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特輯
訂閱
特色頻道
關於我們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服務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2:30;13:30~17:00
服務信箱:gvm@cwgv.com.tw
免費活動報名 優人神鼓劉若瑀的文化外交之旅
Z世代找對象用交友軟體,有用嗎?從我的Bumble經驗說起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快,Y、Z世代交友軟體成了許多人尋找愛情的新選擇。從 Tinder、Bumble,到台灣流行的 Paktor、Goodnight,每一款軟體都有自己的特點與受眾,但同樣的問題也存在:如何在茫茫人海中篩選出真正適合的對象?我近期試用,有一些真實經驗想分享,包括三個確實在上面找到的對象範例。我覺得,想要找到好對象,首先還是要懂自己要什麼。
人脈再豐富,也只是錦上添花!社交要有效,你要先「值得」
編按:當你缺乏明確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時,你的社交就是無效的。若你的人生漫無目的,就無法在繁複的社交中,篩選出對自己有用的資訊。(本文摘自《生活有點難,你笑得有點甜》一書,作者為周檀,以下為摘文。)
舊東西該不該丟?極簡生活提案:成功的斷捨離,先問自己「這2個問題」
編按:減物最有意思的地方,莫過於「釐清自己和每種物品的關係」。當自己去思考:為什麼會選擇丟掉?為什麼當時會買下它?為什麼後來漸漸不使用了?透過這些反思,你會在整理的過程中有「滿滿的收穫」。(本文摘自《末羊子的極簡日常提案》一書,作者為末羊子,以下為摘文。)
諮商心理師解答:婚姻裡的另一半是互補好,還是相似好?
步入婚姻階段的兩人,都需要公平對待和付出,如果要拿婚姻來填補人生中的缺憾,必定會走上極端。(本文摘自《當最親的人成為傷痕》一書,作者為諮商心理師,以下為摘文。)
憤怒其實不難理解!只要你為「這件事」負責,就可以恢復理性
編按:對於憤怒,有很多應對處理的方法:發洩、轉移、昇華、壓抑……昇華的意思,就是運用憤怒,把憤怒變得有價值。比如說化悲憤為力量。昇華還有一種表現形式,就是轉化為對自己的瞭解、自我的成長。(本文摘自《這麼在意別人的看法,你一定很累吧》一書,以下為摘文。)
吵架對事不對人,這10句話千萬別說出口!婚姻諮商師:對關係最具殺傷力
編按:有17年執業資歷的諮商心理師從伴侶與家庭關係的輔導經驗中,發現以下這10句話,涵蓋對關係充滿破壞力的3種句型。(本文摘自《給愛一個機會:婚姻諮商》一書,作者為羅子琦,以下為摘文。)
臨床心理師親證:如何面對情緒與壓力,決定它們變成負擔或助力
珍妮佛.L.塔茲博士是擁有15年諮商經歷、獲得美國專業心理學委員會認證的臨床心理師。他用親身經歷、個案故事與最新研究告訴我們,多數人在壓力來襲時,經常會陷入過度反應,讓情況與感受變得更糟糕,然後產生更大的壓力。其實,關鍵不在壓力本身,而是我們選擇怎麼面對。當你學會如何調節情緒,也就掌握了應對壓力的能力。(本文節錄自《重啟你的情緒開關》一書,作者:珍妮佛.L.塔茲,高寶出版,以下為摘文。)
40歲的混亂只是必經的成長痛:思考真正重要的,果斷捨棄不重要的
40歲經歷的混亂,既是告訴我們改變時機到來的訊號,也是叫我們邁向人生新階段的內在聲音。藉由此刻的混亂整理人生、再次成長,這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不管別人怎麼說,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吧!屆時,妳就能知道自己最珍惜的是什麼,想要過怎麼樣的生活。找到人生的意義和目標後,未來,不管是什麼考驗都無法擊潰妳,妳會變得更加堅強。(本文節錄自《給我40歲的女兒》一書,作者:韓星姬,商業周刊出版,以下為摘文。)
就算再窮也要「富養自己」?關鍵不是有沒有錢,而是「這心態」
「有錢人」和「窮人」之間有什麼決定性的差距?關鍵不在於你的先天條件,而是你的「內在信念」,是得過且過,還是把握機會?是自暴自棄,還是堅持到底?成功的自己,不是靠僥倖,而是日積月累「富養」出來的。(本文節錄自《每次呼吸都在變有錢》一書,作者:森瀬繁智,平安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知名作家蔡璧名教授辭世,生前談《莊子》:一生就這麼長,你要被他人眼光綁架?
10/23編按:作家、台大中文系名師蔡璧名教授辭世,享壽60歲。回顧蔡璧名談莊子,彷彿也讀見作家心中對人生的見解與情懷。世人眼中怎麼看一棵不循規矩、不合世用的大樹呢?就好像世人一聽說誰的職業是「藝術家」,腦中可能馬上出現月收入是個大問號的印象。但是下個單元會講神人眼中又是怎麼看待這棵不循規矩、不合世用的大樹?你會發現,從不同的眼光,竟然有完全不同的價值判斷。
不只金錢!人生應有的5種財富:別讓生命陷入一場「皮洛士勝利」
「皮洛士勝利」(Pyrrhic victory)一詞現在指的是勝利者付出巨大代價,以至於感覺像是一場失敗。勝利對勝利者造成了難以彌補的損失,他贏得了戰鬥,卻輸掉了戰爭。這點出一個重要觀念:在自己的生命過程中,要避免發生得不償失的勝利。而不幸的是,如果不改變方向,皮洛斯式勝利可能就是你所走的路。(本文節錄自《人生的五種財富》一書,作者:薩希‧布魯姆,商業周刊出版,以下為摘文。)
回過頭看:成長路上所有的後悔,都來自「當時沒有克制情緒」
遇事一定要先搞定情緒,再想怎麼處理事情,如果情緒沒搞好,事情肯定會搞砸。回過頭看,成長之路上,很多被我們定調為「嚴重錯誤」的事件,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當時沒有克制情緒。虧已經吃了,苦也已經受了,如果還不能長記性,那才叫損失慘重。(本文節錄自《人生只有兩件事,關你屁事和關我屁事》一書,作者:老楊的貓頭鷹,高寶出版,以下為摘文。)
加好友掌握趨勢
關注FB熱門議題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
請登入會員
此為會員限定功能立即登入
今天準備好明天的競爭力!精選國際、產經時事,快速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