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屬 會員專屬 《造山者》導演分享護國神山背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

鋰電池循環經濟新突破!三家龍頭共組聯盟,攜手搶百億美元永續商機

郭逸
user

郭逸

2024-09-24

瀏覽數 14,350+

聯友、名仁、天弘宣佈策略聯盟,組成「鋰電池循環永續責任聯盟」。其中,名仁資源負責鋰電池回收的上游。郭逸攝
聯友、名仁、天弘宣佈策略聯盟,組成「鋰電池循環永續責任聯盟」。其中,名仁資源負責鋰電池回收的上游。郭逸攝
00:00
00:00

電動車數量漸增,未來若大量報廢,鋰電池可能污染環境。因此,聯友、名仁、天弘三家分屬汰役鋰電池產業上中下游的本土龍頭廠商,24日宣佈策略聯盟,組成「鋰電池循環永續責任聯盟」,推出台灣第一個汰役鋰電池B2B(Battery To Battery)的循環經濟生態系。他們要怎麼做,才能達到在地化稀貴資源循環利用、零碳足跡與資源永續發展的目標?

電動車發展趨勢銳不可擋,國際能源署(IEA)預估,2020年全球汽車鋰電池產量160百萬度(GWh),到2030年將成長到1600GWh,意味全球電池材料市場將有10倍成長空間。

當電動車報廢,鋰電池要跟著回收,否則將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參考環境部及工研院的資料預估,隨著台灣電動車、電動巴士及儲能快速普及,須汰換的鋰電池將在2034年暴增為3萬噸,有害物質如鎳、鈷等,如果洩露到土壤和水源,將威脅生態系統和人體健康。

換句話說,鋰電池回收就成了新商機。國際調研機構統計,全球鋰電池回收市場年產值將在2030年達到180億美元,2040年更上看310億美元,而且汰役鋰電池中的鎳、鈷、鋁等稀有金屬總回收在處理價值,也會在2034年增加到42億元,商機蓬勃。

名仁董事長陳福松(左)、聯友董事長吳永中(中)、天弘董事長何基丞(右)共組鋰電池回收聯盟。郭逸攝

名仁董事長陳福松(左)、聯友董事長吳永中(中)、天弘董事長何基丞(右)共組鋰電池回收聯盟。郭逸攝

一座回收工廠40億元!業者整合資源拚商機

但你知道嗎,興建一座鋰電池回收工廠和購買相關設備,金額就高達40億元,許多業者因此卻步。

那就集結彼此的實力與資源吧!9月24日,分處鋰電池回收上中下游的名仁資源、聯友能源以及天弘化學宣布組成「鋰電池循環永續責任聯盟」,成立全台第一個「汰役鋰電池循環經濟生態系」,提倡「Battery to Battery」,透過回收、破碎、純化、精煉以及再生產,建構鋰電池的循環生命週期技術解決方案。

負責上游回收的名仁是由全台最大廢車處理回收廠「銘福集團」獨資成立,是國內回收電池專業處理的先驅;負責中段製程純化的聯友能源為聯友金屬(7610100%持有的子公司,主要從事鈷、鎳、鋰二次資源循環回收及製造;負責後段製程的天弘為康普材料(4739)持股63.99%的合併子公司,多年來致力研發濕法冶金萃取與純化技術,近年完成鈷系化學品擴產,主要產品為鋰電池正極材之原料「硫酸鈷」,已成為國際電池廠及車廠供應鏈成員。

遠見39週年|訂兩年送一年、訂一年送半年 再送超級好書《黃仁勳傳》、《為什麼要睡覺》、《看得見的高效思考》

事實上,鋰電池循環永續責任聯盟的成立,可不是急就章。「三、四年前我們就在討論鋰電池的回收,大家配合政府的循環經濟政策,如果沒人帶領有實力的公司一起做,就很可惜。」名仁總裁陳福松強調。

聯友負責鋰電池回收的中段製程。郭逸攝

聯友負責鋰電池回收的中段製程。郭逸攝

天弘董事長何基丞也說,經過三、四年的磨合,鋰電池回收再利用的技術已經成熟,最重要的是已經有訂單了,「歐系電動車明年會用到我們整合出來的電池材料,聯盟確切掌握電池回收再利用,再賣到國際的契機,對台灣來說是減碳,而且這是閉鎖式循環。」

這樣的閉鎖式循環,指的就是打造鋰電池回收再製造的一條龍生產流程,降低製造成本、延長產品生命週期、減少碳足跡與碳排量、減少稀有金屬進口需求,以及鋰電池國產化製造。

天弘負責鋰電池回收的下游。郭逸攝

天弘負責鋰電池回收的下游。郭逸攝

相較明年都要迎接50歲生日的名仁和天弘,今年僅成立6年的聯友,雖然年輕,在聯盟裡的角色可說是舉足輕重。董事長吳永中說明,台灣鋰電池數量還不足,所以目前沒有專門做電池循環冶煉的公司,「現在承蒙兩位老大哥,透過名仁取得鋰電池的原料來源,我們做成電池級硫酸鈷液體,再由全台最大出海口天弘外銷,把台灣帶進去鋰電池循環的境界。」

台灣目前鋰電池回收處理的廠商,有兩家在境內處理、五家在境外處理,三家產業龍頭結盟的意義,不僅是在鋰電池回收經濟規模放大前搶進,積極研發更節能、更有效的回收方式,更是邁向台灣2050淨零轉型中所提「轉型資源全循環、邁向零廢棄時代」的目標。

關燈一小時 點亮永續未來
數位專題

關燈一小時 點亮永續未來

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於2007年在雪梨發起, 「Earth Hour 地球一小時」活動,已成為全球自發性公益減碳行動, 提倡在每年三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六,於當地時間晚上八點半一起關上「不必要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