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年前的九份鄉下,十六歲的廖瑛瑛(江霞的本名)由父親陪同考完聯考,廖瑛瑛的父親曾是九份國小校長,他在等待放榜,卻不知道這個女兒全部故意考零分。
「我讀初二時,就決定出外賺錢,我不要一家人都為了升學而過得沒有尊嚴。很早以前我就對父親說,只要我一個月能賺到1萬元,你就不要去上班。」回顧少年的廖瑛瑛,五十六歲的江霞仍然不改當年的好強。
江霞回憶說,她的父親是個正直及堅持的人,給她的影響很深;而她個性很倔強,是罰站罰出來的。設計師杜文正曾經形容妻子江霞:「她是個生命力很強,丟到哪裡都可以生存的人。」
從小硬頸的江霞,憑藉在社會翻滾的堅固意志力,在綠色執政後,她成了一個「根正苗綠」的人。
走入華視總經理室樓層,印象最深的是,牆面上掛滿整排包括總統陳水扁致贈的牌匾,以及陳水扁之友會所贈各種感謝、加油的匾額,這面牆充分傳達了江霞的政治色彩。
江霞的節奏非常快,走路像一陣風,受訪當天,她穿著一件粉藕色外套,裝扮及全身洋溢的活力都不像當祖母的人。
受訪前,江霞在華視一樓大廳為新節目宣傳,她摟著年輕女明星站在舞台上,卻不顯遜色。江霞該是屬於聚光燈的。
五官柔美的江霞說話直來直往,說到激動處,會即刻怒火上揚,對於她個人接任華視總經理引發的連串爭議,江霞認為:「那是媒體把我妖魔化。」
江霞在傳出接手華視至今,不斷引發各種風波,其中有的與藝人有關,有的與主播有關,也牽涉到內部員工、媒體等,說她是2004年最有爭議的電視人並不為過。
媒體前的江霞,讓人感覺具強烈霸氣及爭鬥性格。不過,江霞卻形容自己是個性雞婆的人。和江霞熟識的喜登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子玄說,江霞是非常熱心的人,有困難找她幫忙,她一定「有求必應、全力以赴」。
江霞說,她生長在九份鄉下,每天坐在門口,看著進進出出的人,都知道這個人要去誰家、那個人要去哪裡,你不知道路,我就帶你去,雞婆個性就是如此養成的。
衝勁做事 衝動做人
江霞的主動積極,在台視董事任內就充分顯露。當時,雖然節目部的經理是小野,可是,江霞對節目製作介入很深。林子玄舉例說,那時江霞想說服王識賢主演「流氓教授」,王識賢出國演唱時,江霞甚至追到美國說動他。
大眾印象最深的是,江霞入主華視不久,就在全台灣的電視鏡頭前與楊光友對罵。當初楊光友質疑江霞不敢參加演藝工會餐敘,談到此事,江霞情緒激動說,是楊光友先叫陣「她敢來嗎?」第二天她就去了,「這就是我,我就是個有種的人。」
客觀來看,和江霞有關的爭端,經常是在做防衛性的回應,而不是她主動發動攻擊。
江霞自我分析說,她不會先衝人家,除非別人先衝她。江霞的好惡強烈,就如她演過的角色愛恨分明,江霞說:「你把我當敵人,是你的損失,不是我的損失。」
資深經紀人王偉忠不以為江霞是個壞人,「她是個有正義感的人,」不過,他提醒說:「一個有極佳正義感的人,如果有極差判斷力,那就會大刀一揮,傷及很多無辜。那寧可不要有正義感。」
外界對華視全面「綠化」有強烈批評,江霞的回應是:「什麼叫綠化?綠化就是乾淨化、專業化,要來的人必須具備這些特質。」
她所帶來的衝擊,在華視內部引起兩種反應。江霞進入華視即穿梭在道具組、演員間溝通,使得基層感覺又重新獲得新生命。一位華視警衛即說:「現在還管什麼藍綠,華視只要能生存下去就好。」這位警衛還舉例說,以前華視的餐廳菜色極差,令人難以下嚥,江霞來了以後,連餐廳都整頓,現在華視餐廳已大大改變。
江霞進入華視引入自己人,其中包括:副總經理朱立熙、新聞部總監陳季芳、節目部經理許永德以及總經理特別助理洪維健。基本上,這群人是被華視內部稱為「有潔癖的一群人」。
在新聞政策上,朱立熙提出淨化新聞及新聞自律,這項措施在社會上引起兩極反應,最直接的反應是,華視新聞收視率大幅下降,江霞照樣支持。
江霞所任用的陳季芳,造成新聞部大地震,一位新聞部人員說:「現在新聞部人心惶惶,充滿肅殺之氣,還談什麼新聞團隊的作戰精神?」當問及此事,江霞即刻指責內部亂放話。不過,朱立熙證實,從李四端算起,半年來走掉三十人,但新聞部並沒有針對特定對象裁員。
中生代的記憶裡,台灣起起落落的演員群中,江霞的演技有目共睹。而且因為個人的堅持,她成為演藝圈裡的長青樹,雖然沒有大紅過,但是,看過她戲的人大概都不會忘記她。當時,她是個很少鬧出新聞的演員。
政治力的手
江霞的連串爭議,可以說是延著綠色引線一路燃燒過來的,除了她的性格使然,其實也應該回頭問,是誰將她擺上這個位置?在陳水扁勝選,展開人事布局,傳出江霞將接掌華視,在傳媒間及學術圈反對聲四起時,是層峰意旨決定這項任命。
對於江霞,獲得總經理位置是她人生盛年的開始,如她所言,她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也就是說,她是憑強烈鬥志及好惡去不斷衝撞才有今天。江霞也許看不見做為媒體領航人的自我局限性,然而,陳水扁給她這個位置,是基於何種考量更令人相當好奇?
不過,雖然一樣從早拚到晚,江霞做電視新聞,卻不在乎經營命脈的收視率以及廣告收入,對此,銘傳大學傳播學院院長楊志弘評論說,江霞很清楚自己是政治任命,她只追求政治目標。但是,江霞認為,她至今才任職半年,要等戲做出來,大家才能公允她的成績。
女性、低學歷、藝人即是江霞的資歷背景。非凡電視新聞總監洪玟琴指出,今天江霞如果有新聞局長林佳龍的耶魯學位,她大概不會承受那麼多攻擊。
回到本源思考,即使江霞的總經理職務是政治酬庸或政治任命,其實無可厚非,因為掌握華視官股的執政黨有權力指派人選,國外亦屢見案例。
但是,有政治力背書還不夠,所用之人的專業能力也必須是眾所肯定的;倘若所用非人,民眾的滿意與否,也將直接反映在選票上。因此,重點要看江霞做了什麼,以及怎麼做?
江霞在上任八、九天即推出由汪笨湖主持的「台灣起動」,被批評為綠化華視,江霞解釋,那是不得已的應變(原來要上檔的連續劇出了狀況)。但是,這個充滿深綠色彩的節目在立委選後停掉,華視卻不諱言這是「完成階段性任務」。對這項事實,政大廣電系教授關尚仁批評,為何一個商業電視台能毫無汗顏地扮演政黨宣傳工具?
另外,關尚仁指出,例如張小燕主持的超級星期天,以及李四端的播報風格,都是和華視營收劃上等號的招牌資產,在營運管理上極其重要。當這些重要的表徵人物被撤下時,是不是代表良禽無法棲息華視的訊息?
華視即將推出的節目則由本土出發,也不免讓人有所聯想,其中包括:台灣ROC、台灣無線唱吟、決戰濁水溪等。晚間五點則增加半小時的閩南語新聞,以及推出由周玉蔻、楊憲宏主持的台灣NO.1帶狀談話節目。
從一個低學歷的鄉下女孩,奮鬥到做一個電視台總經理,無論你認不認同她,江霞確實是一個意志力堅強、企圖心強旺的人。在強大輿論批判下做事,她沒有像前任經濟部長宗才怡自比「誤闖叢林的小白兔」遁走﹔江霞作風至少獲得華視基層支持,並且半年內開出滿檔的新節目。
對被問及半年來的作為,和究竟有無能力擔任媒體CEO,訪問過程中,江霞顯得自信滿滿,她說自己雖然沒有好學歷,但是有社會大學的歷練,她對自我的評價是「我當然沒缺點,我要告訴人家我真的沒有缺點,這不是好強,是因為我準備充裕了。」
在結束拍照時,她還補了一句「我就是不服輸、不能被打倒,絕不能讓親者痛、仇者快。」
江霞:我當然沒缺點
Q:你對華視的經營願景是什麼?
A:我出身基層,媒體過去是洗腦的工具,所有的人都沒有辦法做自己,如果不聽話,連喝水的機會都沒有。
我要有別於過去的主管,就是將心比心,用人性化的方式待人,基本上我尊重人,讓同仁充分表達意見。
媒體是不斷更新、改變的行業,如果是不熟悉媒體生態的人,就不知道該從何做起,而我的優勢,就是我從基層出身,非常清楚每一個環節是如何運作。
在被有線電視台有計畫地邊緣化之後,無線台的發展空間變得非常小,如果同仁沒有這個自覺,我們很可能會被淘汰,我們的優勢已經喪失了。我要告訴他們,我們是坐同一條船的人。
我是2004年6月25日上任的,前面兩個月,主要就不斷和他們溝通,喚起他們的自信,尋找失去已久的尊嚴。
我告訴同仁說,你們是最優秀的,只是過去沒有機會做,如果要做就可以成功。我們甚至在八、九天內就完成一個節目,很多構想是我很早以前就有了。
Q:從演員到擔任總經理,你如何轉換角色?
A:我的運氣是曾在台視做過四年董事,外界常常質疑我的學經歷。殊不知台視董事會的成員是非常優秀的,像林伯實、何壽川等大老闆等都是成員之一。
這四年正好讓我學到許多經驗,這些大老闆可以看到報表,就知道重點在哪、馬上提出問題,讓我非常震撼。
如何做電視台的主管?要做什麼樣的節目?怎麼呈現?二十年來一直在我腦海裡浮現。我今年五十六歲了,其實在我三十八歲時,就很希望擔任一個製作人,即使提案通過也被撤下來,到處撞破頭。
Q:你被外界冠上「綠化」,如何和深藍的華視原班底相處?
A:什麼叫綠化?綠化就是乾淨化、專業化,要來的人必須具備這些特質。節目如果沒有觀眾要看,你綠化它有什麼用?99%藍色的演員,甚至覺得從來沒有一個人像我這麼懂他們,這麼尊重他們。
我常在想,為什麼過去藍色(做總經理)就可以?為什麼藍色就理所當然?這是教育錯誤,為什麼綠色(做總經理)就不行?我要問這個邏輯在哪裡?今天來華視,我們沒有趕走任何人,不想做的人留他也沒用。
我還是回歸到「誠」,讓他們感覺過去的日子是錯誤的,讓同仁感覺你們很幸運遇到了一個懂得你們心的人。
我大概在很短的時間內征服同仁,是媒體把我妖魔化了,當同仁看到我時,甚至會覺得這好像我媽、我阿姨或鄰居的歐巴桑,那個防線馬上就消失了。
Q:你如何做到用人判斷的準確?
A:坦白說,我對人都是憑直覺。我說這個人會紅,他就一定會紅。這是一種第六感。我想能成為一個主管,一定有很多歷練、坎坷,他會珍惜得來不易的成果,也會鼓勵同仁往對的方向走。
我希望每個人都懂得將心比心,像許永德(節目部經理)從讀書的時候就一直在打工,他瞭解整個工作形態,知道會遇到什麼問題,懂得將心比心,這樣的人是我要的。
Q:聽說你帶來的新團隊和原組織有許多磨擦?
A:新聞部是個獨立的小王國,我剛到華視,走進新聞部都沒有人看我一眼。
如果沒有像陳季芳(新聞部總監)這麼專業的人,就很難運作。譬如陳季芳認為新聞人沒有休假的觀念,只要發生事情,不論你在哪裡,就得出去採訪。
這麼做雖然對同仁很殘忍,卻是正確的、直接的,而「直接」就是新團隊的特色。
再來,一個人都不會走
Q:你上任後,華視是不是走了很多人?
A:這是(有人)亂講話、說謊、造謠。泛藍就是敗於造謠、無中生有、信口開河,整個員工名冊還是兩百多人,怎麼可能有砍掉一半員工的事情發生?
事實上離開的只有十四人,李四端走了,他的鐵三角要不要走?就只有這一群人離開而已,哪來的走掉很多人?
Q:再來,還會不會有人走?
A:不會,一個人都不會走。
Q:你如何處理舊團隊不適應、離開的問題?
A:我不希望任何一個同事離開,但會離開的人基本上是瞧不起我,那這種人要如何和我合作?
華視沒有冗員,還需要更多的人,以整個節目部來說,至少需要三班人,才能合理運作,現在兩班是不夠的。
Q:華視目前的競爭優勢為何?
A:華視的優勢就是大家都想做事,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表現,我也希望每個人都是有尊嚴的個性,我和每個同仁聊,只有自己會放棄自己,人家不會放棄你。
我剛來時,例如到新聞部,沒人理我,但現在很多人會主動叫我一聲,我可以感受到別人對你的眼光友不友善,現在的氣氛真的改變了。
華視的資產有新台幣100多億元,每年要繳約8000萬元的地價稅。原先的財務部同仁幾乎都是出自軍方,軍方人士絕對會幫你守成。而且我也絕對相信軍方人士都是堂堂正正在做事。
現在我用了一個三十八歲的人來管理財務,他很年輕,膽子也比較大。
有一個好的財務部經理,我就不需要去傷腦筋錢的問題,我們甚至可以說華視在10月份就已經不賠錢了(編按:媒體報導,江霞入主華視半年,一季賠掉新台幣1億元),不賠錢是因為我們非常節省,每個華視的同仁都關乎華視的存亡,如果有人每一天來華視上班就是為了等退休,我絕對不容許這樣的道理。
我和大家不同的是我有很強的生命力,我要做什麼,我就會立即去做,張三不行,換李四,李四不行再換人,我知道哪裡可以找得到人才。別人也許會被騙,我不一樣,我可以立刻上手。
Q:一路走來,從演員到製作人、再到總經理,最大的挑戰為何?
A:對人誠懇。
如果沒有誠懇的心,就無法接納別人,另外很重要的是熟悉電視台的運作。
Q:你非常自信,但也被批評是剛愎自用,你如何看待這些評語?
A:人一輩子是要被檢視的。
我二十歲就如此性格,三十歲還堅持,四十歲還執著,五十歲還挺立於此,這樣的人你能不佩服嗎?
這種人是很少見的,所以我的朋友都很佩服我。很多人換做是我,早就放棄了,但我對自己說「捨我其誰」,要改變的話,只有我能做,因為我對這個行業熟悉瞭解。
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很多人說我很直,很容易得罪人,我說不會。
從以前到現在的教育都是教我們要前面說一種話,後面講一種話,但我認為我的直會帶動你的直,不需要拐彎抹腳,直接溝通是最好的方式,我從來不會衝人家,除非你先衝我。
我沒有缺點
Q:聽起來你沒有任何缺點?
A:我當然沒缺點,我要告訴人家我真的沒有缺點,這不是好強,是因為我準備充裕了。演戲時我也常常在想,我準備夠了,我的對手是否也準備充分。我從來不懷疑自己,行有餘力再來幫助別人。
只因為我挺綠,就被放大來談,那其他媒體、其他人更是可笑了,我不願意拿我自己和他們比,因為每個人的優缺點不同,而我的優點就是我很努力,我擁有一個演員的耐力,身體也夠好。
Q:你受誰影響最深?
A:我爸爸是個讀書人,他的正直與堅持給我深刻的啟發。
我爸爸是九份國小校長,那時的文人常抑鬱不得志。
那時候生活普遍都很苦,如果家裡有三個孩子,就選擇給最會念書的去念,我爸爸希望每個孩子都念,家裡六個兄弟姊妹,爸爸的負擔很重,所以我初二就決定不念書了。(楊索採訪,劉懿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