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通膨已成為新常態時,2023年的全球經濟還面臨哪4大挑戰?

顧燕菁
user

顧燕菁

2023-03-30

瀏覽數 41,900+

剛告別世界局勢詭譎多變的2022,迎來的2023年又是如何詭譎多變的挑戰呢?
剛告別世界局勢詭譎多變的2022,迎來的2023年又是如何詭譎多變的挑戰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想想看,當你拿著錢包,與三五好友進入餐廳,想大啖美食犒賞自己,打開Menu卻發現,原以為手上的現金,能讓你輕鬆吃到Prime極佳等級的牛排與龍蝦等頂級食材,但現在卻發現,手上的錢只夠你點Select上選級的牛排與大白蝦,這時你才驚覺,原來,我被通膨搶劫了!

2022年是世界局勢詭譎多變的一年,是我們翻開教科書上找不到,卻實際參與的變數之年。從年初開始一切都讓人難以掌握,先是和平不在、俄烏戰事遲遲未停;再來是一路走高的通膨數字,歐美都寫下40年新高;為減緩通膨帶來的影響,各國央行在美國為首快速升息帶動美元指數走上20年新高,還有原物料供應吃緊,歐洲天然氣價格飆漲等等,前所未見也讓人措手不及。

歷經一整年的風雲變色,黑天鵝、通膨怪獸影響原先平穩的日常,全球經濟現在與未來,還面臨哪些挑戰,民眾該審慎以對?中國信託銀行個人金融執行長楊淑惠指出2023年全球經濟目前正面臨四大挑戰,猶讓復甦的前景猶如籠罩層層迷霧。

中國信託銀行個人金融執行長楊淑惠。

中國信託銀行個人金融執行長楊淑惠。

挑戰一:俄烏戰事未歇,供應鏈、能源與糧食供應仍有危機

2023年第1季開始的俄烏戰爭仍未見終局,為全球帶來的供應鏈、能源與糧食危機等威脅,有極高的機率會延續至2023年,因為俄羅斯及烏克蘭為全球農產品、礦物及能源重要出口產地,只要雙方未達成和平協議,戰事的任何變化都將影響原物料市場供給。此外,2022年下半年原物料價格雖略見回檔,但西方國家已對俄羅斯石油達成油價上限的協議,若俄羅斯祭出禁售令,反制西方國家管制,勢必再牽動油價,因此仍需密切觀察俄羅斯的減產計畫及後續OPEC國家的反應。

挑戰二:強升息造成美元獨強,全球貨幣疲軟待轉圜

罕見的高通膨壓力促使各主要經濟體國家在2022年加速升息,雖然通膨逐漸放緩,但景氣也跟著受到影響,OECD首席經濟學家佩雷拉在2022年11月即表示,雖然多數國家通膨已呈下降,但仍處於高點,2023年經濟增速將大幅減緩。

在此一現象下,避險需求升高以及高息所帶來的利差交易,帶動美元居高不下美元指數從2022年初的95.6,一路狂升直到9月來到114.7,創下20年來新高。市場預期在美國貨幣政策加速緊縮告一段落後,美國利率期貨市場在2023年第1季升息過後將轉趨穩定。2023年上半年各國央行雖將繼續升息以抵抗通膨,但若美國利差擴大的壓力下降,將帶動部分資金回流美元以外的貨幣(下圖)。

美元指數走勢圖。

美元指數走勢圖。

挑戰三:全球經濟總需求不斷減弱,進入經濟衰退格局

雖然升息略控制通膨的囂張,但也影響民眾的購買力,讓企業去化庫存不易且降低投資等問題,進而讓GDP下降、經濟走入衰退格局。根據美國聯準會(Fed)11月會議紀錄顯示,受到消費者支出和全球經濟減緩等影響,2023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機率上升至近50%。

想知道經濟是否會衰退,一般會透過公債殖利率曲線倒掛作為觀察指標。10年期公債殖利率在2022上半年便已低於2年期公債殖利率,第4季更進一步低於3個月期公債殖利率,倒掛現象顯而易見,因此各大衰退預測模型判讀未來1年衰退機率提高。

此外,停滯性通膨也是經濟衰退、高通膨延續的現象。雖在供應鏈緩解、需求減弱,美國通膨已略趨緩,但受租金和薪資持續成長的影響,服務類通膨壓力仍大。尤其市場最怕看到「薪資和物價螺旋上升(wage-price spiral)」的惡況。因此要密切觀察薪資及服務類價格的走向,若景氣走弱、失業率上升,薪資卻持續成長,停滯性通膨的風險便將增加、也會成為經濟衰退的判斷指標(下圖)。

主要國家消費者物價年增率。

主要國家消費者物價年增率。

挑戰四:中美關係緊繃,地緣政治風險大,全球化自由貿易已終結

最後一個挑戰,就是分道揚鑣的中美關係。自2018年川普上任、開啟中美貿易戰,爾後中美兩大強權國家的關係就猶如冰封般未有改善。在拜登就任美國總統後,兩國關係仍是緊張,直到2022年中美雙方元首在G20才破冰見面。

當大國關係走向對立甚至冷戰,意味著政府主要支出或支援,可能轉投入於國防競賽、建立技術壁壘或組織策略聯盟等對經濟成長沒有直接經濟貢獻的項目上,阻礙經濟發展。對於企業來說,多地建構產能,或許能規避地緣風險或供應鏈中斷,但最終仍提高營運成本影響成長及獲利。所以2022 年底張忠謀才會在台積電亞利桑那州新廠首部機臺進廠典禮時表示「全球化與自由貿易幾乎已死難再恢復。」

你可能也喜歡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