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世界銀行公布一項研究報告,是委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對全球各國「天然災害」的調查和風險評估,包括颱風、地震、土石流、水災、乾旱及火山六項。結論中,台灣被認為是「地球上自然災害最多最重之處」,有73%的人口處在三種以上災害的威脅。這項排名第一,國內報紙卻幾乎沒報導過。
展望21世紀,台灣的天然災害恐怕只有變本加厲,主要來自二氧化碳過多所造成的「溫室效應」。二氧化碳會吸收大量紅外線,阻擋了原本應該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陽輻射熱能,形成了全球暖化現象。
科學家從南極取得上千年歷史的冰,從這些樣品分析,得知在工業革命以前的一萬年間,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一直維持在280ppm;過去四十萬年中,最高沒超過300ppm。但是1800年以後就直線上升,現在已到了370 ppm。這差別主要是因為人類使用煤、石油這些化石能源。
同時,在過去一千年中,1980到1998年是最溫暖的時期,全球溫度平均上升了約○.六度。1980年時,科學家們還不完全確定以上兩者的因果關係。但科學的證據愈來愈清楚,近幾年已成確定的科學結論。最近在《自然》《科學》出現幾篇論文,似已形成共識──全球升溫已不可避免,至於升多少則端視我們能將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到麼樣的程度。
根據大氣科學模型的預測,在A假設中,若能將整個21世紀的二氧化碳濃度,壓制在2000年水準,並維持一百年平盤不上升,到2100年時,大氣溫度還是會上升○.五度左右,但這幾乎是不可能達到的。而在B假設中,人類同心協力,在二、三十年內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到1990年水準,到了2100年,二氧化碳仍會達到約600ppm,那麼全球溫度還要上升兩度(這還是較樂觀的估計)。模型同時預測,升溫分布地區並不平均,大致說來,南北極升溫更多,可能高達四度;赤道附近則升溫較少。
全球升溫以後,由於熱漲冷縮原理,海平面會上升。到了2100年,如果不計冰山的融化,光因海水熱漲,在A假設下,就會上漲十公分;在B假設下,會上升二十公分。若考慮冰山融化,粗略的估計至少是先前數據的兩倍以上。一百年內,即使在最樂觀的條件下,還是會遭遇到大幅升溫(兩度),及海平面上升(四十公分)。
全球升溫會對台灣造成什麼影響呢?台灣西部沿海一帶本來就有地層下陷的問題,海平面上升將加速惡化,未來三十年恐怕只得遷村。我國所有的核能電廠及蘭嶼核廢料儲存場都在海邊,長遠來看都具有潛在問題。至於溫度上升則會加劇極端氣候,包括颱風、暴雨及伴生的水災與土石流問題,出現的頻率都會增加。未來政府施政應將「自然災害」視為常態性的問題,因為我們實在沒有任何樂觀的理由。
(作者為台大化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