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遠見39週年 遠見39週年 全年最優惠25折起,現在就是訂閱最好時機!

曾遭父家暴、母離家……前國防部發言人羅紹和坎坷童年成助人動力

分享幸福,是開啟快樂的鑰匙。

50+
user

50+

2023-02-16

瀏覽數 25,700+

圖/50+FIFTY PLUS
圖/50+FIFTY PLUS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編按:國防部前發言人羅紹和,曾歷經五任國防部長,擁有亮眼成就的背後,其實有著坎坷的童年。他沒有因此走上歧途,更在不到50歲時就升上少將。然而他並不戀棧職位,而是選擇提早退休投身公益,因為自己的親身經歷,讓他更懂得同理受助者的處境,也在幫助弱勢家庭時多了一份體貼。

文/蔣德誼 圖/日常散步.李盈靜 內文圖片提供/安得烈慈善協會

曾被媒體譽為「國防部史上最強發言人」的羅紹和,在脫下軍服之後,如今有了另一個身分:安得烈慈善協會的執行長。投身公益7年多,他經常親自走遍全台訪視受助案家,做著不支薪的公益事業。

而在他的新書發表會上,包括前總統馬英九在內,許多任職軍中時的長官、同袍紛紛出席捧場,不難看出他的好人緣。

就像過去主持記者會時一樣溫文和緩的語氣,羅紹和談起自己的童年,卻是許多人難以想像的坎坷際遇。

出身高風險家庭  父親酗酒家暴、母親二度離家出走

出身高雄美濃小鎮的羅紹和,父親從軍時在八二三炮戰因負傷退伍,無法找到工作、生活困頓的狀況下,逐漸養成酗酒和施暴的惡習,更患有精神疾病,是左鄰右舍眼中的頭痛人物。

母親則是不堪父親家暴之餘,幾度離家出走。即使後來因掛念孩子而返家,家中也總是少不了爭吵衝突的場面,全家人也始終承受著來自父親的言語和精神暴力。

「小時候最讓我煩惱的,比起家境窮困,其實父母親的狀況帶來的影響更深。物質上的缺乏也許還可以忍受,但心裡長期累積的恐懼、自卑和消沉,卻很難輕易消除。」

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羅紹和在升上國中之後,也曾經歷成天打架、偷錢,險些步入歧途的階段,「當時我覺得人生很乏味、沒有什麼意思,也沒有人告訴我該怎麼處理這些問題。」直到他遇到一位特別關照他的班導師,勉強把他從懸崖邊拉了回來。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其實很不快樂,除了對未來感到茫然,父親隨時可能有狀況,也對我造成不小的心理壓力。」這樣的情形直到他軍校畢業,分發到部隊後才有所轉變。

23歲是人生轉捩點  別讓不幸影響自己和他人

羅紹和回憶,有一回他休假回家,警察就找上門,希望他協助解決父親一發病就經常驚擾鄰居的問題,無奈之下,只能把父親送到精神療養院安置。

擔心父親的狀況,羅紹和比過去更為陰鬱、消沉。有天軍中長官便來問他:「為什麼你總是獨來獨往,感覺和別人格格不入,也不和人交流?我們是不是哪裡虧待你了?」

羅紹和這才驚覺:原來自己內心的不快樂,會影響到身邊的人。在母親離家期間,曾短暫由牧師夫婦收養的羅紹和,想起聖經裡的一句話:「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樂觀的人可以為周遭帶來陽光和歡樂,反之,悲觀的人則會被負面情緒所牽引、圍繞。

於是他開始要求自己有所改變,面對工作、人際關係,不再自我封閉。「雖然有著不快樂的童年,但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因為在人生路上,總是有很多導師、貴人和朋友,適時給我提點幫助。」

不到50歲升上少將  卻選擇提前退休

受到成長環境的影響,羅紹和其實是個性低調,不喜歡成為眾人目光焦點的人。然而他做事認真細心,之後的仕途也一路順遂,在2011年接任國防部發言人一職,並隨後晉升少將。

他不僅是史上任期第二長的國防部發言人,期間經歷洪仲丘、阿帕契案等許多重大危機事件,更大膽翻轉軍中保守的刻板印象,除了設立「國防部發言人臉書專頁」與民眾溝通,也和國家地理頻道合作拍攝多部紀錄片,以及一系列廣告影片,提升國軍的正面形象。
羅紹和擔任國防部發言人時期,有許多創新舉措,扭轉了國軍給大眾的保守刻板形象。

羅紹和擔任國防部發言人時期,有許多創新舉措,扭轉了國軍給大眾的保守刻板形象。

不到50歲就「摘星」升上將軍,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正是在準備要在職場上衝刺、發光發熱的階段,但羅紹和卻反其道而行,選擇了提早退休。

「我接受少將授勳的時候,心情是蠻激動的。覺得自己一個沒有背景、再平凡不過的人,卻能夠有這樣的成就,我應該趁著還有體力的時候回饋社會,幫助很多像我一樣的孩子,改變他們的人生。

8/17賴佩霞新書分享會 | 在基隆塔來一場心靈對話,立即報名!

因此,升上少將後2年,羅紹和就向上層提出希望申請退伍的想法,前前後後共提了5次,才終於獲准退休。2016年他選擇「裸退」,沒有接受任何職位安排,而後在創辦人魏悌香牧師的邀約下,決定加入安得烈慈善協會團隊。

做公益不是施捨  更需體貼入微的關懷

從將軍轉換身分到執行長,羅紹和笑說,最困擾的部分,大概就屬「錢要自己找。」「以前擔任公職,所有經費都有編列固定預算,但是在公益團體,絕大部分的經費必須得靠募款。」

羅紹和說,安得烈原先以「食物銀行」的模式運作,「食物來源大多是募集得來,品質也不穩定。」因此他改變做法,從2017年採取「客製化」方式提供食物箱,包括嬰幼兒、素食,年長或疾病等特殊飲食需求者,個別給予所需的食物和生活物資,如此既能避免因收到不合用的物資而產生浪費,也更貼近案家的需求。

即使擔任執行長,羅紹和對於協會內的大小事務,也都親力親為。

即使擔任執行長,羅紹和對於協會內的大小事務,也都親力親為。

有一年他想為受助家庭準備「年菜食物箱」,沒想到卻因此出現200多萬的資金缺口。「我想來想去,最後決定只好把自己的退休俸定存解約補上,沒想到就在準備要去銀行時,會計告訴我,剛好有一筆捐款進來。」羅紹和說,人生有時候往往就在關鍵時刻,會有天使來幫忙。

也因為自身有著相似背景,讓羅紹和做公益時,更多了一些體貼與同理心。在訪視個案家庭時,他只會帶一到兩位人員同行,並且不穿著協會的背心進出案家,盡可能保有對方的隱私與尊嚴。

童年時也曾是弱勢家庭,讓羅紹和在從事公益時,更多了一份同理心。

童年時也曾是弱勢家庭,讓羅紹和在從事公益時,更多了一份同理心。

被幫助的孩子脫離困境  是人生最大的滿足

投身公益近10年,羅紹和最大的體會,就是「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在他的幫助下,許多出身貧困家庭的孩子的人生因此改變、翻轉,更有了好的成就和表現,最重要的,是獲得自信心和心理的支持。「我們也看到很多孩子儘管物質匱乏,卻比一般人更懂得惜福和分享,這些都讓我很感動。」

回顧過往,羅紹和說,雖然童年有種種坎坷遭遇,但父母親仍然在他的人生中留下了一些正面影響。「父親雖然帶給我們很多不愉快的回憶,但他平時面對工作其實很認真負責、也樂於助人;我也從不理解母親當年拋下孩子出走,如今更能同理她心裡的苦。」到父母親年邁病重時,他都無憾地陪伴他們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我曾經對自己的人生有所怨恨和不滿,但到了最後,這反而成為我的祝福。」在人生中場毅然轉身,羅紹和不僅貢獻一己之力投身公益,更因此獲得了無可取代的心靈富足和快樂。

相關閱讀:羅紹和著,《有溫度的人——羅紹和的生命成長與慈善之路》,麥田出版

(原文刊載於《50+》;本文獲授權轉載;內容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想知道更多熟齡新思維、新活動?

➡加入50+LINE https://reurl.cc/qNYVND

➡加入50+FB https://pse.is/MUCBY 每日資訊不漏接!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