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發現血型,連結生命之愛

江漢聲
user

江漢聲

2005-09-01

瀏覽數 14,700+

發現血型,連結生命之愛
 

本文出自 2005 / 9月號雜誌 你夠藍海策略?

這是一個發生在美國,真實感人的故事。

有一個小女孩叫瑪莉,得到了一種怪病,必須要得過這種病的親人輸血給她,才能夠獲救,剛好瑪莉的哥哥,一個五歲的小男孩是最合適的人選。當醫生問這小男孩,願不願意輸血救妹妹的時候,他沉思了一會兒,然後堅定地回答:「願意。」

於是小男孩躺在床上忍痛,看見自己的血慢慢的進入針筒中,然後送去給瑪莉治療,而流下了眼淚。護士小姐安慰他:「不要難過,你已經救了瑪莉,應該快樂才是。」

沒想到,小男孩哽咽的問道:「阿姨,我什麼時候會死掉?」

原來這小男孩以為是要用自己的生命來救妹妹,所以不久前,他做的是慷慨又偉大的決定。

十七世紀,初試輸血治療

輸血會死人嗎?古時候並不知道輸血是危險的事。最早,人類知道血液是滋補身體的要素,所以古埃及人用血來沐浴,以為這樣會增進身體健康。

第一位進行輸血的人是英國的羅威爾醫生(Richard Lower, 1631~1691),他在1665年將一條失血過多的狗的靜脈找出來,用鵝毛管接到另一條健康狗的靜脈裡,當健康的狗血流入的時候,羅威爾發現,這條奄奄一息的狗竟然慢慢甦醒過來。

兩年後,法國的御醫丹尼斯(Jean-Baptiste Denis, 1640~1704)更加大膽,他將四百c.c.的羊血輸到一位失血過多的年輕人身上,那人奇蹟似的活了過來。丹尼斯食髓知味又做了好幾次這樣的醫療,不過再隔一年,卻使一位病人產生腹痛、發燒、血尿而導致死亡,因而被告到法院;之後,法國的法律明文規定,不能為病人輸血做治療。

一百六十年之後,英國的布倫得醫生(James Blundell, 1770~1878)首次成功地將正常人身上的血輸到病人身上。據統計,十九世紀進行了三百多例輸人血,以及一百多例輸動物血的醫療行為,有些案例成功、有些案例失敗,醫學界仍不知道原因。

一直到二十世紀初,奧國的醫學家蘭德施泰納(Karl Landsteiner, 1868~1943)才回答了這個問題。這位從小在醫學院的窗口偷看醫學生解剖的小孩,在如願以償進入維也納醫學院之後,把自己專攻的生物化學運用於臨床醫學。蘭德施泰納本來研究不同動物之間的不同血液蛋白;但後來發現,即使屬同一物種的人類,每個人血液中的血球與血清蛋白也不盡相同。

發現血型,點燃生命光輝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蘭德施泰納拿許多同事的血相混在一起,有時血球會擠在一起,稱為凝集反應,有時卻又不會。漸漸的,他發現人類紅血球上可以有A、B兩種凝集原(抗原),而在血清中可以有「抗A」、「抗B」兩種凝集素(抗體)。帶有A凝集原的人,血型為A型,帶有B凝集原的為B型,兩種都有的為AB型,兩種都沒有的稱為O型;這就是人類ABO血型的發現。

而A型的人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B型的人血清中有抗A凝集素;O型的人血清中有抗A及抗B凝集素,AB型的人則沒有抗A及抗B凝集素。這讓我們知道為什麼A型的人不能接受有B凝集原的血液,因為A型的人血清中的抗B凝集素會排斥B凝集原,產生血球凝集反應;同樣的,B型的人也不能接受有A凝集原的血液。血球凝集和排斥作用是過去輸血發生死亡的原因。

這偉大的血型發現,一開始並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在一次,為了救一位像前面故事提到的瑪莉這樣的小孩,蘭德施泰納將全身癱瘓的幼兒血打入猴子體內後,再萃取猴子血清內的抗體,替病童做免疫治療,治癒了當時的不治之症,才被譽為神醫。而他本人始終謙沖為懷、勤奮不懈,後來又陸續發現血液中ABO以外的血型,像MN血型,以及RH陽性、陰性血性。

蘭德施泰納的發現拯救了許多因失血而瀕臨死亡的人,使他在1930年得到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安全的輸血是現代外科必須具備的條件;換句話說,蘭德施泰納血型的發現除了使失血、缺血的人得到生機之外,也使成千上萬的大手術得以進行,這在醫學上的貢獻是無法衡量的。

更有意義的是,藉由捐血、輸血,人類的親情溫暖得以傳遞,蘭德施泰納造就的不只是醫療,也因此點燃了人類生命前所未有的光輝。

小檔案

書名:《醫者的智慧──漫漫醫學路》

作者:江漢聲

天下文化出版

出版日期:2004年10月26日

定價:260元

得獎紀錄:第二十九屆金鼎獎「一般圖書類出版獎:最佳科學類圖書獎」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