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年前,年屆七十的裕隆汽車董事長吳舜文面臨人生的大關卡。長期臥病的丈夫嚴慶齡過世,留下還在反叛期的孩子和十多個等待整頓的事業體,脊椎大手術後的腰痛更不斷折磨她。
當時,勸吳舜文去學習書法的朋友只是要她暫時忘掉喪夫之痛和工作壓力。但講求「做什麼像什麼」的吳舜文,一學就是二十二年,除了生病、出國外,連中秋、國慶,都照常到老師家上課。
二十二年有多長?吳舜文的書法老師陳瑞庚形容,「從小孩出生、入學幼稚園、小學、中學,直到大學畢業。二十二年已足夠養成一個人。」
2004年12月16日在吳舜文書法習作展開幕時,與嚴慶齡、吳舜文家三代論交的監察院長錢復也表示,吳舜文一生做什麼像什麼,永遠追求卓越,七十歲才學書法,二十二年來從不間斷,而且她的字表現出力與美,有朝氣。人生七十才開始的道理,可以從吳舜文身上體會。
剛學書法時,吳舜文正為脊椎神經痛所苦,上課時,經常痛得必須站在椅子後面扶著椅背聽課。陳瑞庚則以自己都不太相信的話安慰她:「寫字可以改善背痛。」
但說來奇怪,幾年下來,吳舜文的背痛不知道什麼時候痊癒,最近在公司開會,一坐幾小時,也不覺得背痛。
練字能治背痛?吳舜文一開始就學最困難的「懸腕」,寫字時,手腕要離開桌面,這種用筆方式寫出的字「大氣」「細緻」,同時對身體有益。
從來不運動的陳瑞庚就深深感受到練字能促進血液循環。他從年輕就鼻子過敏,天氣一冷,鼻子就像關不緊的水龍頭。但自從練字之後,現在一寫字就不怕冷,寫個一小時,就不再鼻塞。
練字不但能鍛練身體,同時也能讓人心境平和。
陳瑞庚指出,吳舜文是個果斷、頭腦清楚的人,做事大開大闔,但仍然有猶豫不決的時候。這個時候,陳瑞庚就會勸她,寫書法穩定情緒,把自我的利害放在一邊。據陳瑞庚表示,裕隆內部的許多大事,都是吳舜文在寫書法時決定的。
給外界女強人形象的吳舜文生性喜歡求變、求新,卻是一個最傳統的女人。在學書法的過程中,這種看似矛盾的個性表現無遺。
小時候留短髮、喜歡和男生玩在一起的吳舜文,原來是「大氣,但不是很細緻」的人。她沒有耐心老是寫一種字體,往往不到兩年,就要求老師教新的字種,幾年下來,正草隸篆她都會寫。當吳舜文要求學草書時,陳瑞庚還不會寫,只好邊學邊教。
練不成「吳體字」
篆書寫得最好,但吳舜文寫得最少;練得最久的是楷書,但吳舜文最常題給親友、重要幹部的,卻是隸書。
才練了兩、三年之後,吳舜文就不想照字帖臨摹,自己花兩、三個星期寫「吳體字」,結果被老師批得體無完膚。
從此以後,吳舜文就只臨摹字帖或老師的範本,不再自行「造字」,被認為「自信十足」的她甚至經常擔心自己的字沒有進步。
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老師只好把自己和吳舜文都認為好的習作,標上年月,放進一個抽屜裡。每當吳舜文又抱怨自己沒進步時,老師就從抽屜拿出以前被認為寫得好的字,兩相比較,以增加她的信心。
練字的過程就像吳舜文的一生。想走自己的路,但最後選擇尊重傳統:抱定獨身主義,卻接受父母之命嫁給素未謀面的嚴慶齡;始終未忘情教育,卻隨夫婿投入生產事業。
也由於堅持,九十多歲的吳舜文不但把字練好了,同時也帶領裕隆集團成為知名的華人企業。
想在自我與傳統間找出一條路,是許多人的夢想,但也是最困難的。即使聰敏如吳舜文,也是練了二十多年的字,才感到寫字的樂趣。最近,吳舜文在寫字時老說:「很舒服」。
一進吳舜文書法習作展的入口,馬上就看到吳舜文在1984年臨摹歐陽詢的《皇甫誕碑》,上面寫著:「火而不辭臨,鋒刃而莫顧,激清風於後」。
看到「火而不辭臨、鋒刃而莫顧」,一時間,彷彿讓人的想像又回到那個動盪的時代:一個穿著旗袍的婦人,為丈夫過世的曾祖母買花,隻身穿越侵華日軍把守的街道;並且,在日本占領區,隻身營救被陷獄中的丈夫。
「激清風於後」,則是讓人想起:原來這位不凡的女性,其實一直保留她天真的小婦人性情。
中學時,經常和同學爬上樹頭,仿效漂流荒島的魯賓遜,在樹上吹口哨、啃甘蔗,這種天真即使到了九十多歲,也沒有改變。2003年裕隆集團五十周年慶,吳舜文先是中氣十足地講了十多分鐘的話,最後,她突然模仿蘇貞昌,喊出裕隆要「衝衝衡」,把現場氣氛帶到最高峰。
回顧吳舜文練字和她的生平,陳瑞庚感歎地說,人要翻越山谷,才能體會人生的高低起伏。其中的辛苦,沒有身歷其境,很難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