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藍天白雲綠地的臺中市,大中小型公園密布,以人本為核心,公園的設計如遊戲場、體健設施、陽光公廁、消暑設施等,都以體貼兒少、長者、女性、身心障礙人士等不同族群的需求而規劃,這樣的新式公園,竟然多達197座。原因是盧秀燕市長上任後,與臺中市建設局實踐「臺中美樂地計畫」,讓座落各行政區各擁特色的新時代公園,交織成多元共融、無比亮眼的繁星地圖。
認識美、樂、地 ,搭起共融永續樂園
美、樂、地,正是計畫的中心理念與主軸價值,建設局長陳大田指出,「美-快藝賞」打造城市新美學,公園建設可以快速地改變城市景觀,並提供市民休閒、運動的環境,尤其將公共藝術由街道空間延伸至公園,鋪面、設施及街道傢俱藝術化,帶來全新的美好感受,迎接臺中高齡化人口比例15.39%的老齡社會,建設局堅持做「對」的事,包容力全方位。
「樂-幸福遊」展現共融與無障礙,包容不同群體的狀況與需求,供給全年齡層民眾休憩與發展能力的休閒空間,達成社會性包容與尊重。
「地-健康綠」實踐綠色網絡與防災,基於自然共生、永續綠化觀點擴大都市公園腹地,採用透水鋪面,結合「都市退燒全民植樹行動計畫」,引風、增綠、留藍,發揮海線城市功能,為臺中降溫、改善空氣品質,搭建起永續都市綠網。
「美樂地計畫」備受國內外頒獎肯定,榮獲2023亞太暨臺灣永續行動獎、臺灣永續行動獎以及臺灣景觀大獎傑出獎殊榮,以大西瓜攀爬遊具為特色的黎新公園,更連續在2021-22年間斬獲公共工程金質獎、中華建築金石獎、國家卓越建設獎、建築園冶獎、臺灣景觀大獎等不勝枚舉。
同理心與解決方案,才是實踐人本精神的最大力量
從人本精神出發,美樂地計畫體現三大多元共融主軸,一是建構共融公園,透過設計手法,包容各族群都樂在園內,二是已完成興設82座陽光公廁,注重女性便利使用廁具占比,設有緊急求救鈴、掛勾設施一應俱全,為女性設想不同的需求及可能,也是命名陽光公廁的主要原因。
三是改善孩童遊戲場的共融遊具,社會聯誼性、身心休憩空間合一,創造優質的永續環境,包括全都設有身障人士可進出的專用人行道及輪椅人士座位區,步道無高低差,甚至附有充電插座,此外,普設遮蔭設施、清涼灑水用具,達到消暑舒適、綠色療癒效果,形成重要亮點,市府也連獲營建署頒發都市公園綠地無障礙環境督導計畫優等獎表揚。
每座公園各展創意特色,譬如豐富公園的南屯吉祥物穿山甲意象和利用涼亭擴展成樂活樹屋;三信公園在設計階段即與身障童盟討論,設計無障礙溜滑梯及輪椅鞦韆讓身障小朋友也能享受遊具的樂趣;馬卡龍公園更有全臺最高11公尺的溜滑梯,珍奶的外型亮點逗人會心一笑;黎新公園擁有以西瓜為傘頂造型的無障礙攀爬遊戲區和堪稱戶外健身房的核心訓練區,掃瞄QR Code就能開展自己的有氧、強肌、減重計畫,不同性別、年齡、族群可適性選擇攀岩或沙抗等等項目。
「花之道」綠意無限,打造幸福宜居桃花源
建設局攜手臺灣身心障礙兒童權利促進會等等眾多單位,針對不同族群需求進行人員培訓,強化公民參與、互動交流,以行動實踐、接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性別平等」、「良好健康與社會福利」與國際DEI(Diversity多元、Equity公平、Inclusion共融)多元共融趨勢同步。
搭配綠色療癒作為,建設局推動賞心悅目的「花之道」,豐原心鎖橋周邊綠空廊道以及太原園道、興進園道、梅川園道已峻工啟用,除此以外,與台積電合作74快速道路底下第三期的綠美化工作,響應SDGs「永續城鎮與社區」、「促進目標實現之全球夥伴關係」目標。
臺中共融城市,藉由美樂地公園的永續利用設施和良善環境,把全國人口第二大都建造成宜居樂業的幸福桃花源。
友善,正是最具魅力的共通語言。
👉🏻認識臺中197座美樂地
(臺中市政府建設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