的疼痛,且無法使用麻醉。
文佳羚靠著毅力撐過劇痛,獲得的回報是皮膚的恢復力極好,然而這次意外對心理還是留下陰影。
「手跟臉三度燙傷過,你再進到很熱的地方會怕,」文佳羚的廚師生涯一度中斷。
如今克服心魔,重新出發開私廚,文佳羚憑藉的是勇敢。就像蔥燒鯽魚變蔥燒香魚,轉變有時候是一個美妙的過程。一旁認真聆聽的楊家勳,深受觸動。
烤玉米筍,不易上火
國中、高中、大學都是田徑隊的楊家勳,畢業後投入燒烤店便沒再跑步,直到一家上市櫃公司提出併購換股的計畫,面對職涯中極其重要的選擇,很多事要想要溝通,感覺壓力有點大,於是又再開始跑步。
「我總是帶著一個問題跑個十幾二十公里,」楊家勳以為這樣能把問題想清楚,可是從來沒有想清楚過。
接著參加馬拉松比賽似乎也是順理成章,常常檢視人生的楊家勳想著:為什麼自己現在會那麼累?是不是之前不夠努力?跑馬如同創業闖蕩,跑到30幾公里後無可避免瀕臨撞牆期,跑不動了開始走路,邊走他就會想很多,是否也就接受自己其實沒那麼厲害?
自我審視的路上,有時有答案,有時沒有。此時此刻,最配的莫過於來一客私廚特製烤小玉米。
向燒烤前輩楊家勳致意,陳世平、文佳羚夫妻呈上這道烤玉米筍,特別準備了台灣夜市的燒番麥口味。
文佳羚說菜,這道烤玉米筍的靈魂是上面塗抹的祕製燒烤醬,醬汁的主要原料是沙茶。特別的是,就連沙茶醬也是自行熬製,吃完不會口乾舌燥。
如同人生,遇到挫折、困難、煩心事,不必焦躁,也不必上火,重要的是如何接受、如何消化,凡事從容不迫,自然會找到解決方案。
百福捲,福氣源於以仁為美、與人為善
白吃午餐接近尾聲,品嚐的是一道獨家祕製百福捲。創意取自腐皮捲八寶菜,只是內餡換成陳世平、文佳羚夫妻喜歡的蔬菜,將四季豆、紅黃彩椒、蘆筍,還有大蕃茄和起司片,包入豆皮內,捲起後輕鬆變身私房菜。
取名百福捲,是陳世平的點子,豆腐的腐諧音變成福氣的「福」,裡料填裝「百」味。
「我喜歡做創造,取名這種事就交給我了,」陳世平不自覺望著身邊的伴侶,兩人默契良好。
婚前追文佳羚時,陳世平特意訂了頂級溫泉會館、連續三年入選米其林的三二行館,等到美食一一上桌,文佳羚的廚師魂上身,一一頗析每一道菜的料理手法等,本想單純表達愛慕之意的陳世平,一番浪漫安排似無用武之地,以後約會索性多去居酒屋,相對輕鬆自在。
三句話不離愛妻的陳世平,常常覺得跟著太太一起做的事很酷,比如去台北車站發免費便當給街友,通常文佳羚都是一口氣自製100個。如此善行已經持續好幾年,即便瘟疫蔓延全島也沒中斷。
便當發久了,夫妻倆歸結出心得:最佳時間點是晚上11點。因為鄰近末班車時間,該離開差不多都離開,還留在現場的人真就是無家可歸,便當能發到「對的人」手上。而且街友中有區別,有紙箱可棲者已受台北市社會局列管,沒有箱子的那群人才真正需要幫助。
妙的是,其中滿多人之前當過董事長,或是經商失敗,或是嚮往街友的自在生活,不在乎在外界眼光。楊家勳聽罷喃喃說自己做不到。
陳世平猶然記得,第一次發完之後內心深受震撼,但也不免自問這樣到底是幫人還是害人?一個便當究竟有沒有解決到他們真正的問題?
其實也有朋友深深不理解,為何要幫助這群妨礙市容觀瞻的「社會毒瘤」?只是夫妻二人相信善的循環,從室內設計賺到的錢,一部分要回饋、服務社會。
「我在這邊獲得,在另一邊表達感謝,一切都就會回到正軌,」陳世平說。
福氣,來自於努力,也來自於善良;來自於知足和珍惜,也來自於追求更好的自己,就像百福捲包裹的各式蔬菜,一口下去千滋百味,感悟全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