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美國黨代表嘉年華會

任孝琦
user

任孝琦

1988-09-15

瀏覽數 16,050+

美國黨代表嘉年華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88 / 10月號雜誌 第028期遠見雜誌

美國的黨代表大會是「最可恥的大場面,不但嚇跑了選民,還在外國人的心目中製造了對我們國家的壞印象。」美國前總統艾森豪說。

他的話也許有點過火,但是美國蓋洛普民意測驗在過去十五年中,就兩黨代表大會的存廢問題進行許多次調查,發現每次都有三分之二的民眾贊成廢除這個制度,而以一次全國性的黨提名總統初選取代,這顯示黨代表大會確實已有缺失。

黨代表大會原是美國民主政治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始創於一八三0年代。在那個驛馬郵遞的年代,分散各州的黨員非有一個集會,無以就總統提名人選和黨綱政策達成一致的意見。

當初的先見者也認為,由一批以民主方式選出的黨代表來參與政策制定和選擇可能的國家領袖,可避免政客把持未來四年的國家方向。

候選人操縱黨綱

然而一九一0年奧勒岡州率先採行參與層面更廣的總統初選法,規定在州內先舉行初選,黨代表在代表大會中必須支持初選選出的總統提名候選人,而後各州紛紛仿效。事實上,自從一九五二年,民主黨在代表大會中,否決了在初選中獲勝的克佛爾,臨時徵召史蒂文森之後,兩黨代表大會中均未曾出現任何黑馬候選人。

由黨代表經過充分辯論,擬定出一份代表黨的政策主張的黨綱,原先也是一種基於民主考量的政治運作方式;但是在黨代表人數不斷膨脹下,代表大會已很難做任何有意義的討論。

另一方面,黨代表的產生方式受到初選制度的影響,在某州獲勝的候選人和他的助選員操縱了選出的代表;往往這個州的代表所忠於的不是黨,而是他們所支持的候選人。擬定黨綱也不再是各州利益的考慮和政治理想的實現,而是黨內敵對候選人之間的勢力較量和妥協。

今年夏天舉行的民主黨、共和黨代表大會,正是黨大會功能喪失的充分印證。

自羅斯稿總統以來,民主黨代表總是抱著滿腔熱情和理想參與四年一度的黨代表大會。會場中,代表不同意識型態的黨員往往會有激烈的對立;會場外,有靜坐示威,甚至暴動。但是這一次,在民主黨輸掉過去二十年五次選舉中的四次之後,「團結」 或者更確切地說,「妥協」 是大會中唯一的聲音。

杜凱吉斯在大會開始前數小時,和賈克遜達成協議;賈克遜和他的人馬可在會場中占有醒目地位,但不能就自由主義色彩「淡化」的黨綱提出異議。

例如賈氏陣營主張對富裕階級增稅和凍結國防預算,以提高社會福利和教育支出;但杜氏鑑於八四年孟岱爾主張增稅以致慘敗的教訓,堅拒提出增稅計畫,甚至不願在黨綱中寫下「稅」字。結果黨綱中僅以意義含糊的一句話--富有者和大企業應付出合理的分量--做為交代。

為現實出賣理想

雖然時代雜誌對與會黨代表做的調查顯示,大部分人同意賈氏的提議,但是在不計一切贏得選戰的考慮下,他們願意為現實出賣黨的理想。

歷屆民主黨的黨綱總是洋洋灑灑幾大本,詳述其各種政策理想和主張,今年卻只有五千字,而且通篇含糊其詞,目的就是希望不要在大會中引起任何爭議。

杜凱吉斯選中沒沒無名的班森做他的競選搭檔,更是一個明顯的妥協象徵。

過去二十年中,民主黨始終為高舉自由主義旗幟的利益團體所把持,迫使許多中間、溫和的黨員轉而支持共和黨。有些人認為這些票源的流失是八0和八四年民主黨痛失總統寶座的原因之一,因此杜凱吉斯不得不掩蓋其自由派的色彩,選擇溫和、保守的班森為副總統候選人。班森在許多問題的立場與杜氏相反,而與雷根一致。

為了贏回過去兩次選戰中,被雷根奪去的中產階級的向心力,杜凱吉斯不得不主張低稅率、工作保障和肅清犯罪;他甚至喊出「理想社區」的口號,號召民眾「共同創造一個更新、更偉大的美國」--聽來簡直就像雷根說的話。

四天會議之後,民主黨代表們如果能夠忘記在這個大會中,自己任人擺佈,反主為客的事實;不在乎黨綱中缺少了自由主義精神,而他們並無置喙之餘地;並且不介意幾個月前還是擴張政府支出(麻州在杜氏任州長的近五年內,支出暴增七三%),和容許殺人犯帶役假釋的自由派大將杜凱吉斯,竟然一變而為中間、溫和派的話,他們可以快快樂樂地,帶著「團結」的滿足感回家去。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共和黨的嘉年華會

與民主黨大會中刻意強調團結、和諧的低調相較,共和黨大會則是一場誇耀成功的嘉年華會。

大會的場地是全美國最大的室內體育館;會議中放了十五萬個汽球,創下所有政治集會的紀錄;連接代表住宿的旅館和會場之間的長廊內,擺滿了攤子,出售名牌的香水、服飾等消費品和印上共和黨標誌的帽子、別針、運動衫、運動鞋,甚至電話機和收音機,應有盡有。

他們極盡奢華之能事,為的就是提醒美國人,今天創造經濟繁榮的功臣是共和黨,何必冒險換一個執政黨,說不定換來的是灰色的前景。

大會所揭示的精神是「和平」、「繁榮」,實際強烈暗示的郡是「我們的主張很管用,讓我們繼續幹下去吧」。

在過去兩次大會中,雷根和他的夥伴們提出了嶄新而大膽的政策藍圖--八0年是重整稅制、削減內政支出和重建國防;八四年是星戰計畫。這些構想雖然事後引起全國的爭議,但是至少清楚表明了一個政黨的立場。

今年共和黨部似乎拿不定主意,不知應表現得大膽?中庸?鼓吹企業化?採取保守作風?冒點風險?還是維持原樣?

民主黨人譏笑他們:「執政八年的確很難找出什麼新點子。選民會懷疑,如果這個點子真的這麼好,你們早先為什麼不提出來?」

布希的顧問羅伯.提特則申辯:「美國人習慣於每二十年才產生一個新觀念。」言下之意,是選民還沒準備好接受新觀念。

事實則是雷根任內累積的巨額赤字,已使下一任總統失去發揮政策想像力的空間。在既不敢增稅,又不能大幅刪減內政預算的困境中,共和黨長達數萬字的黨綱,除了重複前兩屆的政策主張外,也只能不痛不癢地談一些改善教育、環保、為職業婦女提供托兒服務等的流行話題。

共和黨大會既缺乏可供發揮的政策構想,就只有在推銷布希的策略上動腦筋,布希的助選人員也不諱言這正是本次大會的唯一目的。

黨大會民主功能沒落

在助選團的精心設計下,大會進行有如連續劇一般;第一天歌頌雷根的政績,並由雷根親臨會場鼓舞士氣;第二天由政客、名嘴演說,揭發杜凱吉斯的自由派「真面目」;第三天集中吹噓布希的長處;第四天日生局潮戲,揭開副總統候選人的謎底,和布希接受提名的演說。

為了一掃布希文弱君子的形象,助選團甚至特聘好來塢名造型設計師,來為他重塑形象。為了贏取女性選民的歡心,布希挑中年輕英俊、能言善道的奎爾為競選搭檔。

說穿了,這兩場大會中的所有花招都是做給電視觀眾看的。雖然一般估計,由於此次兩黨大會缺乏新鮮話題,收視率必然不佳,三家主要電視台也大幅縮減轉播時間,但是現場的各種佈置仍然針對電視轉播的需要而設計,甚至許多人認為整個會場就跟攝影棚沒有兩樣。

例如工作人員在會場外佈置指揮車,直接指揮場內代表,在適當時機一同搖旗吶喊,為電視轉播畫面製造聲勢。

政治學家傑姆士.戴維斯認為,政黨代表大會的民主功能沒落,傳播界難辭其咎。他指出,雖然新聞報導對選民意向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至今並無定論,可是由於在記者緊迫釘人的監督下,政治活動已無保密的空間,迫使政客們必須在大會展開之前就擺平一切爭議,並約束代表們在大會中的言行,民主精神因而遭到斲傷,已是不爭的事實。

然而也有許多政治學家認為,政黨代表大會仍有存在的價值。每四年一次的全國代表大會是政黨聚集黨員,鼓舞向心力的唯一機會。當黨內選戰過於激烈時,黨代表大會也是彌補分裂,號召團結的良機。

美國政黨全國代表大會行之已有一百五十多年,在政治運作方式改變,傳播媒體導引政治話題,溝通技巧日新又新等潮流的衝擊下,它的形式越來越像政治大拜拜,它的民主內涵越來越受人詬病,但是在想不出更好的替代方式之前,它仍是美國政黨政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