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朱銘驚傳22日晚間過世,回顧雕刻大師一生傳奇

馮紹恩
user

馮紹恩

2023-04-23

瀏覽數 63,250+

國寶級大師朱銘,被視為1970年代台灣美術鄉土運動的重要象徵。賴永祥攝
國寶級大師朱銘,被視為1970年代台灣美術鄉土運動的重要象徵。賴永祥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國寶級大師朱銘日前在家中過世,現在年輕一代對朱銘或許已經不太熟悉,事實上,被視為1970年代台灣美術鄉土運動的重要象徵的朱銘,在文化上的原創精神非常令人崇敬。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朱銘於今(23日)驚傳已於昨日晚間10點,於台北市林的自家宅邸身亡。朱銘原先上樓運動,後來太太發現他在樓上很長時間沒下來,上樓察看才驚訝先生已經過世,立刻報警,並於書房內發現遺書。

據說朱銘晚年慢性病纏身,態度消極,迄今家屬尚無對外發表聲明或回應。

朱銘的一生充滿傳奇 ,一生最大的作品「朱銘美術館」

朱銘出生於苗栗通霄的農家,從小就對雕刻有興趣,曾跟隨當地的廟宇雕刻師學習。1968年,他成為已故雕塑大師楊英風的得意門生,開始了他的藝術創作之路。朱銘的作品以鄉土風格和中國哲學為主,融合了傳統和現代的元素,處處展現他對人生和自然的觀察和感悟。

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太極」系列,靈感來自於楊英風勸他學習太極拳來保持健康。朱銘用不同的材料和形式來表現太極的動態和平衡,創造出了令人驚嘆的視覺效果。朱銘曾在國內外舉辦過多次個展和聯展,獲得了許多獎項和榮譽,被譽為台灣當代代表性的藝術家之一。

1999年,他在新北市金山區建立了朱銘美術館,將他的作品和收藏展示給公眾,也是他視為自己最大的一件作品。

朱銘知名作品「太極」系列。取自朱銘美術館官網

朱銘知名作品「太極」系列。取自朱銘美術館官網

2013年與林懷民一場座談,勉勵學生多吸取養份,找到自己方向

2013年,朱銘針對文化原創精神有一段發人深省的話。

當時,他和林懷民、林惺嶽於朱銘美術館舉辦「大師對談—全球化下的台灣藝術」座談會。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席間,當時年輕人都苦於22K政策、低薪等問題,但朱銘並不以為然。

他直言,為何自己的雕塑作品可以打入國際?乃是因為融合許多東方元素,諸如油畫、詩句、散文等,並非僅有雕塑而已,這也是他受到國際藝壇青睞的主因。

而許多大學生認為所學,難以學以致用時,朱銘說,「我知道這樣子講會被人罵個半死,但實際上很多大學生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所以當然不知道自己在學什麼,能做出什麼。」

他說自己是苛責、也是勉勵,特別是藝術系相關的學生,因為經濟環境好或不好,與自身的學習、創作無關,他希望下一代能夠吸取更多養分才能茁壯。

朱銘也批評,當時的年輕藝術家都在做裝置藝術,並想以此進軍國際。但實際上在當時裝置藝術已然過時,卻仍有不少年輕人將之當寶,甚至抄襲、模仿國外的藝術潮流,並沒有珍視自身的東方文化內涵,因此國內的藝術難以走出國外。

朱銘知名作品「人間」系列。取自朱銘美術館官網

朱銘知名作品「人間」系列。取自朱銘美術館官網

藝術家久病厭世,安樂死議題再度引人思考

這次朱銘驚傳因久病而厭世,也引發社會思考是否該讓安樂死合法化。

事實上,早在前幾年著名的資深體育主播傅達仁先生就已經大力倡議相關的議題。但該議題在國內,乃是一大難題,目前尚未有顯著的社會共識,是否因朱銘大師的逝世,而引發社會大眾對相關議題進一步的思考,仍有待關注

無論如何,綜觀朱銘大師傳奇一生,以此方式結束生命令人不勝唏噓。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