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家抱怨今年房市冷,許多房東也擔心房價行情差惜售不賣,卻有人善用AI找出路,高雄亞洲新灣區的房仲江炳賞就是其中一人。以「數位房仲」自居的他,如何利用ChatGPT寫物件文案、編社群影片腳本?又是怎麼發揮數位能力,把人工智慧驅動的設計軟體用在房仲工作中,讓委託他賣房的客人頻頻主動找上門?
拿ChatGPT寫物件文案、客戶開發信,用Midjourney產出圖案做說明,再以設計軟體繪製平面圖、渲染出3D內裝,有空檔時則錄製知識型的影片,準備上傳到Tiktok(抖音國際版)和Instagram上。這是江炳賞的工作日常。
然而,他的工作職銜不是數位行銷,而是房仲業住商不動産的店長。
當初得知ChatGPT,一玩下來就黏住決定融入工作
江炳賞今年44歲、現於高雄服務,他沒讓年紀成為絆腳石,仍不斷接觸新工具。他說,自己深刻感受到AI有能力對世界造成巨大衝擊,「光是生成這些東西,會減少多少工作做事的時間啊?」
接受《遠見》採訪,江炳賞強調,房屋仲介的核心任務就是幫助買賣雙方媒合物件,不管是寫文案、拍影片,只要能夠在配對過程中增加效率,就能夠彰顯自身價值。
因此,在YouTube上讀到ChatGPT相關介紹,他深刻感受到其潛力,於是投入研究,「有時候一玩下來就是整天,」也很快運用於工作中。
江炳賞指出,上架新進物件至買賣平台時,房仲會花費大量心力撰稿,以吸引買家目光。他習慣在寫文案前先請教委託求售者,物件特點以及注意事項,以及當初買房與現在賣房原因與始末。
他進一步將AI輔助文案撰寫拆分成兩種任務。
第一種是在訪談完成後,請ChatGPT以紀錄為基底,生成文案大綱,他會再反覆細調;第二種則是在寫好文案後,利用指令轉化文字風格。另外,平日與客戶通信,他也會先撰寫初版,再請ChatGPT有禮貌地補正。
江炳賞補充,現在不只要將物件上架到房仲平台,還要到臉書、Instagram等社群宣傳廣告,當他腦力枯竭時,運用工具就可以縮減他的作業時間、增加產出效率。
寫文案、經營TikTok,數位房仲提升工作效率
打開Tiktok,可以看到江炳賞坐在車上對著鏡頭解釋房地合一稅,有時則能看到他在社區之間穿梭,介紹房價最新趨勢。
之所以進攻自媒體,江炳賞說是因為先前疫情,客戶無法實地看房,總部要求房仲們錄製房屋情形,或者拍攝現場VR照片,他乾脆拍攝介紹影片,讓有興趣者能夠線上看房;又有客戶時常請教他關於房屋交易的專業性問題,他因此從房仲知識角度切入,有人提問就直接將影片寄給對方節省時間。
江炳賞並會在影片下回答留言提問,他希望讓客群知道誰是「賞哥」,增加觸及機會。
此外,他會教同事將物件文案放入ChatGPT後生成影片故事或者腳本,再把內容輸入至影音剪輯軟體,就能自動生成影片。
至於他自己,因為影片已經有明確主題,所以他會自行錄製後,再用剪輯軟體內建功能輔助上字幕。無論何者,都能夠輔助創作內容。
江炳賞也將「數位房仲」工作力運用於物件廣告中。
他分享,利用電腦輔助設計(Computer Assisted Design,簡稱為CAD)軟體Coohom,可以協助繪製美術格局圖,甚至近一步渲染出3D裝潢示意圖、產出裝潢動畫。
為何要這樣做?他解釋,有些業主完全沒有裝潢過物件,又或者新成屋還在毛胚階段,消費者很難想像如何將想像實體化,善用CAD產出裝潢動畫,可以帶來具體風貌。
江炳賞表示,這個工具讓他和其他房仲相比,多了差異化服務,因為「提供給消費者不同的想像,⋯⋯讓你想像,才會有後面的購買。」
同時經營TikTok、臉書、LINE,江炳賞不只發文給追蹤者看,更積極到房地產討論板與社群回答網友問題,舉凡稅務、貸款、裝潢,都在守備範圍,「想要增加客人找你,還是得靠你自己主動去做。」
江炳賞說,AI工具增加效率,包含寫文案、剪輯影片在內,讓他更快接觸客戶,因此累積出更多從發問轉換成委託的成功案例。
樂於分享的他,除了教同事、開線上課程,也四處公開傳授經驗,光7月,就有至少三場規模200人以上的演講。
遮住ChatGPT、Midjourney這些時下熱門關鍵字,江炳賞教我們的事情其實是,努力跟上環境、終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