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驚蟄、3月天,原是萬物復甦、欣欣向榮的時節,卻不承想,一聲春雷下,癸卯年伊始,喚來的並非冬眠後起飛的春燕,而是人聲鼎沸的擾嚷,十足遂了北宋女詞人李清照在《聲聲慢》中的經典詞句「乍暖還寒,最難將息」。
當台灣陷入「缺蛋危機」,讓無力拆「彈」的官員束手無策時,殊不知,國外因禽流感肆虐的危「雞」指數竟不遑多讓。以美國來說,去年一整年有47個州,將近5800萬隻養殖禽類及野外鳥類染疫死亡或遭撲殺,破了2015年5050隻的歷史記錄,甚至還漫延到水貂狐貍浣熊等哺乳類動物。
令人膽寒的是,就連歐洲也有37國淪陷,讓蛋慌儼然成了普世情節,其中法國蛋產量年減8%,英國折損了12%,也難怪華爾街日報會稱之為「史詩級的危『雞』」。
但,恐怕任誰也始料未及,致使疫情風捲殘雲的禍首,竟是因氣候變遷的蝴蝶效應。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