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勞退新制」能提升台灣的勞動生產力嗎?

李誠
user

李誠

2005-01-01

瀏覽數 19,300+

「勞退新制」能提升台灣的勞動生產力嗎?
 

本文出自 2005 / 1月號雜誌 第223期遠見雜誌

彈性勞動市場與經濟發展

在今日經濟全球化與自由化的時代,各國的政府無不致力於國內產品與勞動市場規範的鬆綁,其目的是使國內的產品與勞動市場的運作自由化,因而發揮市場所應有的功能,進而促使國內各種資源與人力的充分運用,加速一國的經濟成長。

在產品與勞動市場自由化的過程中,誰先誰後?一般學者認為,產品市場自由化為優先,因為產品市場的自由化,可以為一國廣大的消費者帶來價廉物美的產品,也可以為一國帶來新的就業機會,因此是一個全國上下皆大歡喜的政策。

但是在勞動市場自由化的過程中,雖然一國的人力可以得到更充分的運用,因而有利於一國的經濟發展,但是它有一副作用,即所得分配的惡化。其原因是,在勞動市場自由化以後,國際分工會使需求大的高技術與高教育程度員工的薪資有大幅度的上升,而低技術、低教育程度員工的薪資,受開發中國家員工競爭的影響而下降。因此各工業化國家在從事勞動市場自由化時,都非常小心,也非常慎重地考慮,如何以配套的政策減低勞動市場自由化所帶來的負面效果。

我國政府在過去數年間,也致力於推動勞動市場的自由化與彈性化的政策。在2004年更通過「勞工退休金條例」,其目的即在提供勞工大眾一個可攜帶的退休金制度,以提升他們在勞動市場中的移動性,校正目前退休金制度,使員工可以看得到卻拿不到的弊端。

但是每一種政策都有其多方面的影響,政府擬訂勞退金新制的時候,也需要考慮到當員工移動性增加時,它對台灣的勞動生產力有何種影響?這問題很重要,勞動生產力提升的速度,會影響到一國經濟成長的速度;因此當員工移動性提升時,是加速還是減緩台灣勞動生產力的提升是一重要問題。可惜,在所有討論勞工退休金條例時,我們只看到有關員工是否可以真正取得退休金,與雇主的成本是否會上升的討論,有關此條例實施以後,對台灣勞動生產力有何種影響,未見探討,以下是我們對此問題的分析。

勞動力移動與勞動生產力

根據勞工退休金新制,雇主在2005年7月起,必須為每位員工提撥6%的薪資到他個人的退休金帳戶,員工在離職時,可攜帶此個人帳戶到新的工作場所,此種可攜帶式的勞工福利制度,提升了員工在勞動市場上的移動性。勞動力移動的提升對一國的勞動生產力的提升是否有助?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早在五十年前,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路易士(Sie Arthur Lewis)便曾提出,其著名的「無限勞動供給理論」,後來經華裔經濟學家費景漢院士及芮尼士教授,發揚成為Lewis-Ranis-Fei 經濟發展理論。

根據此理論,政府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應儘速把農業部門的人力,特別是過剩的人力,移轉到工業部門;如此可以提升他們的生產力,進而提升一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同理,在今日資訊與新科技的影響下,服務業的附加值也在作大幅度的提升;因此一國的人力由工業部門移轉到服務業部門,特別是知識密集的服務業部門時,對一國勞動生產力的提升,與一國經濟發展是有助的。

員工移動與勞動生產力

但是,我們都知道,在總體經濟學中正確的事情,在個體經濟學中未必正確,一如節儉可以使個人致富,但是全國都節儉可能為一國帶來有效需求不足,因而發生經濟蕭條的情況。同樣地,當員工的移動率提升時,就個別企業而言,它會減低雇主提供員工職業訓練的意願,因而減低員工人力資本的提升,生產力的提升。換言之,提升員工穩定度會提升雇主提供職業訓練的意願,因而有助於提升員工的生產力。

比如美國一項實證研究指出,當員工的平均年資提升1%時,其平均勞動生產力可增加0.39%,國際勞工局(ILO)在其最近研究各國勞動移動與生產力的關係時,也發現當員工的平均年資每提升一年時,員工的勞動生產力會提升0.16%,因為雇主願意提供流動性低的員工在職訓練的機會,而不願提供流動性高的員工在職訓練的機會。此外穩定性高的員工,他們在職位上習得與企業有關的專業知識與技術也多,因此能提升他們的生產力,雇主也因此願意支付他們較高的薪資。

但是,此種員工穩定度與勞動生產力的正面的關係不是無止境的。現有研究指出,過低的穩定度固然減少雇主對此員工投資的意願,過高的穩定度也會減少雇主對員工投資的意願。

此處所謂過低的穩定度是指年資一年以下的員工,過高是指年資在十三‧五年以上,也有研究指是十五至二十年的資深員工。穩定性過高的員工他們生產力的提升會減緩,或甚至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年資很高的員工,他們的生產技術可能已開始落伍,而學新技術的能力與意願都不是很高,雇主也不是很願意在他們身上從事人力資本的投資,因為他們在這些高齡員工身上能回收投資的時間太短。

因此,過低或過高的的勞動市場穩定度或移動率都是不利於一國勞動生產力的提升,政府在擬訂一項新的勞動市場政策時,必須要考慮到何者是最適勞動移動率,新政策對此最適勞動移動率有何種影響?需有何種配套政策才不影響此最適勞動移動率,因而不影響甚至加速一國勞動生產力的提升。

(作者為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教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