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發表Vision Pro的蘋果,股價6月28日的收盤價攀升至歷史新高,市值已來到2.98兆,看來相當不錯,分析師卻對蘋果的成長持保留態度,為什麼?
蘋果市值曾短暫突破3兆美元
根據《路透社》報導,蘋果股價在28日收盤時,上漲了0.6%,收在189.25美元,這使得蘋果市值來到2.98兆美元,可望挑戰3兆美元,是蘋果股價連續第二天創下收盤新高。
不過,以收盤價計算,蘋果股票市值從未超過3兆美元。2022年1月3日,蘋果股價盤中最高點來到182.88美元,市值曾短暫突破3兆美元,但之後收盤時,已略低於這一水準。
有了人工智慧與相關科技議題加持,蘋果股價光是2023年,就上漲了46%,雖然沒有輝達的183%和Meta的137%那麼高,但依舊保持「全球最有價值企業」的稱號。
在6月5日的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蘋果推出混合實境MR的頭戴式裝置Vision Pro,外界認為是繼蘋果推出iPhone以來,所下的最大賭注。
從2018年市值首次突破1兆美元後,蘋果股價就一路飆升,其中有一部分要歸功於市場的浪潮和期待。
若把市值當成經濟總量GDP,蘋果可以排在美國、中國、日本和德國之後,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堪稱「富可敵國」。
美國經濟衰退可能衝擊蘋果營收
不過,即使現在股價創新高,也不代表未來會持續成長。畢竟,蘋果不可能自外於美國經濟衰退的衝擊。
《Barron's》報導指出,蘋果大部分收入來自產品銷售,光iPhone的銷售就占第二季營收的54%。而遭受經濟衰退打擊的消費者,可能就不會透過App Store或Apple Music購買蘋果的產品或服務,進而影響蘋果的營收。
瑞銀分析師沃特(David Vogt)說:「激烈的市場競爭,加上iPhone營收不若以往,可能導致蘋果2023和2024年的服務收入大幅放緩。」
紐約證券公司Monness Crespi Hardt分析師懷特(Brian White)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提到,蘋果將繼續擴大其產品組合,並致力於一系列新的創新,但經濟環境和地緣政治結構,還是無法避開的一大挑戰。
接下來,蘋果還有秋季發表會,外界預測,屆時將推出三款Apple Watch,以及眾所矚目的iPhone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