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陳總統加持後的稅改往何處去?

孫克難
user

孫克難

2005-07-13

瀏覽數 22,550+

陳總統加持後的稅改往何處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5 / 7月號雜誌 遠見雜誌

由於陳總統為稅改背書並親臨火線,成為推動稅改是否順暢及成敗的關鍵,行政院隨即呼應,成立稅改小組,由謝院長親任召集人,預定2006年底完成稅改目標。

在報稅截止日前,陳總統聽取總統經濟顧問小組的稅改建言,做出六點重要裁示:

1、三年內將國民租稅負擔率提升至15%,中長期目標達18%的水準;

2、研擬短期內調整營業稅率一至二個百分點;
3、逐步建立所得稅最低稅負制,待政府財政改善後,檢討現行保留盈餘加徵10%營所稅的必要性;
4、研議遺產及贈與稅最高邊際稅率調整為40%;
5、研究對未上市、未上櫃股票交易所得課稅的可行性;
6、以及檢討產業發展獎勵、補助與稅賦優惠政策。

總統的稅改指示,雖然並未超脫三年前財改會所提「財政改革方案」的內容,以及社會各界對最低稅負制的殷殷期盼;然而稅改消息在繳稅截止日前一經披露,四面八方的撻伐聲紛至沓來。

而當民眾對稅制不公極度不滿,繳稅又如剜肉之際,改革內容若無法具體展現追求稅制公平的理念,就易於引起民眾對加稅的疑慮。由於陳總統為稅改背書並親臨火線,已成為推動稅改是否順暢及成敗的關鍵,故而稅改裁示的內容、配套與時機實有檢討的必要。

加稅與稅負分配應說明白

首先,未來三年內將國民租稅負擔率由目前的13.6%,提高至15%,是否為加稅?如何達成?就社會整體言,國民租稅負擔率的提高,本質上呈現加稅的現象,卻為改善財政的重要手段,關鍵在於政府是否公平合理的課稅,以及是否有效率的用錢。

經由取消軍教人員薪資所得免稅、實施最低稅負制、限縮租稅減免獎勵範圍等擴大稅基措施,以及營業稅率的調高配合貨物稅等的改制,是否能在三年後每年增加約1500億元,也不無可能,須視稅基擴大範圍及稅率調整幅度而定,財政部應提出具體的計量推估數據。

其次,上述稅基的擴大及稅率的調整,經由稅負的重分配,理應增進稅制的公平性,提出詳實、客觀、公正的稅負分配資料,才能贏得支持。至於遺產及贈與稅率的調降,理論上會降低富人規避稅負的誘因,至於其效果多大則是實證問題;然在一般民眾心存減稅有圖利富人的疑慮時,遺贈稅調降暫時不宜提出。

高所得者應正常納稅

【會員限定活動】護國神山怎麼造?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背後的賭注!

第三,日前財政部調出2003年報稅資料,發現全國前四十名高所得者,卻只有五、六人正常繳稅,甚至其中有八位稅負掛零,七位全年所繳稅額不及總所得的1%,顯示許多高所得者未能正常繳稅。而在兩稅合一所得稅制下,營所稅只具暫繳性質,股利發放給股東個人時仍可抵掉,最低稅負制若未能推至個人階段,則對增進稅制公平的實質意義不大。

因此,目前財政部已修正先前「先企業,後個人」的改革策略,同步推動企業與個人的最低稅負制,要求高所得者至少應納最起碼的稅,卻將屬於高所得者避稅大漏洞的海外所得排除在外,許多人均感到失望;雖然海外所得之掌握及課稅不易,總要邁開第一步,以展現政府對追求稅制公平的誠意。

第四,加值型營業稅具有抑制消費、鼓勵儲蓄的功能,且其稅收彈性頗大,我國營業稅率又有偏低的現象;為改善租稅結構、充裕稅收,營業稅率的調高,似乎是不可迴避的方向,但必須慎選時機,以免對物價造成不必要的影響。

同時須配套而行,以紓解民眾所生「劫貧濟富」的疑慮。基於稅務簡化及租稅中立性的目的可考慮對傾向富人消費的財貨及勞務開徵特種消費稅,將可大幅降低改革的阻力。

政府應將錢用在刀口上

第五,證券交易所得長期免稅,實為稅制不公最主要的源頭;而以往員工分紅配股、員工認股權證、技術作價入股之課稅產生爭議,均與證券交易所得免稅具密切關係,需要政府展現魄力推動改革。

然在總統稅改裁示中,卻有避重就輕之嫌;其中只對未上市、未上櫃股票交易所得課稅,將會產生新的稅負不公等問題,何不全面復徵證所稅呢!

第六,政府財政敗壞已延續了十餘年,每年赤字總在3000億元左右,累積未償債務餘額更超過4.3兆元,每一新生兒一出生就將擔負20萬元的債務,各種特種基金所產生的債務尚不在其內。國民租稅負擔率嚴重偏低,固然為財政惡化的癥結,然而,政府支出的膨脹與浪費,亦為造成財政惡化的主因,須一併大力檢討改進,精簡政府組織與人事,提高公共服務品質,將錢用在刀口上,否則稅改面臨的阻力仍大。

總統力挺 稅改契機再現

由於陳總統的加持,行政院隨即呼應陳總統的稅改理念,6月6日成立稅改小組,由謝院長親自擔任召集人;8日召集第一次會議,為稅改目標與時程定調,預計2006年底完成稅改目標,今年以擴大所得稅的稅基為改革重點,並以取消軍教人員薪資所得免稅、推動最低稅負制、縮小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的減稅範圍為三大改革對象。明年則以消費稅為改革重點。

化解阻力有賴各方面努力,政府尤應展現改革誠意,透過媒體、網路等管道,充分、公開揭露有關財政赤字、債務累積、租稅負擔與分配等方面的資訊,讓人民瞭解改革已到刻不容緩的地步,爭取民眾的認同,才是根本所在。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