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的交易所去年發生多起倒閉事件,造成投資者喪失信心,但這種去中心化的,不受任何政府或金融機構的控制,並且允許在安全和匿名交易的點對點網路上運行的貨幣,顯然是數位時代的一種重要資產,應該會持續存在。
最著名和歷史悠久的加密貨幣就是比特幣(BitCoin),比特幣的核心是一個稱為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帳本,它記錄了用比特幣進行的所有交易。鏈中的每個區塊都包含若干筆交易的記錄,並且一旦一個區塊被添加到鏈中,它就不能被更改,這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因為它使得任何人幾乎不可能在交易被記錄在區塊鏈上後以欺詐方式更改交易。
區塊鏈的驗證過程稱為挖礦,其採用的方法稱之為工作量證明(PoW, Proof of Work),涉及解決需要大量計算能力的複雜數學方程式,因此會耗費大量的能源和產生大量的碳。挖礦者通過新產生的比特幣獲得獎勵,這會激勵大家參與挖礦過程,並確保交易得到快速、安全的驗證。
另一個常用的去中心化的開源區塊鏈平台就是以太坊(Ethereum),由 Vitalik Buterin等在2015年建立,它是市值僅次於比特幣的第二大加密貨幣。以太坊的核心是允許開發人員建立和部署可以在區塊鏈上運行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式,這些應用程式可用於從金融交易到供應鏈管理再到遊戲等活動。
以太坊的區塊鏈與比特幣的工作方式類似,因為都是一個分散式的分類帳,記錄使用該平台的原生加密貨幣Ether進行的所有交易。以太坊的區塊鏈比比特幣的更通用,因為它還可以以智能合約的形式儲存和執行程式碼,自動執行合同協議的談判和執行。
以太坊變綠了,直接能源消耗減少了99%
以太坊本來與比特幣一樣,節點使用計算能力來解決複雜的數學方程式並驗證交易。去年9月,以太坊變綠了,區塊鏈的交易方式改採用權益證明(PoS, Proof of Stake)的方法,升級(稱為「合併」)後,以太坊的直接能源消耗減少了99%。但比特幣的區塊鏈交易繼續消耗與菲律賓整個國家一樣多的能源,單筆比特幣交易消耗的能源相當於一個美國家庭的能源消耗。
但變化可能即將到來。 儘管比特幣社區在歷史上一直強烈抵制變革,但來自監管機構和厭倦了比特幣巨大碳足跡的環保主義者的壓力可能會迫使他們重新考慮這一立場。
PoS比PoW更節能,因為它不需要相同級別的計算能力來維護網路。這使它成為一種更環保的選擇,考慮到人們對加密貨幣挖礦碳足跡的擔憂日益增加,這一點很重要。但為什麼市值最大的加密貨幣比特幣尚未過渡到PoS,其中一個原因是PoS需要網路參與者的高度參與,如果少數大玩家控制了大部分比特幣,這可能會導致中心化,而比特幣最重要的精神就是去中心化。
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的維運過程需要大量能源,而能源依賴石化燃料,導致溫室氣體排放,使得大家呼籲加強對加密貨幣行業的監管,以確保其以環境可持續的方式運營。
雖然PoS不是解決加密貨幣能源消耗問題的靈丹妙藥,但它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比特幣最終是否會過渡到PoS或找到另一種解決其能源消耗問題的方法還有待觀察。
👉 掌握議題動向,一起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台北商大前校長、叡揚資訊資深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