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特輯
訂閱
特色頻道
關於我們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服務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2:30;13:30~17:00
服務信箱:gvm@cwgv.com.tw
免費活動報名 優人神鼓劉若瑀的文化外交之旅
不只金錢!人生應有的5種財富:別讓生命陷入一場「皮洛士勝利」
「皮洛士勝利」(Pyrrhic victory)一詞現在指的是勝利者付出巨大代價,以至於感覺像是一場失敗。勝利對勝利者造成了難以彌補的損失,他贏得了戰鬥,卻輸掉了戰爭。這點出一個重要觀念:在自己的生命過程中,要避免發生得不償失的勝利。而不幸的是,如果不改變方向,皮洛斯式勝利可能就是你所走的路。(本文節錄自《人生的五種財富》一書,作者:薩希‧布魯姆,商業周刊出版,以下為摘文。)
回過頭看:成長路上所有的後悔,都來自「當時沒有克制情緒」
遇事一定要先搞定情緒,再想怎麼處理事情,如果情緒沒搞好,事情肯定會搞砸。回過頭看,成長之路上,很多被我們定調為「嚴重錯誤」的事件,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當時沒有克制情緒。虧已經吃了,苦也已經受了,如果還不能長記性,那才叫損失慘重。(本文節錄自《人生只有兩件事,關你屁事和關我屁事》一書,作者:老楊的貓頭鷹,高寶出版,以下為摘文。)
10/23霜降讀《詩經》最美篇章:《秦風.蒹葭》求不得苦,最苦最美
10/23,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指天氣漸冷、開始降霜之意。《詩經》中最唯美、最得詩之風致的,就是這首《秦風.蒹葭》,恐怕人人都愛這首詩吧。只要吟誦,便風林秀木,蕭瑟滿懷。任何詮釋的語言,都有添足之嫌。
「覺察」為何重要?榮格:意識不到自己的內心,它就會成為外在命運
覺察會為你的人生帶來清明,當你意識到責任時,自由也隨之而生。我們的確無法選擇自己的過去,但我們可以決定如何回應。這不僅是榮格心理學的核心,也是所有自我探索的關鍵──真正的自由來自於對我們內心黑暗面的認識。若不去直視內心的陰影,它便會在現實中化為「厄運」,反覆降臨。(本文節錄自《活出你的本來面目》一書,作者:鐘穎,三采出版,以下為摘文。)
心理醫師媽媽寫給40歲女兒:中年的混亂,只是必經的成長痛
40歲經歷的混亂,既是告訴我們改變時機到來的訊號,也是叫我們邁向人生新階段的內在聲音。藉由此刻的混亂整理人生、再次成長,這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不管別人怎麼說,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吧!屆時,妳就能知道自己最珍惜的是什麼,想要過怎麼樣的生活。找到人生的意義和目標後,未來,不管是什麼考驗都無法擊潰妳,妳會變得更加堅強。(本文節錄自《給我40歲的女兒》一書,作者:韓星姬,商業周刊出版,以下為摘文。)
再窮也該「富養自己」?關鍵不在有沒有錢,而是「這件事」
「有錢人」和「窮人」之間有什麼決定性的差距?關鍵不在於你的先天條件,而是你的「內在信念」,是得過且過,還是把握機會?是自暴自棄,還是堅持到底?成功的自己,不是靠僥倖,而是日積月累「富養」出來的。(本文節錄自《每次呼吸都在變有錢》一書,作者:森瀬繁智,平安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致Young Forty世代:你正從從容容,還是連滾帶爬?
剛邁入三十大關的我,愈來愈能體會中年之路挑戰將愈來愈多。最近有人告訴我,韓國最近一個很夯的名詞「Young Forty」引起正反兩方的討論聲浪。原來這個名詞是指40多歲的X世代積極追求年輕人的流行,但不少人帶有貶意。我倒是很鼓勵中年人「裝年輕」,就來談談我在職場觀察到一些對人生做另類選擇,卻活得有趣的大叔們。
生活條件不差,她為何喜歡「二手物品」?從小到大被教育「這觀念」
隨著歲月漸長,我養成了非生存必要的物品,不會買回家的習慣。適應當地生活後,我也開始注意起義大利人的生活方式。當時義大利比韓國還富裕,但他們並不像韓國一樣一口氣全買新東西,雙方家庭的長輩或親友可能贈與一些自己愛惜的物品,他們也會到二手商店挑自己喜歡的物品回家整理後使用。(本文節錄自《這就是我的人生啊!》一書,作者:張明淑/李京信,寶鼎出版,以下為摘文。)
哈佛最受歡迎的對話課:用「TALK 4原則」打開對話的真正力量
哈佛最受歡迎的對話課告訴我們:一句話能帶來信任,也可能瞬間冰封關係。尊重的語言能帶給我們人性的尊嚴,並拉近彼此的距離;相對地,細微的不敬就足以讓對方在我們眼中去人性化,因而造成分裂。身為不敬言語的接受方、注意到明顯缺少了尊重的語言,或是覺察到言語間透露的警訊,都會讓人感到十分難受。(本文節錄自《為什麼頂尖商學院要教說話?》一書,作者:艾莉森.伍德.布魯克斯,聯經出版,以下為摘文。)
30歲又怎樣?當蔡瑞雪談「單身快樂」,我看Z世代的婚姻觀
日前偶然看到一個登上熱搜的話題,是從「北一女校花」竄出名聲現為藝人的蔡瑞雪。她在29歲生日當天發文「單身快樂」,並坦承已放下一段不健康關係,間接證實她已與交往多年的富二代男友分手。其實在30歲,我也曾有交往對象並有婚姻想法,但最終單身,如今看了蔡的發言格外有感觸。許多Z世代年輕女孩,也常在30歲關卡有「單身好或者結婚好?」的焦慮,但也有人出現不同選擇。其實,身為Y世代的我早已有覺醒,就來說說我的想法。
長期觀察的重要性!從Lulu與陳漢典,學會「慢熟式幸福」
最近聽到藝人 Lulu(黃路梓茵)與陳漢典宣布婚訊,真心替他們高興,也特別期待看Lulu今年金鐘獎頒獎典禮的主持。在這個愛情靠交友軟體一滑、感覺來得快也散得快的時代,他們用時間和陪伴,格外讓人覺得稀有又珍貴。然而,現實中的愛情真的能夠高效完成?或者說,在考慮終身伴侶時,是否應該選擇一個經過長期觀察、彼此充分了解的對象?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個性決定命運!培養「慈悲」與「感恩」,在人生每個階段都受用
編按:回顧自己的青年時期,我體會了三件事。而這個階段的後期,也是我人生重大轉捩點的開端。首先,面臨親人的離世,突然間發現人生不一定都是生老病死,循序漸進的往下走,有可能一個意外、一個病故,生命就殞落。所以第一個體會是,活在當下,即知即行,不留遺憾。(本文摘自《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一書,作者為吳家德,以下為摘文。)
加好友掌握趨勢
關注FB熱門議題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
請登入會員
此為會員限定功能立即登入
今天準備好明天的競爭力!精選國際、產經時事,快速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