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40歲應「放下身段」工作?不為迎合討好,而是客觀面對自己

40歲的職場最佳心態與最適姿態──寫給熟年後還在拚搏的我們。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4-08-13

瀏覽數 16,200+

《職場這齣戲,演好自己就夠了?》/Photo Credit:imdb.com
《職場這齣戲,演好自己就夠了?》/Photo Credit:imdb.com
00:00
00:00

運動員傳記電影《冰球之王》劇情講述加拿大傳奇冰球員戈迪.豪(Gordie Howe)於1973年賽季的故事。豪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冰球球員之一,有著「冰球先生」的美譽,獲獎無數。1971年,43歲的豪在粉絲簇擁下從底特律紅翼隊風光退役,轉任球隊的管理工作,但他始終無法忘情於球場的榮光。在退役了兩年之後,他做出一個驚人又瘋狂的決定:重拾戰袍、上場打球。那年,他已「高齡」45歲。(本文節錄自《職場這齣戲,演好自己就夠了?》一書,作者:張力中,以下為摘文。)

進入新的球隊後,豪全然地放下身段,與年輕球員一同集訓,經歷一番激戰,休斯頓飛行隊拿下當年聯賽冠軍。隔年,豪更獲得該聯盟的最有價值球員獎,高齡46歲的他,再次為自己創下巔峰時刻。

至此電影雖然結束,但豪的人生還沒走完。20年後的1997年,年近70歲的豪迎來職業生涯的另一個里程碑—他與國際冰球聯盟(IHL, International Hockey League)的底特律吸血者隊簽下單場比賽合約,出場完賽。這使他成為職業冰球史上,唯一一名經歷6個10年(從四○年代到九○年代的NHL、WHA和IHL)的球員。

豪的職業生涯,至此才完美落幕。

關於他的故事,教會我們什麼?

看看豪的經歷:原來,40歲,才是真正的開始。(《冰球之王》(Mr. Hockey: The Gordie Howe Story, 2013)/Photo Credit:imdb.com)

看看豪的經歷:原來,40歲,才是真正的開始。(《冰球之王》(Mr. Hockey: The Gordie Howe Story, 2013)/Photo Credit:imdb.com)

40歲該有的心態:只要還沒發生,代表一切都有可能

豪在風光退役的兩年後決定復出,內心的信念告訴他:這值得冒險。

從外人眼裡看起來,這項決定很可能讓他失去更多聲望,但他卻懷抱著「沒有什麼好失去」的意志,不戀棧往日榮光,從戰功彪炳的巔峰將自己急遽歸零,再次緩爬出發。

而與當時的豪同齡、40歲左右的我輩,多在職涯前半段為了生活在延宕與積累中,不知不覺已慣性趨避風險、保守安穩;當然更多時候是因為家庭責任,所以「被選擇」要待在舒適圈裡;或者已怯於再為自己創造更多可能性,總感覺沒必要。想久了,就裹足不前,日子一天一天過去。

都到了這個年紀,我不是要鼓勵你毫無計劃地去犯險,只是還有可能、有所選擇時,就嘗試為自己、為人生做些會感到值得與驕傲的事吧!

你會發現:生活多些轉折之後,那是生命的審視,能讓你心性提升,完整而踏實地貼近自己。就像運動員常要面臨直球對決的時刻,輸贏當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輸贏發生前,一切都還有可能,有什麼理由不去嘗試?

鼓勵追求改變,從來不是一種衝動或謬論。當然,此刻仍有許多人在職業生涯中掙扎拚搏—那你更應該在機會來臨時,不問勝算,勇於讓自己接受挑戰,就像冰球先生從不害怕失去一般,因為說白了,你再也沒有什麼好失去了。所有改變,都是讓更多機會在過程中發生,延伸出更多選擇。(延伸閱讀│40歲一事無成、人生開始走下坡?你做錯的只有「這件事」)

40歲適合的姿態:輿論聽聽就好,不辯駁、不糾結

再來要面對一個干擾變數,那就是輿論。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我們永遠無法管制他人嘴上想說什麼,甚至更極端地說,就算不認同,我們也要捍衛別人的發言權。面對他人評價的最好方式,就是全盤接受,但不是制約地負載、駁倒或糾結,你不需要把這些加諸到自己的人生裡。

有沒有人看好,說到底,也只是一道假議題:難道我們是為了讓別人看好,才去實踐自己的目標?他人看好你,你就絕對會成功嗎?他人不看好你,你就絕對會失敗嗎?

在實踐過程中,我們多少會背負周遭人的一些期許,當然也會有非議,但你能選擇性接受,而非概括承受。

我們是行使自我意識而去做的,在潛意識裡,某種程度就是一意孤行去明確自我目標,強化你的心理素質。難不成要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最終,唯一能影響你的:就是你的選擇與行動。

整件事最終我們是期待看到自己要的結果,而不是淪落周旋在別人的嘴裡。漫長人生裡,毀譽由人,但最終成事在己。(延伸閱讀│他奉獻30年當到總經理卻「被退休」:離職前必須做的3件事,是風度更是格局)

40歲最佳的狀態:富有經歷,但心態年輕

我感覺:有些人雖已活到中年,但還不夠瞭解自己,甚至顯得渾渾噩噩。因為一路以來,總被現實生活的各方需要拉扯,從未把關注放在自己身上,認真了解自己。然後又執意受縛於過去一些無以名狀的情緒,自我設限。讓生命單純隨著年齡老化,卻深不自知。

豪在第一次復出時,唯一放棄的就是往日榮光,還有身段。身段有時是種隱性絆腳石,只是人從來無法忘情被追捧或讚美—這倒也不算是什麼迷失,只是那種被簇擁的感覺,好像還蠻好的。

放下身段不是去迎合討好周遭,而是卸下外界對你過去聲望或毀譽的把持,僅是更真實、客觀地面對自己。

如果你已決定要做些改變,不妨就把每次改變,都當作是統計學裡的獨立事件吧!不受制於年齡或過去的經驗,把它當做一個全新的開始,放空、敞開,看看這個新環境還要再給你什麼。

當你一邊擁有相當程度完熟的歷練,心態卻仍像個年輕人般新鮮,充滿探索未知的動機,這才是我輩的最佳狀態:視野更宏觀,毫無設限。

《職場這齣戲,演好自己就夠了?那些惱人的,終將是襯托你的背後景深,如何從庸碌攀比中開脫,做個懂賺錢的自由人?》,作者:張力中,方舟文化出版

《職場這齣戲,演好自己就夠了?那些惱人的,終將是襯托你的背後景深,如何從庸碌攀比中開脫,做個懂賺錢的自由人?》,作者:張力中,方舟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動起來的 ESG
數位專題

動起來的 ESG

運動和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有什麼關係?「動起來的ESG」,不僅是將運動和ESG相結合的創新思考,更是我們對未來企業永續發展的探索。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