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東元「空襲」海外廠 帶兵先帶心

張經義
user

張經義

2005-01-27

瀏覽數 21,500+

東元「空襲」海外廠 帶兵先帶心
 

本文出自 2005 / 1月號雜誌 第223期遠見雜誌

二○○一年,東元集團副總經理連昭志接下機電事業群執行長一職,除了掌管在台的重電等部門外,還同時身兼海外十三家工業用馬達工廠的董事長。

一上任,為了確實掌握各工廠的情況,連昭志決定採取「空襲」策略,直搗海外廠,深入瞭解團隊情形。

以空襲策略深入各團隊

首先,他從掌握到的美國東元西屋馬達公司(一九九五年東元併購美國西屋馬達公司)資訊中,察覺內部分裂成三派人馬:原西屋的美籍老員工、併購前派駐休士頓的台籍銷售人員與併購時外派的台幹,因當時的台籍部長不諳英文,又甚少與員工溝通,所以衝突連連。

連昭志瞭解內情後,在沒有通知、也不認識任何人的情形下,便隻身赴美「空襲」工廠。除了安排與所有員工個別會面,瞭解他們的疑惑和困難,也讓他們知道隨時可以與他聯絡。這個舉動,讓海外員工對這位充滿行動力的董事長另眼看待。

其中,一位美籍基層員工因為不清楚東元總公司運作情形,總認為飯碗不保,想乾脆先行離職。連昭志除了與對方深談,回國後還透過電子郵件,繼續與這員工溝通,終於讓對方打消辭意。「領導者要懂得如何幫部下解決問題,要不然就無法領導他們,」他爽朗地說,「問題排解後,你知道我還得到什麼?我還贏得他們的心。」

隨身帶著護照、隨時準備當「空中飛人」的連昭志,後來也以同樣的方式,「空襲」海外各據點。他對每個員工傳遞同樣訊息:「無論你身處哪家工廠,我們都是東元人,只有一個共同目標:就是成為世界第一!」本來認為總部「天高皇帝遠」的海外廠成員,因此都動了起來。

二○○一年,東元馬達在全球市占率排名第六;到了二○○四年底,東元馬達已成為僅次於艾波比(ABB)與西門子(Siemens)的世界第三大廠,全球市占率五‧二%,年營收逼近新台幣兩百億元。

「策略奏效,讓連昭志保住了東元的命脈(馬達),」一位長期觀察東元發展的記者指出。

橋樑工程師出身的連昭志嗜讀史書,以史為鏡悟出不少管理門道。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歷史典故是死的,策略要隨時變通。」連昭志從唐代安史之亂悟出「授權」的大學問——在彙集海外戰力的策略奏效後,下一步就是要decentralization(下放權力)。

除了從大格局待人處事外,連昭志也深知「化繁為簡」的重要。

東元馬達德國廠在東元接手後曾有一段榮景,之後便日漸走下坡。連昭志發現,原因出在東元逐級報告的制度,造成溝通管道不暢通。於是他告訴該廠主管,決策後只要直接向他報告即可。

「化繁為簡」的策略奏效,讓德國廠從谷底翻身,更讓東元成為唯一攻占德國發電廠的亞洲企業。

讓新人上火線加速成長

二○○四年十月,東元集團進行組織再造,原本六大事業群上,增設技術研發、行政財務、新事業拓展等三大橫向部門,以統籌各事業群。

黃茂雄看到連昭志能夠成功整合不同團隊,決定賦予他新的挑戰。於是從「機電事業群執行長」轉任「資訊電子事業群執行長」,同時兼任「新事業拓展部負責人」,統籌各事業群的海外發展業務。

現在除了正在起步中的電子事業群,旗下七個單位仍須整合外,連昭志還肩負起開拓印度、中東等陌生市場的重責大任,預計二○○五年初將在杜拜成立辦事處。

為了讓同仁能夠很快上手,連昭志有一套「狼窟理論」,也就是直接指派新進同仁上戰場,在考驗中快速成長,先掌握全盤、再學習細節。例如,他指派新人與中東客戶談判,自己則從旁監督,晚上與客戶應酬,也會帶新人一起去。剛出社會的海外重電處專員陳逸倫,就是從談判中瞭解公司的整體運作和產品競爭力。

甫上任就帶著各事業群主管,在十四天內旋風式造訪中東、北非等國,連昭志迫不及待要向海外陌生領土進軍,能否成功整合新團隊,將是他的致勝關鍵。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