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儲備人才,成本上億

陳盈羽
user

陳盈羽

2005-07-01

瀏覽數 21,900+

儲備人才,成本上億
 

本文出自 2005 / 7月號雜誌 遠見雜誌

小其今年將從台大財經所畢業,遞了許多履歷表到各大金控,他一點也不必擔心找不到滿意的工作,因為他是各家金控求才若渴的目標之一;只要他順利進入一家金控成為「MA」,月薪將從5萬元起跳,公司不但花費一年的時間培訓他,也很有機會讓他在七年後成為分行行長,十年後當上總經理!

以上是金控招募儲備幹部(Management Associate,簡稱MA)時,畫出的大餅,金控今年不約而同的展開搶人大作戰;總體估算,求職市場的儲備幹部需求量超過四百人。

中信金的全球獵英計畫,不惜成本跑到日本東京、英國倫敦、美國各大城市巡迴辦招生講座,希望一舉獵盡留洋人才。國泰金控的「CMA菁英招募計畫」招生時程最晚,副董事長李明賢親自到台大講解近一個小時,用輕鬆的方式,吸引學生。台新金、第一金、國泰世華及富邦金控都招募MA,除富邦招收十三人外,其餘的MA徵才數都近百人。

為什麼今年金融市場MA的需求這麼大?且金控都不惜花費每人新台幣200萬元以上的成本,打著「儲備幹部MA」的名號徵人?

培養MA就像培養品牌

金融業的「儲備幹部」由台灣花旗打響名號,培育出的「花旗寶寶」對銀行老闆甚為好用,這塊金字招牌,包括高盛證券亞太區副董事長宋學仁、中信金總經理陳聖德、大眾銀行總經理陳亮丞、建華金控董事長盧正昕、台北富邦銀行總經理丁予康等人。

花旗銀行消費金融負責人管國霖表示,金融業整體面臨人才數量和質量皆不足的情形,尤其是業務人才更缺得凶,在大舉擴充業務人員之際,必須擴充管理人才,加上過去金融業著重專業人才培養,視野較局限,全盤瞭解各項業務的管理者,需求日益迫切。

國內金控也想創造屬於自己的招牌,所以願意砸下大錢、資源,培養甫從學校畢業的社會新鮮人。早期花旗MA出身的盧正昕就認為,因為這些最優秀的MA,才能創造花旗的高成長。同樣也是花旗MA的花旗企金處處長張聖心說,其實MA就是各家銀行的「品牌」,訓練出來的MA,永遠代表著該家銀行的價值。

培養自己的人才,是各界大舉招募MA的原因,台新法金總經理蔡榮棟指出MA招募後的併購動機,「併購一家銀行後,我們希望有足夠的管理人才,可以馬上上手。」台新金三年前開始招募儲備幹部,成效已慢慢顯現,因此蔡榮棟信心滿滿地說,約兩年半後就可以看出,花這些金錢、力氣,是值得的!

總經理也出馬招生

這場世紀金融搶人大戰,從招生說明會便已開打,各家金控總經理都親自走馬上陣,為學生解說加入MA的願景。台新銀行更是使出「溫情攻勢」,人資部門主管在說明會後特別留下來,還請學生吃下午茶,多聊聊關於MA的話題。

至於花旗銀行這塊老字號,則從填履歷表就開始篩選,洋洋灑灑的三大頁英文履歷表,足夠讓想申請的學生一個頭兩個大。花旗人力資源處資深副總裁閻台生表示,她就是希望經由這個設計很「不友善」的表格中,測出應試者的耐心與英文能力,也可以收到真心想來花旗的人。

英文對外商是基本的能力要求,所以英文能力好,在花旗、匯豐並不特別吃香,但是國內金控對MA的英文就有要求了!台新、第一、中信都要求托福至少拿220~240分以上,全民英檢中高級以上通過,才有資格報考。蔡榮棟指出:「當海外分行有需要時,我希望訓練出來的人能馬上接任上手。」英文儼然成為通往「國際化」的最佳證照。

費盡心血,金控就是希望能選出最適合的人才,徵選完後培訓過程,才更是大費周章、建立「品牌」的重要階段。

培訓期長且單位多

國內金控大多複製MA鼻祖花旗的培育模式,最開始先將小MA們集合在一起上課一個月,藉此培養向心力與團結力,之後在消費金融各個部門輪調,每個部門待一個月,每個部門結束實習時,要交專案報告。為了使MA獲得國際經驗,受訓期間會派小MA到新加坡、菲律賓、香港等地參加研討會,與亞太區的其他MA交流,大眾銀行總經理陳亮丞認為,這樣國際化的經驗,是其他銀行MA的訓練當中,比較難得到的經驗。

儲備幹部修業年限最長的,非匯豐的銀行見習生(MT:Management Trainee)莫屬,訓練期長達兩年。不似花旗只分消金、企金兩個部門,匯豐的部門分類較細,每個單位輪調時間長達三個月到半年;人力資源處副總裁朱敏杰表示,有的MT做得太好,要輪調時主管還捨不得放人呢!

匯豐的MT最與眾不同的是,最後兩個月,MT將到英國匯豐銀行的專屬學院,與世界各地的MT一起上課,人力資源處副總裁朱敏杰說:「這等於是濃縮的MBA課程」。

雖然大家都叫做MA,但只是名稱上方便辨認,利於招生。例如第一銀行就將兩年前開始招收的研究所以上人才,今年開始隨著潮流改稱MA,並特地設計一套制度。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金融求才僅次於電子業

各銀行根據需求,對MA的訓練不一。例如中信銀行的消費金融MA,除了各部門輪調外,還必須有實際擺攤賣信用卡的經驗,並要求達到一定的業績,才能過關;而台新的MA則要當業務助理,跟著資深業務員跑半年。

順利進入金控成為儲備幹部以後,也不保證金飯碗一定捧得穩當。蔡榮棟表示,銀行對MA的期望很高,要求也深;去年有20%的企金MA被他刷下來,幾乎每個月都有一次考試,若沒有通過,便毫不留情直接刷下去。為了不被淘汰,台新的企金MA們都會組成讀書小組,拚命討論、苦讀。

管國霖也說,花旗消金員工三千人,一年也才培育出十個MA;國內金控卻要在一年內培訓出一百位,成效仍待觀察。他表示,組織必須有資源、深度,才能夠培訓出一流的管理人才。

閻台生則指出,「Mentor」(導師)制度是花旗MA成功的關鍵,導師們本身必須具備專業,層級至少是副總裁以上,同時還要有耐心、細心。她形容,「千里馬也要有伯樂來拉,」但是一家銀行資源有限,很難同時有這麼多符合導師資格的人來帶領MA。

無論如何,金控求才若渴,根據一○四人力銀行調查,金融業的人才需求量已超越半導體產業,排名第二,僅次於電子類別,整體需求人數超過一萬六千人。這股潮流方興未艾,在金融業進入戰國時代、新金融商品不斷推陳出新、金融整併、擴張之際,人才培育更形重要。

花旗的魔鬼訓練有多嚴格?

在花旗這個競爭激烈的環境,MA雖有「光環」和「資源」,但這光環也常壓得花旗寶寶透不過氣來。

1978年生的李嘉偉是台灣土生土長的花旗MA。政大法律系、國貿所畢業的他常常通宵熬夜趕報告,因為主管會問他:「為什麼不行?你是MA耶!」

除了要證明自己的能力外, MA之間的競爭也激烈,「如果做不好,和先前待過同一個部門的人一比,高下立判。」

他認為MA最大的優勢,是在一年內走完銀行消費金融前、中、後的流程,知道這些過程環環相扣,看事情的角度更宏觀,有助未來能做「全面的決策」。(陳盈羽)

花旗銀行消費金融負責人管國霖:

要能力,更要氣度

台灣升遷最快的MA、花旗銀行消費金融負責人管國霖,於授信部門實習一個月後,憑自己在交大的數理背景,寫出一份報告,受到最高主管的稱讚;另外,在支票交換部門,他也寫出一套該部門的「聖經」,供同仁參考。

「花旗最大的好處,就是他在教你的過程中,也願意同時吸收,」管國霖說,MA最好不要認為自己帶著光環,而是要儘量學習並願意接受嚴苛的挑戰。

另外一個建議,則是多跟「導師」學習。

從1993年考進花旗,十年間,管國霖就做到台灣區消費金融的最高位置。他說:「機會來臨時不要算計太多,」當1995年,花旗問他願不願意到新加坡做外匯選擇權的工作時,他一口答應。因為這個經歷,管國霖回國後,成為台灣花旗第一個結構債券商品的主要推手。

雖然沒有正式的工作經驗,但是管國霖在交大就擔任過梅竹賽的主辦人,他現在要求消金部門的所有MA,主辦、策劃為期一天的「內部員工溝通大會」,讓他們瞭解:「原來我可以做這麼多事情」!

由於晉升速度很快,很多與管國霖同期的MA現在都成為他底下的一、二級主管。他指出,優秀的領導人需要具備的條件,包括包容力、協調力等,在競爭的狀態下忽略經營同儕關係的人,是不可能取得領導地位的,因為領導人「不只要有能力,還要有氣度」。(陳盈羽)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