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中國品牌價值排行榜  三星奪魁 意外? 不!

《北大商業評論》研究部
user

《北大商業評論》研究部

2005-02-03

瀏覽數 22,850+

中國品牌價值排行榜  三星奪魁 意外? 不!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5 / 2月號雜誌 第224期遠見雜誌

我們的研究基於消費者調查,輔之以財務資料評估方法,對中國最有價值的消費品牌進行嚴謹、科學的評估。雖然我們不能斷定研究結果準確無誤,但我們有理由認為,這是迄今為止中國市場上最為科學、嚴謹,規模最大的品牌價值評估專案。

這一切僅僅是開始,以後的年度裡還將逐步把評估範圍擴大到工業品牌和服務品牌,並陸續發布有關中國消費者品牌認知、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的報告,為企業品牌和營銷決策提供科學、可靠、真正有價值的依據。

最終評定的「2004中國100大最具價值消費品牌」結果列示於表1。

三星、海爾、諾基亞分列前三名。其中,三星在中國的品牌價值達到人民幣447.37億元,第一百名太太藥業的品牌價值也達到了12.55億人民幣,前一百名的平均品牌價值約為62.8億人民幣。雖然品牌價值榜的冠軍被跨國公司奪走,但本土品牌也表現不俗。

前二十名中,本土品牌便有八個,占據了近一半,包括海爾、TCL、聯想、上海菸草、長虹、紅塔、五糧液、美的;國際品牌有十二個,包括三星、諾基亞、上海大眾、摩托羅拉、一汽大眾、索尼、惠普、本田、西門子、上海通用、東芝、寶馬。在一百個品牌中,中國品牌占六十二個(包括港澳台地區),國際品牌占三十八個。

三星奪魁 實至名歸

對於三星榮登中國最具價值消費品牌榜冠軍雖然略感意外,認真想想還是實至名歸。

三星電子近年來憑藉強大的品牌攻勢和領先潮流的技術創新,成為持續低迷的IT領域裡為數不多的幾個亮點之一;其銷售收入和利潤迅速增加,在國際品牌排名中的位置也是迅速提升。

三星集團董事長李健熙對中國市場高度重視,把中國做為韓國以外的第二重要戰略基地,無論在生產投資、研發投資和市場營銷上都付出了很大努力,並派遣三星集團第三把手李亨道在中國當了兩年多的會長。

而海爾憑藉二十年的成就和穩紮穩打的國際化運作,有望成為中國第一個真正走向世界的品牌,此次位列中國最具價值消費品牌榜亞軍也在情理之中。上海大眾、一汽大眾和上海通用的入選,除了自身品牌建設的成效外,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國內汽車市場的迅猛發展。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可口可樂在全球品牌價值排行榜上位居第一,但在中國卻連前二十名也未能進入,這反映了中國市場與世界市場之間不小的差異。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從各個行業的情況來看,本土品牌表現也相當不錯(見表2)。本土品牌在醫藥保健品、捲菸、酒類、家電、服飾等行業占據首位,而外資品牌在電子、日用化工、相機膠捲、食品飲料、轎車等行業領先。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跨國公司幾乎衝擊了所有新興市場,然而中國市場卻出現了一批有挑戰能力的本土品牌,其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

我們正根據此次調查資料,分析哪些行業本土品牌更有可能擊敗外資品牌,以及其內在原因。有關研究結果將在本刊後續刊出。不過,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本土品牌主要是在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占據優勢,而在電子、汽車、相機膠捲等技術密集型產業中競爭力還很弱,在日用化工、食品飲料等大眾消費品競爭領域也落在國際強勢品牌的後面。

從行業分布來看,一百大品牌主要集中在家電(二十三家)、電子(十六家)和食品飲料(十四家)等行業;但是家電、食品飲料的平均品牌價值並不高,分別為71億和36億人民幣,這表明家電業和食品飲料業強勢品牌較多,且每個品牌的市場分額相對並不是很高。而轎車業則代表了另外一種情形:品牌數目不是很多,只有八家,但平均品牌價值相對較高,達到110億人民幣,表明該領域競爭相對不太激烈,每個品牌的市場分額較高。

此外,電子業雖然品牌數目也較多,但平均品牌價值仍舊是所有行業中最高的,達到了120億人民幣。這說明電子業雖然競爭也較為激烈,但由於市場空間巨大,因而廠商可以通過有效的市場定位,在某個差異化的市場裡占據較大的市場分額,如聯想在電腦行業、諾基亞在手機行業的表現。

外資品牌主要來自美國和日本

從地區分布來看,本土品牌主要來自廣東、江蘇、山東、北京,這四個地區的消費品牌便占了三十三個,占三分之一;外資品牌主要來自美國和日本,兩個地區共有二十五個品牌,占四分之一(見表3)。

再從大區來看,來自東部沿海地區的本土品牌共有四十一個,占據絕對優勢,而且行業分布廣泛,涉及電子、食品飲料、家電、服飾、醫藥保健等;而中部只有十個,且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捲菸等行業;西部只有八個,且大都為菸酒類品牌。

從大區分布來看,東部地區不僅品牌數量繁多,而且產業結構齊全;中部地區仍以農產品再加工為主;而西部地區主要依靠天然資源(捲菸、釀酒)。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同一個大區內,不同省分之間的品牌數目也有很大差異。例如,中部地區的山西、廣西、安徽、江西等沒有一個品牌入選,而同地區的河南、內蒙古卻各有三個品牌。為何在經濟條件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各地擁有的知名品牌數目差異懸殊,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話題。

今年的品牌價值調查是第一次為中國企業拍照。第一張照片能夠傳達的訊息畢竟有限,有些數據(尤其是企業的銷售收入數據)並不一定準確,但我們堅信,這是目前為止中國最嚴謹和數據調查量最大的品牌價值評估。而且,以後每年我們都會為中國企業品牌進行連續拍照,相信一定能夠刻劃出中國企業品牌價值發展演變的動態史。

(轉載自《北大商業評論》2004年10月號)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