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保險業淪落靠賣樓求生!明台、三商美邦先進帳146億止血

彭杏珠
user

彭杏珠

2023-02-07

瀏覽數 53,550+

2022年防疫理賠金逾2000億元,不少產險業者需靠賣樓、增資求生。示意圖。圖片來源:Google Map
2022年防疫理賠金逾2000億元,不少產險業者需靠賣樓、增資求生。示意圖。圖片來源:Google Map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在疫情、升息雙風暴衝擊下,過去「掃樓不手軟」的投資大戶──保險業,竟然淪落為賣方。2022年防疫理賠金達2116.4億元,諸多產險公司高階主管下台,現金增資衝破千億大關,還有人得靠賣樓止血,明台產險率先開出第一槍,去年11月賣出四棟大樓、進帳60億元;另外,三商美邦(壽險)為提升淨值,也售出兩棟大樓,兩家總計成交金額146.35億元,堪稱保險業最慘澹的一年。

2022年9月19日,防疫保單(防疫險、疫苗險)理賠金額為988.55億,當時金管會保險局預估理賠金將飆破1500億大關。豈知,短短三個多月,截至2022年12月31日,實際理賠金遠高出業界預期、突破2000億大關。

隨著每天確診人數仍維持在2萬人左右,這張保單早已創下單一險種理賠金最高紀錄,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從去年開始,各產險公司紛紛推出增資案,承保金額前六大公司均經金管會獲准現金增資案,目前已完成增資984.99億元,包括國泰世紀產險二度增資合計200億元、中信產險三度增資共155億元、富邦產險增資150億元、新安東京海上產險二度增資合計199.99億元、和泰產險二度增資為260億元、兆豐產險則增資20億元。

另外,去年底兆豐產險董事會又決議減資24.2億元以彌補虧損、再辦理60億的二度增資計畫;新安東京海上產險董事會也在2022年12月23日通過80億的三度增資計畫,二者均會在今年完成。

短期借款方面,金管會共核准五家產險短期借款,以支應鉅額理賠金。分別是和泰、兆豐、新安東京海上、富邦及中信產險。

由此可見,產險業虧損有多嚴峻,資金壓力之大可想而知。當初,率先傳出要賣樓籌資的是和泰產險,豈知,未在增資名單的明台產險、三商美邦卻率先開出了第一槍。

明台產險賣四棟樓進帳60億,緩解資金壓力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表示,過去保險業總給人「掃樓不手軟」的印象,2022年卻屢屢傳出賣樓的消息!

根據實價登錄的揭露顯示,2022年11月,明台產險共售出四棟大樓,分別是位於台南安平區永華路二段的台南分公司辦公室,最終以總價9.74億元,賣給台南當地的皇龍建設,創下台南實價登錄史上,總價最高的商辦交易案!

再來是台北吉林路屋齡約53年的全棟辦公室(台北分公司),買方是幼華集團焦家所屬的安宏公司,成交金額6.28億元。

另外,根據產險公司的公告資料顯示,明台產險以37.69億元售出台北市大安區的仁愛路的舊總部大樓、還有新北市的板橋分公司大樓,賣價為6.31億。單單去年11月份,明台產險同時出售4棟大樓,進帳60.02億元。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不只產險公司賣樓止血,壽險公司也出脫不動產。2022年7月,三商美邦人壽在台北內湖的精英電腦大樓,以83.5億元賣給中國人壽;又委託商仲標售持有的環球世貿大樓,其中4樓部分,10月被相關企業三商電腦以2.83億元購入。

累計至今,國內保險業者至少有6筆交易案,合計建坪超過1.8萬坪,地坪約3270坪,總成總交金額為146.35億元。

資料來源:實價登錄、公開資訊觀測站、保險公司官網。台灣房屋彙整、遠見製表

資料來源:實價登錄、公開資訊觀測站、保險公司官網。台灣房屋彙整、遠見製表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表示,產險公司出售的台北、新北、台南等標的,目前仍由產險分公司繼續使用中,採「售後回租」方式,不排除是為了讓買方有穩定收租,以吸引偏愛「長期收益」的金融業、投資公司等買家接手。

此外,保險業出售物件,不少屋齡都超過30年,有危老或都更重建的機會,加上全棟建物的土地持分大,多數物件占地都超過100坪,買方除金融行庫外,也有建商趁機卡位。

國內外股匯債「三市震盪」,壽險業不得不賣樓救淨值

不過,這一波產險與壽險出售不動產的因素不盡相同。陳定中加以說明,受到疫情影響,產險業的防疫保單理賠金額爆量。除明台產險賣樓換現金,和泰產險去年也公告擬出售不動產,足見防疫保單理賠對產險業造成的劇烈衝擊。

而三商美邦人壽是壽險業,並未受到防疫險衝擊,為何也要賣樓?主要是受到美國強勢升息影響,國內外股、匯市及債市「三市震盪」,讓投資部位的價值減損,導致部分壽險業者必須靠賣樓以挽救淨值。

去年8月11日,三商美邦人壽就揭露,上半年因升息、股債下跌,淨值從第一季底的396億元降至261億元;淨值比、資本適足率雙雙跌破監理的標準,公告以83.5億處分內湖精英大樓,認列12.6元獲利,並處分台北信義區舊總部大樓及台中七期達摩大樓部分樓層,藉此活化資產求生。目前,台中七期的部分還未出現在實價登錄,顯見還未找到接手者。

第一建經研究中心副理張菱育表示,2023年保險業獵樓腳步可能會放緩,因為2022年央行四度升息後,保險業投資不動產的年化投報率門檻,從尚未升息前的2.095%提高到2.72%;加上平均地權條例修法後,市場觀望氣氛濃厚,今年在景氣展望低迷、投報門檻又升高下,估計2023保險業投入房市的動作不會太踴躍。

相信保險業者這輩子想都想不到,竟然要靠賣樓來救公司,明台、三商美邦只是開出第一槍而已,未來,恐還會有人接棒。

你可能也喜歡

「三防世代」先修課:防窮、防病、防詐騙
數位專題

「三防世代」先修課:防窮、防病、防詐騙

「三防世代」來了!現在30~50歲的青壯族群,如何建構防窮、防病、防詐騙的財務安全網?確保「老後三本」已經成為即刻要思索的必修課。只要正視問題、提早因應,你將更有機會開展屬於自己的「晚美人生」。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