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和最近GPT-4的發表讓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蔚為風潮,不論是文章、圖畫、曲調等都可以透過AI很容易的產出,目前品質或許比不上人類最厲害的專家,但比起一般人已經綽綽有餘。
尤其在學術界,教授們需要迅速思考如何與ChatGPT等AI在教學和研究中互動,例如我們教導研究生做研究的傳統方法是否仍然適用。一些研究人員已經開始嘗試使用ChatGPT來幫助他們完成計畫申請的繁瑣工作,例如計畫書所需要的研究成果展望或未來的下一步研究,ChatGPT就表現得相當不錯,它也可以寫出一連串的參考文獻,只是要去確認這些參考文獻是否存在。
一些學者可能會被誘惑來使用ChatGPT來幫助撰寫論文,有些人使用它來撰寫論文摘要,使用ChatGPT的幫助來撰寫文獻評論或甚至整篇論文也已經被提出,但對於目前還有可能胡言亂語的ChatGPT而言,這在目前階段似乎很困難,此外ChatGPT也缺乏分析或評估或推理的能力。
AI代寫論文,如何堅守學術誠信?
但是AI會越來越進化,AI寫作應該如何被看待?AI寫的論文是否構成研究誠信的問題?正如AI寫的課堂報告所面臨的學生的學術誠信問題一樣。已有幾篇預印本和發表的文章將作者的名字加上ChatGPT,但《自然》雜誌的一篇社論對此提出負面的見解,認為文責需要作者自負,但AI無法承擔作者這種責任,頂多只能在論文的致謝部分「記錄」這種AI的使用。
但是如果研究人員決定把AI撰寫的論文歸功於自己呢?他們會被發現嗎?有出版商正在開發可以檢測AI產生的文章的技術,主要是AI目前的寫作可能顯得平淡無味,或包含一些簡單的錯誤,此外它們還無法引用來源來註解其內容。然而問題依然存在,如果使用一些不透明的AI系統所產生的內容,如何維護知識產生和傳遞過程所依賴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一些AI技術已經證明了它們能夠與人類合作,製作出流暢的論文,同時也具有科學的可靠性和深刻的見解。例如一個AI寫作工具Manubot幾乎能夠讓一篇期刊文章的每一段都更為精煉,這樣的技術進步將革新學者的知識工作方式,使學者能夠將更多時間用於實驗,而不是花費時間在撰寫和修改論文草稿上。
還有對於英文非母語的研究學者而言,時常因為語言障礙而讓論文的英文寫作不及格,導致論文被拒絕,ChatGPT將可以為學者們潤飾英文,減少學者必須將草稿送英文專家修改的費用,也增加寫作的效率。
人類創造力、批判思惟,ChatGPT無法取代
也許不出所料,當被問及它能為研究人員提供甚麼好處時,ChatGPT聲稱它可以「消除由於人類偏見或疏忽而產生的錯誤,提供對研究問題更客觀和準確的觀點」,這樣的聲明恰好符合某些反對ChatGPT人士的觀點:「與ChatGPT交談就像與一個精神病患者交談一樣,它胡說八道,錯了也不自知,只會給你想聽的足夠多的東西。」
儘管AI可以協助研究的許多方面,但它無法取代人類研究人員的創造力和批判性思惟的能力。不過AI可以被看作是增強人類研究人員能力的工具,使研究更快速、更高效和更準確,只要我們有道德的和負責任的和透明的來使用它。
👉 掌握議題動向,一起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台北商大前校長、叡揚資訊資深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