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人都能安居樂業的環境,是全球領先城市共同的目標,面對不斷增加的人口,如何提供可負擔的住宅,型塑宜居城市,成為城市治理者必須思考的課題。
全球化浪潮下,經濟發展快速,聚居城市的人口數逐年攀升,積極打造安全、便利、可負擔的宜居環境成為許多先進城市努力的目標。其實「宜居城市」的概念早在1980年代末期就興起,讓住在都市的人們對生態環境與永續發展有了初步想像;直到1996年聯合國第二次人居大會提出「城市應當是適宜居住的人類棲地」後,城市規劃就不再只是以「經濟推進」為目的,而是更關注人居環境的友善建構,重視生活多元性,以達到社會、環境與經濟平衡發展的願景。
持續辦理社會住宅,照顧各族群的生活
隨著近年來大臺北地區產業蓬勃發展,帶動新北市成為全臺人口最多的直轄市,為了滿足與照顧廣大市民居住的需求,新北市在交通便利的地段持續興辦社會住宅,累積至今已有11,086戶社會住宅,其中已完工為3,737戶,及侯市長任內動工8處共2,775戶。另外,目前蘆洲光華段、三重三重段及新泰塭仔圳3處基地共有3,200戶也已在辦理先期規劃並準備統包工程招標中,還有透過容積獎勵及都更分回等多元方式取得的1,374戶等,讓社會住宅的數量持續增加中。
社會住宅是穩健且延續性的政策,為了持續擴增未來的社宅存量,新北市政府也陸續在整體開發區劃設社福設施用地,包括新店十四張站B單元區、蘆南蘆北、土城暫緩發展區、土城彈藥庫、中和灰窯磘等整開區,預估可再興辦7,100戶社會住宅。
值得一提的還有,興辦社會住宅不只是追求「量」的穩定成長,還要納入多元的社會福利設施,例如與公托、長照機構結合,協助與輔導婦女及兒少增能等方式,以創新照顧老中青幼族群的需求。
都更三箭,從市容環境到綠色永續都重視
為了讓居住的環境更加安全、舒適、宜居,新北市在2019年時領先全臺推動都更三箭,第一箭落實大眾運輸,以捷運帶動城市發展,第二箭則是改善主幹道沿線市容、跨街廓都更,第三箭則是優先協助危老建築改建,守護市民居住的安全。這些行動加速推進多元都更的步伐,迄今總計申請案量達1,321件、核准件數達863件,核准數是過去二十年的4.71倍,讓各界的信心倍增,也提高參與都更的意願。
新北市長侯友宜指出,「由市府主導的都更,不僅簡政便民,近年來更導入低碳永續發展措施,增加更多節能減碳的設計,在公私協力下全盤改善市容與環境,為市民創造更永續的綠色生活。」翻轉城市樣貌的同時,也打造零碳宜居的城市環境。
住宅協助政策,多元選擇運用
除了積極興辦社會住宅與都市更新,新北市政府還推出多元住宅協助政策,以居住方式多元化、住宅負擔合理化、居住環境優質化之理念擘劃住宅政策方向。
為解決青年蝸居、長者獨居的居住課題,新北市政府全國首創推動「青銀共居」試辦計畫,再逐步擴展規模為「跨世代共居」,透過種子戶回饋課程與社區互動,不但讓銀髮與青年族群間互相學習成長,也增加社宅居民認同感與歸屬感,並於土城員和社會住宅辦理「青年共居」計畫,推行全國第一處社宅合作共居,將合作住宅理念導入社會住宅,強調共享價值及穩定包容居住型態。
另為擴大照顧居住在無電梯公寓的65歲以上長者及身障市民,新北市政府推出「高齡友善換居計畫」,率全國之先以社會住宅作為長者換居標的,協助長輩及身障家庭換住至有電梯之社會住宅,原本的老屋則釋出由市府出租給符合社宅資格的年輕人;市府持續透過多元的社宅運用方式,協助各類族群居得其所。
為減輕青年租屋負擔,新北市政府推動全國首創「青年租金補貼」,針對18歲以上未滿40歲之單身及婚育青年朋友,提供3,500至6,000元不等的分級租金補貼,使青年有多元居住選擇。
家是人們的避風港,營造安全、便利、可負擔的居住環境是城市治理最重要的一環。新北市政府以永續思維出發,全盤思考老、中、青、幼等對生活的期待與需求,以行動讓城市中的每個族群、每一份子都能在這裡安居生活,身心被照顧、安頓,擁抱幸福宜居的每一天。
(新北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